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精选20篇)

篇1、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暑假了,新闻普天盖地。一会儿是香港暴力游行,又堵机场又打行人和记者;一会儿是中美贸易战,美国打压华为公司加征中国关税要求美国企业撤离中国等等……世界很乱,我们很淡定。因为夏天夜里里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回顾历史,更加坚定我们走好自己的路,建设好我们伟大国家。

一是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恶劣,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斯诺写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趣的太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鬼的话。斯诺叫小鬼端冷水,小鬼不响,默默给斯诺端来水,斯诺更正之前的“喂”的称呼,改称“同志”道谢,“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还有一次,当斯诺听到红小鬼们在叫“礼拜堂!”“礼拜堂!”时,觉得很奇怪,就东张西望寻找那个“礼拜堂”的人。后来发现他原来在教会医院工作过,小鬼们就叫他礼拜堂了,因为他每天祷告。要知道,这些孩子当时和我的年龄相仿,只有大概十二三岁。但是他们已经早早不能读书,参加了红军。“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们和领导人们,他们虽然出身卑微,却怀着统一新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信念,一批又一批人前赴后继,最后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使命。看看我们现在新时代,其实比以前条件好得多了,只要我们低下头,牢记初心,中国梦一定会在我们手上实现!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精选20篇)

二是我们要脚踏实地,认真做事,因为梦想也需要用一个又一个行动来实现。从斯诺的记叙中,也让我们看到了红军有点神秘色彩却极为悲壮的资料。红军战士惨烈经过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当年的残酷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而那段悲壮、惨烈的历史却是真实的,至今在老百姓中间口口相传,在斯诺这些记录者的笔下永存。记得斯诺还写到一位64岁的大爷,以前卖肉的,后来认为卖肉是龟儿子干的事情,报名参加了红军,还认认真真识字。他自嘲自己64岁身子骨,行军走路像20岁小伙子。斯诺和老人开玩笑想不想娶媳妇,老红军摇摇头,说马来了一匹又一匹,他要照顾好他的牲口,没有功夫考虑家庭问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红军在中国人民争取不被帝国主义统治的路上,不怕苦不怕累,不畏不惧,冲锋于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千千万,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有了他们前赴后继的牺牲,才有了我们后人的幸福生活。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更加懂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意义,也明白祖国统一的来之不易。今天,作为中国希望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奋斗,要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才不负革命先烈用热血奋斗来的和平。

中国梦,有你有我有大家,一定会早日实现。

篇2、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中国,并于同年6月至10月对中国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考察。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交谈,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并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这本不朽的革命征程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书中最打动人心的无疑是长时间的谈话。第三篇中,斯诺见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毛泽东向作者讲述了政策方面的问题与生活工作中的趣事。斯诺敢于冲破封锁进入苏区,毛泽东敢于完全放开苏区而任记者报道。是时代造就了英雄,也是英雄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第四篇中,应斯诺的要求,毛泽东为斯诺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毛泽东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从无到有,带领着红军一步一步走向胜利。这启示着我们,信念支撑着行动力,要做好一件事,就要认准方向,坚定地向前行。

第八篇中,斯诺来到了红一方面军和司令员彭德怀的司令部所在地,对红军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在这一篇中,通过有详有略的描述,展现了彭德怀不平凡的经历,又写出他一个平凡的人有血有肉的一面。前线的红军乐观地面对艰苦的环境,任务之余的生活非常充实,书中整体展现出了红军战士的面貌。

整本书叙述详略得当,材料真实,语言朴实。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为历史保存了珍贵的资料。

读完这一本书,我深有感触。记者斯诺的不畏艰险,笔下各领导人的独特风格,平民百姓的朴实无华,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精神,都在我的内心刻下了深深的印象。

总之,这本书为世人呈现了一个较全面、客观的“中国红区”。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了解到更多的红军史实,并且,将乐观的红军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篇3、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刘锦轩

忆往昔峥嵘岁月,风华正茂斥方遒。

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抬头时你是否看到那东方上空星星闪耀,照着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作者埃德加·斯诺怀着革命战士的重重疑问,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冒着生命危险奔赴革命根据地。他用质朴文学把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书上。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事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共12篇,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拜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他进行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他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中,口问手写……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了。

作者在报道中采访了许多公共领导人,向读者展示了“大人物”风采。有博览群书、生活朴素、顾全大局、有非常强的理性思辨能力的毛泽东,有吃苦耐劳、精力旺盛、率直爽朗的彭德怀……他们用火一般的热情和铁一般的意志,不屈不挠,积极乐观地坚持着心中最崇高的革命理想。

长城万里,古代劳动人民用血肉筑成。中国今日,何尝不是?战场上,红军战士,不畏不惧,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正是,忠骨处处埋,战士悔怨无。

夏明翰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3月20日清晨,在行刑之前,年仅28岁的夏明翰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红星照耀中国》让我看到浴血奋战的红军,顾全大局、不怕牺牲、团结的共产党领袖,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的年轻人,看到了那些藏在骨髓中,但危险关头一定会爆发出来的昂扬斗志。

红星闪闪放光芒,党旗飘飘指方向。让长征精神流芳百世,且铭刻在每个人心中。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篇4、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翻开《红星照耀中国》,我们了解到红色的中国是神秘的,它曾是一部混乱的史诗。作者埃德加·斯诺在去探寻史诗的路上,受到了红军朋友们热情款待,我也似跟在他身后,到了那红色的区域,认识了许多英勇的领袖,思考着一个心底的问题。

红军为何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首先,因为它有着很多优秀的领导者。他们虽然大多出生平凡,却有着不平凡的精神,如毛泽东出生农民,又遇天下饥荒,这对人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让他下定决心要努力救国。邓发,一个劳动阶级家庭的儿子,十分雄赳赳,热情大胆而又顽皮,后来加入红军,成为红军特务队的首领。彭德怀,家庭虽是富农,但遭继母虐待,做了好几份底层职业。又投入军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总指挥。他活泼爽快,很正直……总而言之,红军有了这些大胆、幽默、正直、智慧的领导人,在他们的英明领导之下,持续前进着,最后取得成功。

第二,红军的思想品格与国民党不一样,更具吸引有志之士的魅力。“当日军碰到第一次大败后,革命就不可避免地发动了,中国将坚决的、彻底的对日抗战。”毛泽东这样说。他认为对外不实行反帝政策,对内部不实行土地革命,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是无法实现的。那时,中国人民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这不仅是中国的敌人,而且也是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敌人。中国应该团结起来,一致对抗日本的侵略,停止内战。在近代的中国历史上,中国红军在作战上所取得的外国助力要少于其他的军队。与国民党方面相比,红军无一可以利用,国民党却有各种先进的武器,全凭他们顽强不认输的精神越战越勇,才取得了成功。而当日军在侵略我国领土时,蒋介石还想着将红军剿灭,这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从国民党退出,转而加入共产党,这也是红军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

第三,红军战士们勇于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如战士们长征途中渡大渡河、过泸定桥,战士们吸取了石达开错误的教训,与好战的土著居民保持友好的关系,顺利过境到达大渡河。对面的刘文辉将军一族人留下三只船,红军中五个大队里自告奋勇选出了十六人,坐第一只船去,带回了那另外的船只。他们几乎是在敌人的枪火之下登了岸,并成功地瞄准了敌人所在之处,白军落荒而逃。红军持续前进,到泸定桥时,发现桥上的木板,一半都被毁,仅剩十六条很粗的铁链,长有六七百尺,下面就是湍急的河流。但时间不容人迟疑,所以红军征求了敢死队,三十个人捆上手榴弹和毛瑟枪,爬到河流上,子弹像雨一般洒落在桥头。几位红军被打中,这是一些为争取胜利而不怕牺牲的青年,他们的勇敢使红军取得了成功。

第四,老百姓们都拥戴着红军。只要红军所到之处,都会受到农民们的欢迎,他们为民造福,排忧解难,所以农民都欢迎他们。他们不像白匪,所到之处,农民都没有好果子吃。正是因为农民们对红军的爱戴与支持,才使红军取得胜利。

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是民之向往,人人欢迎,他们带领中国走向一个新的、和平的社会。合上书,激动的心情久久未能平静,我为中国有共产党而自豪!

篇5、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八十年前,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某报社工作。他常年跟随红军生活,孤身一人,探索红色中国革命,将其所见所闻真实记录,汇编成一部纪实性报道作品。

手捧《红星照耀中国》,曾经的一幕幕历史画面,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书中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看后却令人惊心动魄,震撼不已: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祖国的领土,敌人残忍的屠刀指向人民,整个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就在国难当头时,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挽救危局……

中国工农红军与敌人斗智斗勇,顽强作战,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方多次包围,摆脱险境,四渡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渡金沙江……红军的有勇有谋让我叹服,他们不得已进行的大规模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可谓历史奇迹,体现出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素质,几乎无人再敢小瞧这只骁勇善战的军队,无人再敢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

在作者笔下,仿佛能听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看到许多杰出的革命前辈们镇定自若,部署着作战计划、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百折不挠的进行着革命工作……他们都在坚持着自己心中崇高的革命信仰!

这部书是一部浸满鲜血的历史图册,它让我们明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所经受的苦难和牺牲,懂得我们如今的和平幸福生活,来自昔日中国革命前辈们的浴血奋战。这部书的魅力,就是描绘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军队顽强拼搏、不屈不挠、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赞颂了领袖人物的伟大,让我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令人骄傲的历史!

当年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新中国的建设,更需要我们继承革命精神,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征程中焕发出新的光芒,让闪亮的革命红星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篇6、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我们这代人独一无二的待遇,也是中国共产党呕心沥血换来的。上世纪初,一场又一场战争打响,许多无辜的人家破人亡。在这些人眼中,幸福,仿佛就是天方夜谭,只要帝国主义多存在一天,他们就离幸福的生活远一天。

在中华民族无可奈何,只得听天由命之际,一颗红星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这片神州大地,挽救了我们华夏子孙的命运。终于在1949年,共产党推翻了南京政府统治下的黑暗时代,开启了远大而璀璨的新进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我们如今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些人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变本加厉地提出各种过分、离谱的要求,这些“巨婴”仿佛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缩影。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追求团结向上、不分卑贱、欣欣向荣的美好社会,没有什么个人资本,只有人民团结协作的共同财产。

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作者作为一名外国人,却十分真诚地为我们展示了真正的中国“红”。之所以红军叫“红军”,并不是因为他们单纯地只会打打仗之类的。作者来到苏区,作为一个外国人,没有受到排挤与歧视,而是被当地人热情欢迎和被红军热情款待,可见红军土地上的每一片热土,都充满活力、激情与幸福。

有人说,幸福就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点对于不同人来说看法也依旧是不同的。在我看来,我赞同这种说法,因为,你只要能在生活中感受到幸福,就会有让你努力活着、拼搏的动力,借助这种动力,就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所以,当我们拥有幸福的生活时,不妨想想守卫边疆的战士们,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去创造出华丽的未来。

篇7、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她们是中国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这是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中写的一番话。他曾经作为《太阳报》和《每日先驱报》的通讯员到中国采集新闻,他曾与毛泽东彻夜长谈,也曾在炮火下艰难前进,他的新闻多次在国外轰动一时,他的故事是真实的、平实的。

一九三七年,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在上海秘密发行,很快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西行漫记》(在上海使用的名字)使他声名大噪。后来,他回到了美国,在他弥留之际,对着中国派去的医疗小组的马海德医生说出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我热爱中国。”

这本书以白区开头,白区结尾,通过白区的许多关于“赤匪”的大字报了解到红军,然后在巴士上听到了人们对红军的议论,作者侧重描写他与红军领导人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等人之间的对话。但他也成功描写出了一群天真、负责任的“红小鬼”,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作者通过对村民的谈话告诉我们红军与白军的不同,还通过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为我们展示了红军思想的高尚。最后以他历经磨难逃出白区的事例说明白区的残暴,非常值得阅读。

如今,这本书已经畅销全球,经久不衰,斯诺先生虽然已经故去,但他为中国人民作出的贡献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

篇8、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王柯欣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极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从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日在中国进行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地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的情况。

开始作者交代了长征的起因;蒋介石如何组织第五次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如何失败,红军如何为了保有生力量而撤江西根据地等。然后向我们介绍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限阻:如何突破敌人四道防线;如何遭受严重损失,改变战术。重点写的是红军如何在大渡河克服重重困难而突破险阻,创造奇迹的。在接下来,它还介绍了红军在过草地、经过民族聚集区所遇到的因难。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所经受的苦难与牺生,我们今日的辛福来之不易,是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浴血奋战,用无数人的鲜血凝结铸造而成。《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它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风貌。

正如费正清所评价的:《红星照耀中国》的非风之处在于,它首次记录了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人的生产故事,以及这场鲜为人知的革命。后来事实证明这是极具预见性的。斯诺的这本著作之所成为一部经典,是因为它在两个方面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是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二是作为对历史趋势的预见。

阅读经典,重温历史。我明白今日幸福来之不易,值得加信珍惜。在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止,与当年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将面临严峻的困难考验。我们作为中国人,必须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打班人!

篇9、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合上书,闭上眼,八十多年前那位异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巨作《红星照耀中国》,把我带回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那一段惊人的行走,仍历历在目……

大渡河上,红军战士在铁索上艰难地爬行。枪林弹雨中,不断有战士中弹跌落,湍急的河面上翻滚着红色的波浪。没有一个人后退,没有一个人胆寒,前进是他们唯一的目标,哪怕最后只剩下一个人,也要打通这条生死通道,把红旗插到对岸,让它高高飘扬。那些即便经历险境,也从未动摇过的信念,那些牺牲自己保全他人的高尚心灵,我们不能忘记!

莽莽草原,永远有无尽的危险。黑暗中,不起眼的沼泽地瞬间就吞噬掉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草丛中,一支利箭刹那间就射穿战士的咽喉。这条路上,不断有战友倒下就不再起来。尽管如此,依然有激昂的战歌响起,激励着战士们相互帮扶,一路向前。团结就是力量,当所有力量汇聚在一起所创造的奇迹,我们不能忘记!

茫茫雪山,风裹着雪粒怒号着,向衣衫褴褛的战士们扑去。没有食物,就吃草根、皮带、鞋帮子;没有水,就把雪团子往嘴里塞;没有路,他们就斫下长长的竹竿,放在弯弯曲曲的没过腰身的泥水中,铺成过道。没有什么能阻止红军前行的道路,困难不能,敌人也不能!于逆境中拼搏,无畏艰难险阻也要达到目标,这样不屈的灵魂,我们不能忘记!

……

“从来没看见过这样的中国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为了一碗饭,而是一些为争取胜利而自杀的青年。”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心安理得地学习,当我们享受着现代生活的舒适与富足,当我们唱起歌跳起舞弹起琴,也许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与安定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提醒我们:不能忘记无数革命先烈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身而出。

那些在烈火中永生的人,我们要记在心里;那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要更加珍惜;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也要像他们一样,坚定地回答:我在!

篇10、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将领的情况,描写了许多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以及红军长征等。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学习长征精神,争做中国好少年。

长征,一个举世无双的壮举,一部革命战士谱写的英雄史诗。长征期间,他们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历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穿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的地区,这就是长征的经过。长征途中的艰险与困苦却是少为人知的。

我们总说长征,但是长征究竟有多长?二万五千里(六千英里)中国共34个省,他们穿过中国大约三分之一的省份。他们翻雪山、过草地还要克服吃饭难、睡觉难等问题,头顶上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路程之远、路途之艰是我们想象不出来的。

我们小学时,学过这样一篇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战士制作了一个鱼钩,为战士们钓鱼补充营养。因为长征路上没有食物,只能吃野菜、嚼草根,导致他们体力不支。每次吃饭同志们吃鱼,而老战士喝鱼汤,有一天被一个小战士发现了,而老战士却说:“你们的身体最重要,咱们还有一个伤员,我要让你们都走出去啊”。他还严肃地告诉这位小战士不能把这件事说出去,很快老战士生病了,一个同志为老战士端来了一碗鱼汤,老战士却拒绝了,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却把死的希望留给自己。他在临死之前仍旧惦记着同志们,这种牺牲精神令人敬仰,而这只是长征中的一个缩影。

《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作者采访的所有红军战士中,无论年少或年老,没有任何一名红军战士对长征有过抱怨,他们都为自己参加过长征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他们觉得:“有同志们在一起行军是不苦的,我们革命青年不会想事情是不是困难或辛苦,我们只能想到我们面前的任务”。这正是他们对于长征的看法。没有抱怨,只有骄傲,这就是他们作为一名红军战士内心的真实写照。

长征在抗日救国时期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是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在艰难困苦长途跋涉的长征中,像老班长一样的红军战士数不胜数。他们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们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像一把烈焰贯穿于每一名红军战士的心里,他们的精神令人崇拜。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发扬长征精神,让这种精神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内心,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抱怨、不退缩、勇敢向前,努力学好科学文化,做一名中国好少年,撑起祖国的大厦,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篇11、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踏过疫情,赞颂英雄。望窗外鸟语花香,再回首,却忆起历史波澜。于是,再捧《红星》,竟感别样人生。

情愫缓缓正当头,不禁提笔挥墨,再书伟人风华一生。

如果把青春比作行进大海的风帆,那他就是指引航向的灯塔;如果把青春比作翱翔在天空的雄鹰,那他就是振羽御风的翅膀;如果把青春比作驰骋在黑夜的骏马,那他就是不离不弃的火炬。

与青春同行,高举生命的火炬——毛泽东。

《红星》中的黑白照片,定格了伟人和蔼的容貌。可谁知,这黑白的身后竟有盏信念之灯,擦亮了战士们的激情,擦亮了红色中国,也擦亮了毛泽东的光辉岁月。

毛泽东的一生是富有挑战的一生。长征道路婉转九折,困难重重,但毛泽东仍和战士们在简陋的环境下,冒着生命的危险,迎面挑战了种种困难。斯诺未参与长征,但对书中战士们的讲述却热血沸腾。

毛泽东的一生是敢于追求的一生。斯诺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不同于周恩来是个文质彬彬,书生味十足之人。但在交谈几日后,发现毛泽东酷爱读书,他为国而打抱不平,就是从读书那时开始的。《水浒传》《三国演义》他都爱不释手。毛泽东在书中找到了坚持到底,反抗“黑暗”的革命精神,也找到了自己追求的事业和目标。加入党后,他也没放弃看书与追求,而是定个目标奋力追求。目标,可为人民,可为社会,亦可为国家。可以说,毛泽东一生的追求都释放在了为人民谋幸福,谋未来的道路上。

毛泽东的一生是乐于吃苦的一生。你见过抗战时战士没有鞋穿,自己也不愿意穿鞋的领导吗?你见过在战场上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前线受伤的兄弟穿的领导吗?你见过饿着肚皮,到林中与战士们作长途徒步跋涉的领导吗?在斯诺笔下,这样的领导在红区中比比皆是,毛泽东就是典型代表。《红星》里的毛泽东从未喊过苦,但字里行间中,却深深感受到:苦,已被他吃进了内心深处。

斯诺眼中的毛泽东让坚定信念与炽热红星,在中国冉冉升起。而那青春的激流,也流淌在了读者的内心。

青春是奔腾的急流,那些阻碍成长的礁石,在他无畏的挑战下,将呻吟退缩;青春是英勇的夸父,那些阻碍前进的酷热,在他不懈的追求下,将行消影遁;青春是坚毅的种子,那些阻碍生命的贫瘠,在他乐观的感召下,将化为高梁。

富于挑战,敢于追求,乐于吃苦,高擎生命的火炬——毛泽东,与青春同行,描绘绚丽的人生画卷,谱写出雄壮的人生乐章。

斯诺笔下的毛泽东,如一颗红星,冉冉升起,照耀我的青春。

篇12、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岳语初

这个假期,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1936年6月访问了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关于红军的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伦敦公开出版,引起了极大轰动。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红军的革命史。书中通过描写人物及事件,写出了甘于奉献、勇敢拼搏、大公无私的红军形象,彰显了红军精神,也通过侧面描写蒋介石带领的白军,更加凸显出红军的伟大。

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是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和贺龙等红军领袖。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博览群书、记忆超群,而且精力过人、不知疲倦,在生活上却又非常节俭。周恩来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他充满智慧、平易近人,对党忠诚、维护大局。彭德怀身经百战,有着超强的革命和战斗经验。贺龙英勇善战、百折不挠,同时爱护战士,心系贫苦百姓。

书中令我最为钦佩的,就是红军的长征事迹。长征是中国红军、乃至整个世界军事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行动。书中对长征的评价是:“像一把烈焰,贯穿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决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这次无与伦比的远征史中。”整个长征过程,红军遭遇了无数次的艰难险阻,每次都是生死的考验。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但是在红军顽强坚韧的革命意志前,所有的困难都是走向胜利的一步步阶梯。

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不但使我了解到红军胜利的来之不易,也使我明白虽然现在的生活平安富足,但要永远铭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现身的革命精神。

篇13、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题记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读完斯诺来到红色中国,并在此期间写下《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后,毛泽东主席这句令我震撼的话,完完全全代替了我的主观感受。不知道自己是震撼于当时的中国真实情况,还是感叹于斯诺描述事件时适当且优美的词句,这句话一直在我心里打转。

我并不是一个很喜欢探究过往、感悟过去的人,往日看到那些印在课本上的那一位位先辈的名字,并无太多感慨,敬意也很难生出,即使他们的故事早已熟记在心,但在此刻,他们的名字在我心里一瞬间变得鲜活而又生动。

斯诺在文中说:“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仍然是农业人口,工业体系即使不说是患小儿麻痹症,也还是穿着婴孩的衣服。”是啊,当时的中国又有什么可依靠的呢?社会动荡不安,人民不聊生,可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出现了一部分首先具有知识担当、具有革命意识的知识青年。他们在中国最黑暗,最无能为力的时候站出来,义无反顾的踏上革命道路,一条条侮辱的合约,一道道沉重的枷锁,压的中国气不敢喘,可英雄们总是有野心,有抱负,他们走啊走到了红星本就该照耀的地方,尽管一路走来风尘仆仆,尽管民众分散恐慌,尽管有人念生怕死,可他们不怕,他们加快了步子,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后来终于在世界面前升起中国的红旗。再后来中国跑起来,跑到了现在这个满是高楼大厦,街上车水马龙,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的地方。他们的名字始终如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向死而生的生命总是在热烈生长,黄三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吗?不是,但我们仍然可以与之共舞,去面对,抗衡,冲破,呐喊,永远不要停止。”

篇14、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感受,我认为,该书我最大的阅读收获是: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出版至今已经82年了,时至今日这本书仍然在全球热销。

记得第一次捧起了这本书在一个炎炎夏日的夜晚,一经捧起便如饥似渴不愿放下……82年前,一名美国记者千里迢迢冒死来到陕北,开始了他的纪实创作。他穿过了封锁区,躲过了白匪的跟踪……虽被无数人质疑,然而他如同他写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一样,坚持不懈、毅然决然的完成了自己的创作目标——将一个个当时被掩盖的真实故事及时地讲给全世界人听。他是谁?他就是本书的作者——美国人埃德加斯诺。

82年了,一个人经历了82年,必定显得苍老,但是这本书和书中讲述的故事,在82年后的今天读来却依然充满着无穷的力量。

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真实地记录了82年前发生在中国陕北的故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没有多少写作技巧,更没有阿谀奉承的辞令,有的只是小桥流水般的陈述,简单的对白和清晰的脉络。作者以平实的诉说方式静静的讲述着中国的红色革命和革命中的人物。

文章讲述的是发生在陕北那片贫瘠的土地上的故事,那时处在艰苦生活环境和艰难的生存条件下的人们却满怀激情,斗志昂扬,是什么使他们如此乐观?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坚持下去?是信仰!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国民党反动派举起屠刀屠杀共产党人的时候,是信仰的力量让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当共产党人辗转于炮火轰硝烟弥漫的战场时,是信仰的力量使他们浴血奋战!当红军在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弹尽粮绝时,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们克服困难、砥砺前行!

信仰是前进的动力,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作为中学生我们同样需要有信仰,心中有信仰,行动才有方向,我们要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不断认真学习、汲取知识,共同为振兴祖国、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篇15、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博文

“这些战士参军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这是《红星照耀中国》里四川军犯嘀咕的一个片段。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亲自穿越了白军的重重封锁,进入西北苏区,成为第一个实地采访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西方记者。通过搜集大量的资料和经过了长达四个月的采访,斯诺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今年暑假,我读完了这本纪实文学。是的,总有一群最可爱的人在危难时刻,在困境之中负重前行。他们用“同志们,跟我上”代替了“兄弟们,给我上”,他们以“任重而道远”的革命担当,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革命工作。

华夏民族自古就多灾多难,但灾难来之际总有英雄前赴后继,砥砺前行。

在2018年,那个喊出“你退后,让我来”的战士杜富国为救战友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保战友无恙。两年后,他的妹妹以哥哥为榜样,在医院发起援鄂的倡议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在两次递交请战书后,成为援鄂医疗队队员支援武汉。面对疫情,她没有畏惧,勇往直前,凭借医术治病救人,保国卫家,让人敬佩万分。

没错,战时,红军是一线的守护神;和平时代,当瘟疫肆虐,白衣战士便是一线的守护神。当然还有更多冲锋在前,我们却叫不出名字的英雄,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

我们渴望幸福,但是不惧苦难,因为在闪闪红星的照耀下,总有人带领我们冲锋在前。

鲁迅说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他们不惧牺牲,承担责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面对各种灾难,那结痂的烙痕渗出的殷殷血水诉说着我们曾被侵略被践踏的苦痛,这也铸就了钢铁一般的民族精神,淬炼成中华民族迎难而上的精神内核,它把浩浩十四亿中国人紧紧地、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麻绳,奋力将新冠阴霾笼罩的黑暗天空抽出一道口子,挨过了时艰——而英雄们,必然是这绳结中最坚韧的那一股。他们擦亮了红星,给我们做好了榜样。

中华民族传承千年,变的是守卫者,不变的是爱国初心。

他们的精神应刻印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心灵里。在成长的路上,我们要向榜样学习,树立崇高的精神灯塔,让爱国精神代代相传。因此,少年当自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闪亮的中国星!

篇16、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李锦涵

在这一个月中,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种种疑问,孤身一人来到中国,探索红色的中国,揭开世界谜团。

斯诺在1936年六月来到中国西北部的红区,他写了大量的报道,成为了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在这本书中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揭露出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

斯诺通过采访红墟里大大小小的人和事,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采访了红区中重要的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徐海东等。在书中他并没有用华丽的语言修饰文章,而是运用了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出那段充满激情的革命岁月。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通过她的文字,让我们对当时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对革命英雄起了崇高的敬意。

当我们坐在安静明亮的教室中学习时,当我们在为生活的不顺而苦恼时,不如静下心来想一想,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已是很幸福了。《红星照耀中国》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17、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笔尖轻敲,纸页纷舞,调皮的风儿来扰,不懂人儿的思绪,带着一丝凉意,轻抚我躁动不安的心。远望窗外楼房,家户静好,不知此刻是否有人同我般,感叹这份美好?我们享受着这份美好,可在和平的背后,却总是会掩埋着一段残酷灰暗的战争。这份和平来之不易,战争也无可避免,我们也应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翻动日历,时针拨转,遥望中国历史上,有那么一段辛酸历程,生活艰苦,战火纷扬,民不聊生。可就在这样的时代中,却涌现出这样一群人,他们看不惯清政府的无能,看不惯大地主的欺压,也看不惯官僚剥削。他们生于下层,所以他们为民所想;他们生为农民,所以吃苦耐劳;他们皆为华夏儿女,所以他们敢于反抗,敢于上进,敢于与一切不公战斗!他们就是这样,怀着一腔热血,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光明的道路。有人说,他们就像灯塔,可我认为,他们甚至比灯塔照的更远。

然而和平改革,在当时只靠我们自己是很难的,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有那么一群洋面孔,他们不辞千里,怀着国际主义精神来到中国,他们虽不是中国人,却心向中国,赢得了人民百姓的认可与尊重。而其中有那么一个人,他是当时第一个从国民党的封锁下进入中国的美国记者,他不顾自身安危,穿梭于中国红区,采访了众多著名的革命先辈,并向全世界公正报道。他还将他所采访到的撰写成书,在当时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就是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而就在今年建党一百周年际,我也阅读了他的这部著作《红星闪耀中国》。

斯诺先生身为记者,有着尊重客观事实,为了真相好奇心而冒险的精神,这点也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书籍以斯诺先生本人的口吻叙述,讲述了他在怀着对于中国红区的好奇,在1936年6月成功进入中国,并通过在红区与红军、共产党的共同生活和交流,记录了大量真实报道,随后在1937年整理出版。在书中,因为斯诺先生记者的记录,所以更加真实严谨,也同样因此,许多淳朴不加修饰的语言,才更能打动人心。除此之外,最令我受益匪浅的莫过于对于当时军事局势的记录了,虽然许多语句大都拗口难懂,但却给我一种发掘历史的激动,我就像孩童求知般,如饥似渴的咀嚼这些知识,因为里面的许多记录,是我此前不曾了解过的。随后,看到蒋介石的所作所为,我不禁感到气愤,同为中国人,为何要如此呢,国民党建立的初衷真是如此吗?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中国人民不会被这点困难所吓倒,“纸老虎”的口号不是说说而已。最后,在蒋介石的结束内战下,中国重新恢复平静,书籍也到此结尾。这本书给我的感触极大,受益也颇深,每每想起那段历史,我总是会感到浓浓的爱国情在心中激荡,而我也总是会为了祖国的强大而自豪,而骄傲。

不过,战争从不是一帆风顺的,伴随其背后的,必然是无数生命的逝去。虽然逝去的人再也不会回来,但是我们也不应悲伤,如果生命的脚印总有一天会被时间的尘埃掩埋,那我们就永远不能,停下脚步,我们就应怀起先烈们的意志,继续向前!胸怀大志者,他们即使看不清前路,即使前路注定充满艰难险阻,也会固执的走下去,革命先烈们不亦是如此?他们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即使是希望渺茫,即使前方没有道路,他们也不会放弃前进,没有路那就筑出一条血路!没有希望,那就创造希望!如果你害怕黑暗,也不要怕,因为他们会为你点亮群星。

寒风呼啸万物寂,枯树枝头一点红,枯萎殆尽,生机仍存。在旧中国那段水深火热的年代里,希望无疑是像钻石一样的东西。我无法想象在那个年代,和我同龄的孩子们的生活会是怎样,他们是否可以读书学习?他们是否怀揣着纯真的梦想?这些无疑是幻想,在那个年代,他们都被迫端起了枪,被迫接受离别,在这个青春洋溢的年龄,被迫像成年人一样承受现实。这些我都无法深刻体会,或许也永远不会体会到,因为我们啊,总是会被一群人保护的很好。

《红星照耀中国》无疑是一部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品,他用真实的文字,淳朴的对话,将那段历史清晰的暴露于我们面前。但我想,那个年代里的人们或许不都是麻木悲惨的,因为他们坚信一个希望,坚信人民的子弟军们,会带着他们走向光明。也正如书名那样,璀璨的红星将会永远的在中国的土地上照耀着,先烈们精神的光辉,也会像灯塔一样永远为我们照亮前路。(公众号:罗庄初语)

篇18、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廖文彬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红色照耀中国》中,作者用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善良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同时,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读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的生平经历,我仿佛亲眼看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付出的艰辛,我知道了“真正的”红军的生活,我还知道了“红小鬼”,我又为那些经历战争和被白军剥削的老百姓深感同情,我“亲身经历”了那次的西安事变……《红星照耀中国》真切地让我们再次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进行革命的伟大光辉历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

读《红星照耀中国》之前,我对当年的战争一知半解;读《红星照耀中国》之后,我也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引用书中“中文重译本序”中胡愈之的一段话:“今天在又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变的日子里,为了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大踏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重读这样一本书是值得的。”

篇19、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红星闪闪,初心不改

当南湖的一叶红舟,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的航程,也就此露出第一缕曙光。曾经的中国,历经百年沧桑,忍辱负重,才有今天的光明冲破黑暗,自由摆脱束缚。

翻开《红星照耀中国》,跟随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的步伐——怀揣着那份忐忑、不安,与激动。时光溯回到从前那段艰苦卓绝而又壮怀激烈的日子。此时书里是满腔热血,书外是平静安详窗外的天,蓝莹莹的,像一块被熨平了的蓝缎子,几丝若有若无的云,笨拙地贴在瓦蓝的背景里,有几分抽象的趣味。孰不知,如今蓝天白云下永远的红色中国,正是那颗用血与泪凝成的红星换来的。那是一声斗志昂扬的宣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这颗闪闪的红星,是使命。红军领袖和所有的红军官兵一样,都过着极其简陋的生活,但是,再艰难,再困苦,也依然无法埋没他们心中的一腔热血——那是为国捐躯的使命。“南京悬赏25万元购买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的和旁的行人一同散步呢。”斯诺用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了那个在老百姓心中至高无上的人物,原来是那样的亲切,随和。孰不知,他为人民夜以继日地操劳,总是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那时天黑得像一块幕布,而只有他的那间四壁简陋的窑洞里闪烁着点点亮光。他在埋头写下一行行娟秀而又工整的字迹,那承载着中华民族光明的未来

这颗闪闪的红星,是奋斗。冰封的皑皑雪山,留下了先烈们冻僵的躯体和火热的灵魂;泸定桥下汹涌澎湃的大渡河,被鲜血浸透的焦黑的木板,是壮士永远的宣言:生来不悔入华夏,死亦应当中国人;金沙江的浪花拍打着石面,曾经的智慧从未被遗忘……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八年的奋斗拼搏,无一不浸透着先辈们的智慧,勇敢,坚韧不拔,穷尽所有词语都无法表达那种最激烈,最痛心,最动人的红色记忆。

这颗闪闪的红星,是初心。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经历了100年的风雨兼程,100年的艰苦卓绝,唯一不改的是初心。在建党10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的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多亿中国人民用血肉铸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声声有力,句句铿锵,伴随着炮声隆隆,红旗猎猎,此时,我们深情凝望,随着庄严的五星红旗一起,昂首东方。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我们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让闪闪的红心永远在这片中华大地上闪耀!

篇20、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200字左右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出身贫苦,稚号未脱,在剥削和压迫中成长,他们活跃于苏维埃共和国的每一片土地。这些藉藉无名的“红小鬼”们,便是千百万人民群众在革命实践上一个真切的缩影。

初八红区,斯诺并未感受到这群孩子们的独特,穿着大上几号的军装,垂垂欲坠的红军八角帽,极别扭的着装在他们看来是“革命”的象征,因为他们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号“少年先锋队员”全身迸发着一种令人惊异的青年运动所表现的生气勃勃的精神。

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团体,在红军领袖日理万机的间隙,贯注了灵动的色彩和无限活力,在那些名垂千史的领袖身边,从未缺少过这样纯粹质朴的孩子,以至诚热情的心将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词汇”伴着浓重的乡音娓娓道来。看似尚且早幼的孩子,却是带着得意扬扬的语气阐述自己数年前参加红军的履历。他们或许没有悟透何为共产主义,有的只是一个质朴的信念:红军是要解放贫苦人民的!在他们简单纯粹的心中,参加“少年先锋队”,被战士们亲切地呼成“小鬼”,都是从前不敢奢想的殊荣。

但这群小战士们,却与真正的战士无异,他们从未因年少而要求特殊待遇,他们与游击队一同上战场,以致于引起白兵的嘲笑,他们的确是太小太轻了。这样的小战士,也有数百名,在暗无天日的政治监狱里,孱弱的身板经受着严刑拷打,但他们的坚忍与忠诚令人叹服,这样的精神,与他们对红军的崇高推崇息息相关,这只有如此年轻的少年才能做到。

这样的一群“红小鬼”,真正极载入史册的却是寥寥无几,令人痛心哀婉的是,这些年轻的小战士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或许只留下了一个无名无姓无迹的土丘,蔓上生生不息的如同他们一样充满朝气的青草,曾与他们亲密无间的伟人早已名垂青史,而他们也许身首异处,在祭尊了鲜血的土地下,如过眼云烟般消逝……

(0)
元安作文小编元安作文小编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