观《觉醒年代》有感1000字(精选12篇)

篇1、观《觉醒年代》有感1000字

看完央视大剧《觉醒年代》,历史的指针仿佛回拨,将我带回到那个黑暗绝望的年代。然而绝望也催生觉醒的决心,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行者,带领一批有理想的热血青年,声嘶力竭地奔走呼号,唤醒着民众的爱国心。他们是黑暗中的火炬,照亮前路;他们燃着灼灼目光,踏路而歌,向我们大步走来……

一、泥泞的路

观《觉醒年代》有感1000字(精选12篇)

大雨中的长沙街头,短短百米的泥泞道路,青年毛泽东却目睹了旧制下的众生相:乞讨者衣不遮体,一边在泥泞的路上匍匐,一边用手抠着脏碗里的剩食;声势浩大的军阀扬鞭而过,撞翻了商贩的推车;三个孩子被当街售卖,他们眼神迷茫,看不到未来;一位富家少爷坐在洋车里,吃着三民治,麻木地看着雨中发生的一切……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零景象。

看到青年毛泽东,我仿佛看到了黑暗中的一束光,我想若不是那一刻他怀揣一摞《青年》杂志(后为《新青年》)在雨中街头疾走,若不是那些雨中的蒙昧都被他看到,更加坚定他的决心,或许中国的命运在后来的很多年里都不会改变——他终将在这泥泞中踏出一条救国的路……

二、英勇的路

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与陈乔年兄弟两次上路,一次是为了寻求真理,踏上了去法国勤工俭学的路,另一次却是遍体鳞伤,带着镣铐,淌过殷红的血河,踏上英勇就义的路。两次的上路,两次的回望,眼神依旧清澈明亮,笑容依旧灿烂坚定,意气风发中展现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让人潸然泪下。陈乔年就义时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披荆斩棘的幸福吧!”是啊,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岁月静好,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我们中国少年应当自强不息,未来的我们定要肩负起国家重任,将他们未走完的路走下去……

三、光明的路

1920年2月,李大钊冒险将受到警察缉捕的陈独秀送出北京。就在他们经过天津时,见到无数流离失所的饥民,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绝望地问陈独秀:“这样的国家还有救吗?”顷刻间,江河翻腾,狂风呼号,天地变暗。陈独秀这样的七尺男儿伏地大哭,李大钊无语哽咽,连拉车的马儿似乎都要落泪。从那一刻,他们意识到必须建党才能把中国引向光明,让中国人民拥有人的权利和尊严,都能够过上好日子,他们紧握右拳,共同宣誓建党……

看到这里,我按奈不住心中的汹涌澎拜。我们的祖国曾经创造过人类历史上最灿烂的文明,但是鸦片战争以后,就变成了遭西方列强蹂躏而成为最没有尊严的国家。然而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华民族从此可以走上一条光明的道路了……

剧中还有很多感人的画面,当看到蔡元培雪中三顾茅庐,邀陈独秀北大任职的目光殷切;当看到周树人以笔为刀,向封建礼制讨伐,写下《狂人日记》后眼中滚出的热泪;当看到李大钊奋力挥起拳头,喊出振奋人心的话:“一百年后的中国,他必然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我的胸膛里燃烧起一团火,曾经贫弱的中国,正是有了这些觉醒者才有了今天的强大,才可以在今天对美国大声说出:“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华诞,让我们回望这荆棘丛生的风雨之路,再看看这盛世的繁华,我们仍要不忘初心,牢记先革命辈们坚持的信仰和使命,心怀远大的理想,脚踏实地学习本领,做新时代的朝阳,民族的脊梁,国家的栋梁,在中国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留下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的足迹。

篇2、观《觉醒年代》有感1000字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题记犹记100年前“南陈北李”共同建党,创造一段历史,令后人世代传颂;而100年后的今天,一部讲述中国共产党从一颗种子到生根发芽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也应运而生。一百年,足足一百年,回望世事的沧海桑田,那些历史另一端的人已成为天边繁星,但他们的故事在今人的品味中依旧澎湃如昨。

《觉醒年代》正如它的剧名一般,呈现了一个人民思想开始觉醒的中国。最初的旧中国内外动荡不安,战争连连,“闹灾荒、闹瘟疫、闹土匪、闹兵乱,啥都闹,没法活了!”这是当时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可谓苦不堪言。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更无法去面对西方列强的尖船利炮。这个国家,已经病入膏肓了!

中国自救的良药在哪儿?中国还有救吗?有的。搞技术?改制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都证明这并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在这充满未知的十字路口,有一位先生站出来了。他说,要想救中国,必须改良中国人的思想。他是陈独秀,他带领一批干将,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向腐朽的封建礼教宣战。他要将国人骨子里的愚昧落后一一拔除,他要将崭新的、先进的思想火种撒向神州大地。

与陈独秀先生一同站在新文化运动一线的李大钊先生,在日本留学之时曾挥笔写下振聋发聩的《青春》。他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青年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只要他们有了坚定的信念,就能够放开手脚、一往无前,破开陈腐的旧社会,大刀阔斧地开辟出崭新的未来。而有着文化素养的青年学生,也更能接受先进的思想理念。要启蒙国人的思想,首先要在青年学生身上下功夫、在教育领域下功夫,指引他们打碎旧思想的枷锁。

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天地间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一位儒雅的老先生向着陈独秀一躬身、一拱手、一声“仲甫”,直让二人心弦皆一颤。老先生是新任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他三请仲甫出山,终于让陈独秀决心来到了北京大学。从此,北京大学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心。身处于这样的氛围中,不负先生们的期望,北京大学的莘莘学子觉醒了!各地的学生陆续觉醒了!

青年学子睁开了明亮的双目。邓中夏、郭心刚、赵世炎……一个又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意识到了国家所面临的困境,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坚定的支持者。

青年学子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中国迫切需要真正适合中国的理论对中国的发展道路进行指导,但什么理论才可以救中国?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俩用实践说话,成立工读互助社,验证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尽管互助社最后失败,但这代表着学生们已经开始不断探索、找寻方向。

青年学子挑起了肩头的重担。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四万万中国民众岂能接受将中国的领土拱手让给他国?!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天安门广场爆发了!学生成为五四运动最初的主力,他们挥舞着鲜红的标语,呼喊着铿锵的口号,在政府的暴力镇压下仍冒着生命危险站上街头游行示威,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讲……爱国的火焰在他们心中熊熊燃烧!这把火,烧出了北京,烧到了全国各地,烧到了工人心中,烧到了每个人的心中!

青年学子高举起抗争的拳头。软弱的政府无力向耀武扬威的外国开炮,却将枪口对准了自己人。街头散发传单的学生被捕入狱,冷冰冰的枪械抵上他们的胸膛。可你以为这样就能让他们屈服么?他们是坚韧的、刚毅的、不屈的,他们在监狱里革新自我、坚持学习,他们在监狱里高举拳头、绝食抗争,他们将监狱当作锻炼自我的实验室!

有责任、有担当、有智慧、有勇气。这是觉醒的青年一代,是立于潮头锋芒锐利的青年一代,是心怀家国顶天立地的青年一代!他们用滚烫的热血、不屈的意志、高尚的灵魂在汗青之上烫出一点痕迹,残留的余温可供后世触碰先人亮如彗星的眼眸。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中国早已摆脱积贫积弱的困境。如今的中国国力强盛,社会稳定和平,大有可为的黄金时代已在眼前,我们身为祖国的青年一代,理应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但是,最近的新冠疫情,河南暴雨,来势汹汹,狠狠地打击着中国。即便如此,新冠疫情期间大量的青年奔赴前线,英勇奋战,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誓要为祖国,为老百姓们,营造一个安稳的社会;河南暴雨之时,仍是大量青年争相为河南捐款,让灾民们看到了生的希望。

而如今身处这个时代,这个年龄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坚定爱国的信念,承担起祖国未来的伟大责任!(公众号:木欣欣以向荣)

篇3、观《觉醒年代》有感1000字

《觉醒年代》是一部民国历史剧,也是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剧。

本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915—1917年,陈独秀回国创办《新青年》,以启发蒙民众的思想。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三顾茅庐请陈担任文科学长。新旧文化之争拉开序幕。第二部分:1918年,一战结束,英美法日等战胜国准备于1919年1月至6月在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政府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了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等正当要求,可列强却置若罔闻,公然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一举措使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彻底爆发了,从5月到6月,从五四运动到三罢,从北洋政府镇压到中国代表拒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第三部分: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与十月革命。也是五四运动后,陈独秀辞职,向朋友道别,李大钊决定护送他。路过海河,陈与李亲眼见到了受苦挨饥的人们,这使他们更加明确了方向。于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0年,陈独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巴黎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从此踏入了一个新时代。

在剧中,有许多画面令我感到十分震撼。比如毛泽东出场,出场时,先是从脚拍起,画面中,一双布鞋,踏进水洼里,溅起一阵水花。这水花,我认为是代表了他当时得到《新青年》的激动心情,也可以说是在平静的历史中,这位伟人所引起的波澜,接着是身子出现,他手中护着牛皮纸包,最后是脸部,他在大街上逆着大多人奔跑,显出了他的与众不同。之后是周围环境人物的描写,有被贱卖的孩童,捡垃圾吃的老人,坐在轿车里冷漠的富家少爷,等等。这样的畸形社会自然是急需改变的,但身处其中的人,要不是没有看到这畸形,要不是看到了,却不想做出改变,要不是认为不需要改变。而在这茫茫人海中,只有毛泽东看到了亟待改变的事实,还露出了忧虑的表情,表现了他想为改变这个社会做出努力的心情。这段近两分钟的戏,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能给人以“他来了,他看到了,他改变了”的感动。

剧情跨度为六年,但如陈李等人的探索却远远超过了这个时间。《觉醒年代》的故事是个既有理想主义高远,又有现实主义厚重的故事,因为它不仅讲述了这些先辈们如何满怀热情的筹备和向往,也讲述了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坚持不懈,以身殉国。空谈理想或活在现实都是容易的,但这些先辈既有救国的理想,也有对抗现实的不屈精神,正因为这样,才能把一个伟大的理想与主义从一颗种子,培育成枝繁叶茂的大树,直到如今。

建党百年,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大钊先生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

篇4、观《觉醒年代》有感1000字

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孩子头插草标,蓬头垢面,挂着泪珠,阿猫阿狗般被沿街叫卖;大兵骑着高头大马,狂奔而来,冲散街市,行人倒地,鸭群仓皇逃窜,烂泥里捡食的乞者,轿车里阔少冷漠地饕餮美食。

仿佛奔赴一场盛宴,人群浩浩荡荡奔向砍头的闹市,长衣衫的,短衣帮的,争相把头伸向赴死的年轻人,嬉笑着“爷们儿,别怕!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阿婶们拿着破碗,刀起头落,一个银圆蘸一个颗人血馒头,血淋淋的刺眼,“趁热吃啊,包治痨病”行刑者吆喝着他的生意,阿婶捧着人血馒头,眼里有火有光:“我儿有救了!”好戏结束,看客们渐离场,一边交流着“这刀法没有戊戌年间的快了”。

镜头一转,喇叭唢呐,箫鼓喧天,娶亲的队伍缓缓而来,骑驴的小新娘,泪珠儿往下落,人们却是欢乐的,媒婆满面堆笑扭动着腰肢,队伍的前列是她的丈夫,一只被抱着的大红公鸡……

掠影般的画面,病态的社会上演着满目疮痍,民不聊生,麻木愚昧,卑微不公。在这个令人窒息的时代里,钱玄同与苦闷的周树人展开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对话: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钱玄同回答:“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这段对话结束后,周树人变成了鲁迅。白话文诞生了《狂人日记》。铁屋中站起了一群呐喊的人,我们称之为——觉醒者。

觉醒的人痛苦,他们天生敏感,无法容忍常人习以为常的浊气,他们要自由,就要对抗世俗,然而世俗的力量是强大的。他们心忧黎民苍生,痛民生之艰,竭力想为中国寻找一剂救治的药方,然三千年的沉疴啊,一朝诊治谈何容易!他们只能迷茫地在黑暗中蜗行摸索,不断碰壁,不断失败。抛家离子,辗转漂泊,时时被追杀。比这更痛苦的是丧权辱国,巴黎和会上被侮辱被轻视,郭心刚一夜白发,蔡元培先生的泪滴在我的心房里。

觉醒的人纯粹。为践行互助论的理想,践行他们心中的共产主义,他们天南海北相聚,成立工读互助社,他们对抗包办婚姻,与家庭成员脱离关系,为实现他们心中的大同,他们起早贪黑,磨豆浆蒸包子挤羊奶,逼着俞秀松献出自己的裤子,共产嘛!

观者想笑,觉着他们幼稚,像小孩过家家,做着荒唐可笑的事情,然而他们干得一本正经。傅斯年跑遍北大校园追赶扫地大爷,不为别的,只为免费教他识文断字,肥胖的追赶的身影像出闹剧,也闹得正儿八经。世炎、中夏忙碌着,写标语做横幅,做演讲,演活报剧,他们激情而忘我,只为开民智,启思想。真的好喜欢他们站在人群里振臂高呼的样子,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毛泽东的出场经常是奔走的状态,一身布衣长袍,肩背书袋,一柄长伞,他的足迹在湖南,在北京,在江西。

众生奔波是为了自己,他们的奔波是为众生。

觉醒者伟大。“伟大”,一个词即可概括一个人的一生,但世人不知他们一路走来的荆棘。往往提到某革命者经受酷刑折磨被杀,大义凛然赴死时,我们常常感叹:真的好伟大。也会很感动,但心里又觉得他们本是非凡之人,必然也就有非凡之神力。然而我们忘了他们也是血肉之躯,抛头颅洒热血时他们也会痛。有时后人也常抓住伟人的缺点指责甚至谩骂,比如陈独秀的婚姻问题。然而却忽略了他们也食人间烟火。

仲甫先生说:“出了研究室就是监狱,出了监狱就是研究室。”守常先生说:“虽千万人,吾往矣,九死不悔。”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于伟人,该多记住他们“伟”的一面。

这是一个觉醒的年代,觉醒者们用青春演绎着血色的浪漫。

生在复兴时代的我常向往回到那个时代。可以在北大的红楼秉烛夜读,和一群友朋畅谈家国天下。在北大的校园里偶遇蔡元培先生,他身后伴着胡适之、刘半农、钱玄同,我深鞠一躬,问声“先生好”。我想听一听新文化和复古派的学术争论,看看他们口诛笔伐的战斗檄文。当仲甫先生离开北大时,我想陪蔡先生留下不舍的泪水。辜鸿铭送别仲甫先生“君去也,还斗否?”仲甫先生屈身行礼:一息尚存,战斗不止!”我想站在某个角落,为他们的光明磊落而流泪,我不想只把泪流在百年后的剧外。

有时我会问身边的朋友,如果回到那个时代,我们会是怎样的人?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会是铁屋里的呐喊者,或者赴死决不下跪的延年乔年吗?我不敢粉饰自己,但谁知道呢?非常的年代,总可以生出伟大的神力吧!

篇5、观《觉醒年代》有感1000字

展开历史的画卷,人才辈出的中华民族从不缺奋不顾身的先辈。国破山河在,坐的是白骨成堆,守的是浩浩山河。《觉醒年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再现了百年前的中国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演示了觉醒年代下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那时的他们深陷囹圄,肩着沉重的使命,带着少年的信仰,用青春的年华和一腔热血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至此迷雾散尽,得以窥见天光。为了让人民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作主,为了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民族富强,他们生逢其时负重任,矢志奋斗奏华章。即使面前等待着是无数次的失败,他们仍坚定不移地走着。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

我看到瘫倒在满桌纸稿中那个精疲力尽的他,在国家封建礼教吃人的现状下,执笔写下《狂人日记》——他是鲁迅;我看到与胡适争辩时,那个大胡子的他,坚定不移的说出自己的信念:“为了国家利益,我们现在需要一个彻底的革命,把思想觉悟和行动觉悟结合起来。我愿意当这个急先锋,九死而不悔!虽千万人吾往矣!”他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抨击旧道德旧文化——他是李大钊;我看到了在死前最后时刻那风华正茂的他们,在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下,最终英勇就义。他们死守着党的秘密,宁死不跪,体现了共产党的尊严与傲骨——他们是陈延年,陈乔年。黑暗可以遮住前进的方向,却阻止不了黎明的太阳,也永远挡不住他们心中的那团火。正义跑得有点慢,总喜欢迟到,但从不缺席,你们用自己的双手撑起整个时代,用热血身躯挡在前沿的道路,终是民心所向。如今的中国,也成了你们希望中的样子。少有所教,老有所依,我们坐大厦广诵诗书,奋斗拼搏,奔向小康。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

清晨踏过田间小径,背着书包,吃着妈妈精心准备的早餐,朝着学校的方向走去。午后小憩时看着窗外的树林间,阳光倾泻,树影斑驳,几声蝉鸣划开了夏日的帷幕。黄昏晚霞满天,迟归的鸟儿在暮云间穿行,单车驶过,少年的衣裳被风掀起如白帆;夜晚伏案灯下,书桌上的牛奶醇香四溢,笔落在纸上,沙沙作响,温馨幸福一天又一天……我们之所以拥有安逸的生活,能沐浴在阳光下,能晓看天色暮看云,能细数繁星点点,离不开你们这一群人的辛勤耕耘,付出与牺牲。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

我欲寻声暗问,长风破浪,添酒回灯直挂云帆济沧海。先驱碧血,楷模润月江河,以身许国,立马昆仑。百年已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未负卿。

篇6、观《觉醒年代》有感1000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当今的中国,早已从被侵略的耻辱中走出,以“东亚雄狮”应有的姿态迈向科技兴国的道路,迎接来自世界的目光,昂首挺胸的成为焦点。回望百年前,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当外国列强妄想瓜分中国时,当一群中国人离开异国,奔赴母国时,中国的革命就开始了。

陈独秀,从日本归国的大批志士中的一员。在归国的渡轮上,他久久的在窗前沉思,凝视窗外,目光中溢出忧愁,他将海上的黑暗想作中国的未来,万般黑暗,怎能寻到一丝光芒?他下定决心要为中国寻找救济的文化药方。回国后不久,陈独秀就在上海创办了爱国报纸《新青年》,这份报纸的问世引起了一阵新文化的热潮,全国各地主张新文化的学者集思广益发表文章,以起到宣传的作用。这些文人墨客为中国的未来殚精竭虑,忧国忧民,这难道不是一种爱国的体现吗?

“新文化”,顾名思义指“新的文化”。我国古代通用文言文,虽彰显了我大国的文化底蕴,优美典雅,但实在晦涩难懂,不够简洁,“新文化”倡导白话文,也广为学生和工人的支持。但是顽固的守旧派千方百计的破坏新文化的传播和声誉,甚至悄悄派人去大街上公然辱骂诽谤陈独秀的所言所行。虽然遭受了如此困难,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加入,倡导新文化的队伍日渐强盛。可以说,由陈独秀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觉醒的关键一步。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剧中,当陈独秀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被北洋政府关进监狱时,他经常说着这句话,字字刚硬,直指人心,令人感动!他信仰马克思主义,坚信自己为衰弱的中国找到了一条出路,就算为此牺牲也绝不后悔。昏暗的牢房里,微弱的灯光下,陈独秀仍然笔耕不辍,他要写文章,要写激励中国群众的文章,要将他的一片赤子之心写进他的文章。监狱里的陈独秀不怕受到死亡的威胁,他乐观的安慰探视他的家人,平静的看报读书,高声唱起爱国的歌曲……作为《觉醒年代》的主线人物,陈独秀的戏份很多,在所有关于他的片段中,我总能看到一个时而幽默豪侠,时而严肃认真,为中国之未来而忧心的陈仲甫!

“寻找中国的出路,我已经在路上,我一定会找到!”这是陈独秀斩钉截铁对国家立下的誓言。正如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所说,他是“政治革命的先驱”不怕天,不怕官僚,不怕军阀。《觉醒年代》中将它铸造成了一位有血有肉的立体的爱国志士,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流血牺牲,自吾辈起!”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涌现了许多爱国文人,不仅仅是陈独秀,包括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李大钊,邓中夏等人,他们为了中国的未来四处奔波,以一腔热血为墨水,在历史的长卷中书写这赤子情深,期待中国的腾飞。

如今,这盛世,如您所愿!

篇7、观《觉醒年代》有感1000字

深思盛世,发现他们从风雨中把旖旎盛世带来,而自己却微笑地留在了风雨中。

——题记

深思今日盛世之繁华,必然想到昨日乱世之糟粕,必定想到其觉醒之年代,必然想到其觉醒之人。

这部剧讲述了一百多年前的黑暗、混乱、独裁、迷信的旧社会,那时的中国,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彳亍不行、执迷不悟,就连空气中也氤氲着血腥的气息,就在国家决定生死存亡之际,他们出现了!他们最先觉醒,他们带领中国走出了风雨中。

我国著名诗人顾城曾经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确,他们就是这样的人,生于黑暗,活在黑暗,但全身每一处却是无不向往光明!殊不知,他们也变成了光明的本身!他,创办杂志,决定启发国民之思想,以“科学民主”为大旗,以“拥护德、赛两位先生”为口号,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向旧社会发起猛烈的抨击;他,探索中国的道路,深入贫困民众,并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高呼“革命的胜利,必然是庶民的胜利;将来的世界,必然是赤旗的天下”;他,大笔如椽、如刃、如刀、如剑、如插入黑暗社会的匕首,目睹过因争抢人血馒头而争先强后的人们,目睹过在街头无家可归而冻死的乞丐,目睹过在军阀统治下发疯的人民,他,眉头紧皱,一幅幅悲惨的画面浮现在他的眼前,在半夜毅然写下“某君昆仲……”。

有谁见过,为力争青岛主权而憔悴,甚至一夜白头的爱国学生?有谁见过,在临捕前任然向人群和巡警们仍大声呼喊“要追求人民自由平等,反对独裁”的革命前辈?有谁见过,在狱中慷慨激昂演讲,受刑前宁死不跪的革命烈士?他们把监狱看成自己的研究室、大干之后的歇息场所。他们出了研究室就进监狱,出了监狱就进研究室,他们,演绎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但他们现已都不在,只留下了一个盛世,一个繁荣、富强、不用受人屈辱、光明的盛世!一个他们向往的盛世!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它,他们只是希望:“让我们的子孙尽情地享受我们的革命成果吧!”的确,在今天的盛世,人民失去的只是枷锁,获得的而是整个世界!

放眼今日,人们甚为自由平等,盛世甚为繁荣明亮,国家甚为民主富强。这一切,哪一个不是革命前辈们所赋予的?!哪一个不是革命前辈们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用最真挚的情感去歌颂他们,用最敬佩的目光去仰望他们,用最坚定的信仰去学习他们!他们,应该永久被铭记!

可是,在今天,这个和平的年代,网络上却总是有人去诋毁、抹黑、辱骂他们,说他们不配有烈士的称号,说他们不珍惜生命,说他们只会鲁莽行事,说他们受一点点伤就可以获得勋章,甚至有一些人将他们的伟绩淹没,吹毛求疵,千方百计地制造一些虚假的罪名向革命前辈身上强加。我相信,事情的真相绝不会掩埋,那些诋毁前辈的人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因为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前辈们的意愿。曾记得有一位革命先烈说过:“让我们的后代去尽情的享受我们革命的成果吧!”先生们,一百年了!成功了!您们所期盼的盛世到来了!可是,您们一手创造了盛世,而自己却从来没有见过它,先生们,这盛世如您们所愿!

观此剧,思盛世,感之来之不易。对此,高声感激觉醒之人,赞扬觉醒之年代!(公众号:罗庄初语)

篇8、观《觉醒年代》有感1000字

雁归笼,不知何为去处

1915年,袁世凯决定复辟帝制,引发讨袁护国大潮。我们的祖国,在尝试了西方民主制度后,封建制度再次死灰复燃,这无疑是历史的后退。陈独秀在日本与李大钊相识,不同于孔子与老子思想上的碰撞,两人于救国很快达成共识,相约回国,为后来的年代觉醒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此时陈李二人仍在为国而寻路,道路泥泞漫长,一双布鞋淌过,溅泥潭,带走泥泞。

雁仰身,心中已怀壮志

几经周折、思考,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宣传“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与科学。年轻人不断被警醒,新文化、新思想早已踏上了历史的进程。

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被李大钊等人发觉。

巴黎和会风起云变,第一次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被迫割让青岛。青年人怎愿国家蒙耻?“五四”爱国运动开幕。郭心刚第一个牺牲。得知青岛割让,这个青年一身热血,一夜白发。他的父亲因守护青岛而亡,他也同样坚韧,顶着白发,举着热血,人民永远都会记得一个为国白头、毅然赴死的英雄少年。红色的鲜血染红了中国的新路,新的路,由鲜血而染,牺牲不可避免,为了一个新的中国!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已经确定,路上征途,流淌着烈士们的鲜血,构建起一个新的中国。

雁起航,领数雏鹰齐飞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历史任务。

中国从觉醒年代跨入了革命年代,英雄的故事也跨入了下一个篇章。

其中,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革新思想相对的复古派辜鸿铭尤令我印象深刻。这个小老头爱吸烟,喜繁华,有学识,有胆量,以学术对辩,却从不暗地使绊子。吴炳湘在“五四”学生罢课时宴请他,希望他能令学生复课。辜老一身傲骨,厉辞拒绝。只因他生命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他深明大义,学术之争与政治、国家无关。像他这样的大学术家,有骨气,明大义。他爱国爱进了骨子里,他认为中国的一切都是最好的,他那句“我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但是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铿锵有力,言犹在耳!

“唯大英雄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雁白发,雄鹰满苍穹

一代人老了,一代人会成长。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以及后来组织工人的赵世炎等人,撑起了新一代的脊梁。

其中陈延年与陈乔年赴死的情节让人更为动容。

他们是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他们纯粹的爱只为中国。他们微笑着,浑身是血,两眼放光,仿佛看到的不是枪眼,而是亲人战友,仿佛将迎来的不是死亡,而是新中国的成立。

如今的盛世繁荣,如你所愿。

中国早已不是弱国,也不再沉睡,成了真正的雄狮。

一代接着一代,中国早已挺直了脊梁。

雁字成“人”,为的是人民;雁字成“一”,乃是一心一意。大雁归来,象征着希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由内而外的新生。

篇9、观《觉醒年代》有感1000字

观《觉醒年代》如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荡涤心灵,慷慨激昂。细细品味,我顿然领悟:青春正当时,不予负流年。

100年前的中国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觉醒年代》再现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共产党人为改变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探求真理,寻找救国救民之路的伟大历史时刻。

北京,陈独秀与李大钊以北大为阵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创办了新文化运动的领军刊物《新青年》;天津,深夜的南开大学教室内仍烛光闪烁,窗边的一缕烛焰如红旗般展开垂落,映亮了周恩来疲惫的面庞,也照亮了笔下的一卷《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湖南,行人车马辗过泥泞的道路,一幅贫穷破败的画面演绎着何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卖报童怀抱着新刊《湘江评论》四处奔走叫卖,奔赴学会的毛泽东步履匆匆,眉头紧锁,思索着救国救民之路……

是年,站在历史潮头的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陈延年以及千千万万爱国学生都还是志满乾坤的青年,他们为了寻找真理而斗争,为了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奔走呼号。他们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甚至不惜流血牺牲。

李大钊曾说过:“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正是他们一次次感人肺腑的演说,唤醒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激励他们:青春是花样年华,要用青春创造新中国,创造我们这个国家美好的未来。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今日看来仍令人热血沸腾。学生罢课游行遭军警镇压,北大校园沦为学生监狱。千城学生愤冲天,振臂齐呼爱国语,一石激起千层浪,星火直逼万户侯。那年五四,阳光慷慨而热烈,青年气宇轩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呐喊声震寰宇。从那时起,四万万中国人才真正开始觉醒,这头沉睡了几千年的睡狮才慢慢睁开眼睛。

过去,油灯下,深巷中,青年立志寻真理,俊秀齐心创史篇。浩荡游行,振臂呼号,严惩国贼从民意,敢用身躯破血腥。

如今,大厦下,书卷里,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刻苦实干,心志高远,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

2021年8月,东京奥运会赛场上,虽酷暑难耐,却也激情洋溢。中国奥运健儿争金夺银,献礼中华。特别令人欣喜的是,这些不懈奋斗,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们平均年龄仅有25。4岁。真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正是他们一次次奋力拼搏,才使得我们国家的名字矗立在奖牌榜前列。奥运会是世界强者的竞技场,每一块奖牌的背后都饱含着无数次的汗水和泪水,没有一次对战不是拼尽全力。自强不息,矢志不改,这才是当代青年人的气概。

习近平总书记曾教诲广大青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王国维也曾说“一事能狂便少年”。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二字。无奋斗不青春,当代的广大青年们,应以家国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为己任,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人生华章。

时代峥嵘,岁月如歌。胸怀千秋伟业,不负青春一场。回首,那些年青而又才华横溢的心脏,有力的搏击着,那不甘人后的一腔热血,染红了曦阳,那个时代造就的血脉在你我的身体里奔流。听,今朝那赤子丹心的滚滚后浪,在黄河长江中奔涌不息。

啊,奋斗吧,一代代的中国青年!

篇10、观《觉醒年代》有感1000字

那个年代的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伟大。

——题记

今年暑假,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认真地观看了《觉醒年代》这部关于新文化运动思潮的革命电视剧。看完后,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觉醒”多么美好的字眼,拥有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

在没有看这部电视前,我根本无法想象,居然真的会有一群人将历史书上那些死记硬背的的东西,当成自己毕生的奋斗目标,并愿意为此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的确,在看这部剧以前,我对他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历史书上寥寥几笔的描写。但我并不知道,我们每翻过一页也许就是他们壮烈的一生。我不知道这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不知道为何组织新文化运动,更不知道是如何进行的。但在看了这部剧后,我从中得到了答案。

《觉醒年代》中的片片场景时刻在我脑海中闪现。

1915年,当陈独秀在上海宣布要创办青年杂志时,他就明确谈到了当代新青年的六个标准。这是那时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在那时,他便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他决定要寻找中国的出路。后来,他担任了北大文科系主任,与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支持白话文。同时,他也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同样,李大钊也是十分伟大的。

李大钊在将要面对死亡时,他的脸上看不出一点情绪,当他站在刑台上时,没有害怕,没有悲伤,没有不舍,他为了解救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从容赴死。那年,他仅仅38岁。

如果说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点燃了新文化运动的这把星星之火,那毛泽东就是让这星星之火拥有了燎原之势。

当22岁的毛泽东在风雨中前行时,他手中怀抱着的《青年杂志》如一团烈火在燃烧。我知道,他在《新青年》中看到了拯救中国的希望,正如那满天黑夜中的一颗星星,如那一抹希望的光亮照在了神州大地。他看到了这世间百态,也看到了人世间最荒凉的一幕,但那却只不过是中国在那个年代一个小小的缩影罢了。毛泽东虽身穿布衫,脚踏泥泞,但却目光坚定,努力的向光明奔去。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在当时会有那么多爱国人士都以死明志,为什么那么多爱国人士努力为中国寻找出路。

他们是勇敢的,他们在走向光明,奔赴理想的同时,也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来想像他们的伟大,但他们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伟大。因为他们在那个国民思想觉悟落后,万恶的封建社会寻找中国的出路,开展新文化运动步履艰辛。他们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是怎样的结局,不知道会不会成功,却依旧能坚持下去。终于,在他们的努力奋斗和坚持下,“吃人社会”觉醒了。如果说《觉醒年代》有续集的话,那么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便是续集。

待山河雄壮,科技腾黄之时,我一定要回到先生们的那个年代,告诉他们,100年后的中国,百姓们安居乐业,每个孩子都有学可上,有乐可享,都幼有所育,老有所依。而今盛世如您所愿!

当雄狮沉睡时,总要有人先觉醒,是创办《新青年》的陈独秀,是为人民牺牲的李大钊,是在泥泞里奔跑的毛泽东。而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奋斗,在风雨中奔跑,在奔跑中前行!

篇11、观《觉醒年代》有感1000字

为什么是陈独秀?不是其他的人物不“香”,只是这他实在是一枝独秀,让人挪不开眼。

历史中真实的陈独秀——一张黑白照片,且不论,咱们只来说说这《觉醒年代》中让我感动的陈独秀。

陈独秀一出场,便是趁爱国知识分子激烈讨论中国存亡问题时,偷了一碗盒饭,旁若无人得解决温饱问题。这哪有一点大家的样子?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只道一句:“这样的国,无可救药。”之后能怎么样?激起了学生的愤怒,他只得落荒而逃。滑稽,但不可否认,他,是清醒的。

我曾看到过一个关于山石和卵石的辩题,便立马想到陈独秀,他无疑是一块山石,他兼具“锋芒外露,舍我其谁”的感性及“时不我待,逆流而上”的批判性。一面,人们仰慕他一身傲气,另一面,人们担忧他锐气伤人。

他这块“山石”总是爬上屋顶,批评指点四方的风景。他那封建大家长的做派,对家人,对学生,对同人,叫人又爱又恨。尤其是面对两个已然有自己的想法的儿子,他一面与他们说教,维护他家长的形象,一面又小心翼翼地,不动声色地待他们好。对与自己有不同信仰的胡适,他既欣赏又爱护,可也不影响他痛斥在关键时刻建议将北大迁到上海的胡适,“我要的不是北大的生机盎然,我要的是中国的生机盎然,不辩、不争,不可以。生机盎然不是等来的,适之,是要斗争来的,不破不立!此时的中国需要勇士和斗士。”你以为他们崩了,可他又会在两人唾沫星子互飚之际,感到抱歉,说出“改天请你喝酒”之类的话。

“面对问题,直抒胸臆;包容不同,但立场坚定;即便针锋相对,也能把酒言欢。”这是陈独秀,一块不折不扣的“山石”。

如此硬朗的个性,在那样动荡的时代,能不碰壁吗?在他看来不过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所以他能在研究室做学问,也能在监狱里读书看报写文章。

陈独秀是那个昏昏沉沉的时代的觉醒之人,是那个暗无天日的时代的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当真是在这部剧里见识和体会了。这不只是陈独秀与李大钊之间的友谊,这更是他与千千万万民众反抗压迫,并肩作战的精神。

“我必须要跟他们(陈独秀的学生)在一起去战斗,因为我爱这个国家。这个国家不仅是我的,更是你们的。我要为这个国家去做点什么,我觉得人不能为了自己而活着。”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作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身,我愿意奋斗终身。”

使中国一次又一次成长的动力,都是当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和千千万劳动人民所反抗,所不肯承担的逆缘和逆境。

篇12、观《觉醒年代》有感1000字

二零二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现在可以充分的体会到现在的生活的快乐,你们可曾想,在一百年前的一九二一年,是何等模样?看完觉醒年代后,我深深体会到了,一九二一年真实的样子比电视上的样子更疾苦!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所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是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劳动人民的权利低下,所以,我们要给这个民族寻一剂药方”。

起先在上海,陈独秀先生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报刊,那时他决定二十年不谈政治,主要是对于人们的思想启蒙。后来,蔡元培校长三顾茅庐,邀请陈独秀去北大当文科学长,最后一顾,迎来的是陈独秀先生的笑脸,两人相对微笑的场景,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描述。在北大学校内,以辜鸿铭、黄侃等人为主的复古派多次打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但他们没有放弃,没有被复古派所摇晃自己的坚定。

一九一九年,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可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却交给了日本,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北大学生郭心刚,竟一夜白了头,五月三日,他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纸张,写下了“还我青岛”四字。五月四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各大学的学生上街游行,要求收回青岛,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位,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被无知的北洋政府暴力欺压,囚禁了许多学生。郭心刚在五四运动期间,因病劳累过度逝世,他临死前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嘱咐要把他的骨灰带回青岛老家,和他的父亲埋葬在一起,等到青岛收回的那一天,一定要回家告诉他,最后,郭心刚这位为国家无私奉献的学生,与世长辞。

学生的影响力迅速蔓延全国,李大钊说:“他们可以挡住天上的太阳,但他们挡不住民主的光芒”。运动的主力成为了工人,社会中的工人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没有他们,国家就运营不起来,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铺闭门不开,全力支持五四运动,这种力量是长期以来政府的腐败,政府对各个阶层的人的压榨所造成的,正如毛泽东所说:“压迫越深,反抗就越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他们要改造这个社会,而不是改良。政府终究抵不过人民,是的,人民成功了!民主会有希望,人民会有希望,全中国就会有希望,陈独秀先生也不是原来的陈独秀了,他已经废除了自己二十年不谈政治的想法,生活中许多琐事都围绕着政治,不谈政治,何谈容易?

陈独秀与李大钊一直在马克思主义道路上探索,李大钊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个探求真理的道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等等,都深刻仔细的研究,最后知道,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他们成立党,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那时,他们举起拳头,声音细微却又振奋人心:“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激动,我也举起我的拳头,大喊:“中国共产党万岁!”

如果有一个机会,我想和李大钊,陈独秀等尊敬的先生们说:“你们探索的马克思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一百年后的现在,很美,我们现在真正掌握了民主,自由,成为了一个强国!一个泱泱大国!”

虽千万人,吾往矣!

致敬我们竭力探索真理的革命先烈们!

(0)
元安作文小编元安作文小编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