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一)
今天我来给大伙儿讲讲我的家乡三垟的风俗——捣年糕。这年糕是个啥呢?嘿,对了,是吃的,而且还得在过年的时候吃。那为什么要捣年糕呢?年糕是用什么做的?别急,我来给大家细细分解:
这年糕咋做的?自然得用小米磨出来的米粉做。那金黄金黄的米粉放入锅内,盖上锅盖,闷他半个时辰。待出锅时,加点红糖加点水,让他富有弹性。单看那红糖与米粉,就能想象出年糕那香浓软糯的味道了。我看那米粉袋与红糖袋满满当当,就情不自禁地拿点米粉与红糖尝一尝。我先尝红糖,这糖一入口我就呆了:天呐!这红糖清甜,但甜而不腻,让人神清气爽,回味无穷。我赶着红糖在口的机会再尝尝米粉,这米粉刚一入口,有点苦,但一股淡淡的甜味像突如其来的幸福一样充满我的口腔与脑海。再加上红糖,那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说完米粉烹饪,我们再说说捣年糕。这年糕捣起来才好吃。我经过揉米粉团的大叔旁,来到一处捣年糕的地方。这有两个,不是,是好几个大石碗与捣子。不是我说啊,那闪长岩大石碗跟个缸差不多大;那花岗岩石捣别看它小,我使出吃奶的力气,结果拿都拿不动,那花岗岩石捣莫想动得分毫,我一不留神还跌了一跤,险些把骨头摔散架喽。这时来了两位大叔捣年糕。只见一位大叔一捣一起,另一位趁机用水揉揉米粉团。再捣再揉,半时辰过去,他们前前后后捣完十个香浓软糯的年糕。那年糕刚入碗时还是金黄的,经过大叔的“加工”,转眼变成棕色。不同于之前的是,棕年糕比米粉团更香,更甜,更糯。有一种朴实的味道好似仙气一样围绕整个年糕。
我爸帮我买了一个年糕让我带回家吃。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回家,迫不及待地打开塑料袋吃年糕。那年糕可以说是闻一闻精神百倍,尝一尝神清气爽。香浓软糯的年糕刚一入口,有点烫,但仔细品尝却是另有一番风味,回味无穷。
大伙都知道,这年糕虽是小食,但象征着年年长高,步步高升。所以人人都爱过年时做上一些,吃上一些,有些小孩子盼望自己长高,所以一直在吃年糕,好让自己快快长大。
你想尝尝这味美的年糕吗?那就过年时来我的家乡——三垟吧!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说来与我听听,好让我给大家讲讲。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二)
每当别人问起我来自哪时,我都会骄傲地告诉他们,我来自诸暨!没错,就是那个走出了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以画梅而闻名于世的王冕的故乡——诸暨。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诸暨的一些风俗民情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天空中飘着雨丝,一个略带哀愁的日子。每家每户,从清明前几天就开始筹备了,筹备些什么?无非就是清明粿了,这个外表有青色,有白色的“果子”,外形各式各样,里面的馅儿,青的是豆沙,白的是咸菜豆腐的,制作起来尤为复杂,是诸暨人过清明节的必需品。一个普普通通的清明粿,里面包含了太多对过世亲人的思念,味道也就大不一样了。准备好清明粿,就要去扫墓了。
点上香火、白烛,烧上纸钱、元宝,再把精心准备的清明粿摆上,说上几句家常,再深深地鞠几躬。细细的雨丝打在身上,不知是谁的泪滴落在人间。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节,整个中国都十分重视的节日。除夕这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这便是一年到头最大的慰藉吧。这顿饭在一阵爆竹声中开始,又在这爆竹声中结束。诸暨人年夜饭的餐桌上有什么呢:西施豆腐是头菜,随后有糖醋排骨,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清蒸鱼,有传统的梅菜扣肉等等。我喜欢梅菜扣肉,那诱人的排列整齐的扣肉,看得我口水直流,香味在我的鼻子中徘徊,迟迟不肯散去。其实我最爱的还是那酸酸甜甜的糖醋排骨,那美味简直让人无法自拔。到了临近十二点的时候,爆竹声又开始了,这一晚大家都选择不睡觉,为了给自己“守岁”,还真是“一岁除”啊!
东风夜放花千树
元宵,大街上挂满了喜庆、鲜亮的灯笼。诸暨的一些乡镇上会举行舞龙舞狮、花灯展等节目。走上街头,大人们会在花灯前伫足观赏,小孩则是选择猜灯谜,不仅是为了那些精美的奖品,更是对自己猜谜本领的一个认证。还有不例外的就是吃汤圆了,家家户户准备的汤圆也各不相同,甜的吃腻了还可以吃咸的,自己烧的青菜汤圆,“迷道”不要太好哦!
不过,圣诞节、万圣节这些“洋节日”越来越流行的今天,在“端午节”被邻国霸占的今天,各地的民俗被慢慢的淡忘,这些民俗习惯,我们应该重视,不让它们变成下一个“端午节”!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三)
郑文馨
中国的习俗文化多姿多彩,春节更是一个众人所知众人欢喜的节日。“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热热闹闹中,春节的习俗张扬着出场了。
春节,新年伊始,辞旧换新,大家都换上了新的衣服,家家都会贴对联和福字。福字要倒贴,名曰福到了,年味也到了。这种种风俗中,可把小朋友忙坏了,晕头转向地跟在大人身后跑,趣味无穷。
大年初一,也是我最期待的日子。这一天大街上灯火通明,“噼噼啪啪”的声音是年的交响乐,也唤醒了孩子们那颗炽热的心。鞭炮的种类有很多,二脚踢,麻雷子,大地红,甩炮数不胜数,琳琅满目。家乡还没有禁止放鞭炮,大人一边提醒我们小心,一边凑热闹一样地问:仙女棒还有吗?
到了晚上,大街小巷似乎变得格外渺小,天空成了最美妙的画卷,当烟花在寂静的夜空中爆开时,绽放出七彩的美丽,那绽放的烟花就如同多流星雨淅淅沥沥,又似降落伞从空中降落,也如萤火虫般在夜空中偏偏起舞,绽开,落下,一瞬间的美丽,一瞬间的光彩,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属于它们,整个世界随着它们的绽放而光彩一瞬,它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与点点心愿,直升天空,为画卷增添了新的一笔。
吃团圆饭是春节夜里必不可少的一件事,这一顿饭和平时是不一样的,除了更加丰盛以外,更多的是家人团聚的美满与浓浓的爱。大年初一,从早上一开始,爷爷奶奶就开始准备食材了,而我和妈妈则在准备零食,因为今天会有许多亲戚朋友来吃团圆饭。春节的食物也有一定的寓意,只为新的一年图个吉祥。饺子寓意着招财进宝,祈福求吉,年糕寓意着生活和工作年年高,这两样东西都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看着妈妈熟练地用筷子把肉馅儿放在雪白的饺子皮中间又把饺皮对边按在一起,按起许多好看的花边,又把包好的饺子放入锅中,雪白的饺子在锅中翻滚,留下了美妙的身姿……
到了晚上,亲戚朋友都赶来了,千言万语都化为美好的祝福,送给了对方,房间里格外温暖,菜饭的热气腾腾和那人与人的温情,这一刻,格外美好。
美妙的中国风俗,美好的中国年,充满着浓浓的年味与爱。每一个风俗背后都藏着美好愿望,每一个风俗中,都留下欢笑阵阵。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四)
初二11班张希黛
我的家乡在一个隐秘而美丽的地方——东阳,明朝宋濂写的《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东阳!
在那里绿树四季常在,野花满地绽放,鸟儿与溪水共同歌唱,是我梦中的天堂。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独特的风俗,特殊而有趣。从我记事起,便一直喜欢这些独特的风俗。
除夕下午,家里年年都会高高的挂起红红的大灯笼,贴上大幅的长长的春联。外公外婆会准备许多红蜡烛和用各式各样的锡纸叠起来的金灿灿的纸元宝、绿莹莹的荷花、红艳艳的牡丹花……
不得不说,我从没想到过老人家们能把纸折出定一番花样来,每个都栩栩如生,独一无二。我也真没从哪见过这般手巧的老人家,所以很自豪!外公外婆会把那些元宝、花束、蜡烛与神像供品有前有后排放在一起,准备大年初一一早起来参拜。
初一一大早,我外婆会左手托着一个花瓶,右手上拿着一束柳枝一样,沾着瓶里的水,嘴里轻轻的念着祈祷一家人平平安安的话语,温柔的把我们叫醒,并用那清清的水洒在房间和我们身上,好像在净化世间的一切烦恼与不开心的事儿。本来有起床气的我也不明不白的被这仪式给净化了,只觉得十分有趣!
大概是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我们一家就准备完毕,烧完香供好祖先,踏上去拜佛祈福的路。
我们每年春节都会去一座高山上拜佛。山上人山人海,并不会因为早而少些人去。家人们都会提着几袋子的红蜡烛和香去爬山,天还是黑暗的被笼罩着,山上灯笼的红也被晕染得一片模糊,但这情境这景色也是绝美的!月色配合着金黄而橙红的灯变得如同孔明灯飞入天空般的美丽。从下往上看去,就像通往天庭的天路红彤彤的,很有宫廷的风味。从上往下看,则是幽静的、黑黑的深渊,夜鸣的鸟儿的声音也被拉的很长很长,静静的,微凉的轻风吹来,自觉身处静溢的森林之中。
爬山虽然很累,但是身边的风景随时随刻能让你静心。点燃蜡烛时,那红通通暖洋洋的火焰也能让你沉醉在礼仪的崇敬和庄严之中。我很喜欢这种感觉,慢慢的这些礼仪也变成了我成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就是我家乡独特的风俗,是我心中不可磨灭的烈火,有了这些风俗,才让我美丽的家乡变得更有血有肉更有故事的味道!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五)
吃出的年味
肖乐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夕在人们的期盼中,手持灯笼,身穿新衣,隆重的来了,它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将春节的帷幕拉开。
除夕夜格外热闹,室外满街的大红灯笼,琳琅满目的,几串鞭炮在地上炸开,几束烟花射向天空,在刹那间又炸成了一朵朵五彩斑斓的大花;室内各家各户做起年夜饭,团团圆圆,大家都一起吃着饭。这就是——除夕夜。
“吃饭啦!”伯母和妈妈端出了十多盘热气腾腾的菜,芳香四溢的牛肉,鱼肉,鸡肉,鸭肉,青菜,饺子等等,我着急的用筷子夹了一大块鱼肉,谁知这鱼是刚出锅的,我被烫到舌头发麻,伯母说,我这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妈妈则在一旁问:“这么喜欢吃鱼,那你知道过年吃鱼的寓意是什么吗?”“年年有余!”我抢答到“越来越富有!”爸爸也不甘落后,“都打对了!”妈妈夸起我们。
听妈妈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相传在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冬天,山里的动物少了,它便跑到了村子里,见人伤人,贱畜牲畜,只要一到这一天,村子里的人全都进惊恐起来。但后来时间长了,人们都发现了年害怕的三样东西了,一样是鲜红的颜色,比如红色;二要是明亮的火光,无论是大火还是小火,他都害怕;三样是巨大的响声,敲锣打鼓的声音也使他害怕。只要有这三样,年就不敢进村子了。第二天今早村子里的人都聚在一起互相祝贺,后来代代相传,过年这个习俗就慢慢有了,随之,为了庆祝过年,过年吃年夜饭的习俗也流传下来了。
吃过晚饭,我们一家都下楼放烟花鞭炮。爸爸拿出一串大红鞭炮,这鞭炮可真像一串大辣椒。他点燃了这串大辣椒,“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我赶紧捂起耳朵,生怕那噼里啪啦声钻进我的耳朵。放完鞭炮放烟花,爷爷递给我一个长方形的烟花棒。爸爸帮我把线点燃,一束星光“咻!”的一下直往天空射去,“嘣!”“噼里啪啦!”,烟花爆炸了,随后,一个,两个,三个烟花像长了脚似的直往天空跑,爆炸的每一瞬间,天空好像都因为这一些亮光亮了许多。
除夕,一年中的最后一天,这天里大家都会待在一块,团团圆圆,别说有多热闹了。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到了。我家的团圆饭上必不可少的,莫过于那醇香的屠苏酒了。
听爸爸说,关于屠苏酒,还有这样一段来历呢。传说古代在一个名叫“屠苏”的茅屋里,住着一个不平常的人。每当除夕来临,他就送一副中药给村里的乡亲们。他叫人们把那药装进布口袋泡在井里,等到初一时把井水打上来。全家人把它当酒喝,说是喝了它就可以百病不生。后来人们得到了药方,可不知道药方的名字,更不知那人的姓名,因此便把药方和那人都称为“屠苏”了。
今天是除夕,团圆饭上,爸爸按照旧例把屠苏酒端了上来。“儿子,你知道屠苏酒是怎么酿成的吗?”看我一脸迷茫,他接着说:“在古时候屠苏酒可以避瘟疫,又名岁酒,是用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泡入酒中浸制而成的。”“哦!”我点点头,”怪不得去年喝起来似乎有点中药味!”
喝屠苏酒也有讲究呢!“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平常的酒都是长辈先喝的,而屠苏酒却不同,它是从小辈开始喝的,从“手把屠苏让少年”便可得知。屠苏酒香飘十里。因为我是家中年龄最小的,所以第一杯从我喝起。我兴奋而自豪地喝下了第一杯。刚一入口,醇香浓烈的酒味便顺着我的肠道流入肚中,酒水纯净甘甜,还夹杂着中药味,喝过一口,便再也忘不了,让我忍不住喝了还想再喝,让我不禁啧舌这酒的奇妙。
第二杯是姐姐喝,刚喝完一杯后,姐姐那白皙的脸颊上便浮现了一抹红云,说:“好酒!好酒!”接着是妈妈和爸爸喝。最后,是年龄最大的爷爷喝。爷爷喝的时候神情特别奇怪,连苍白的胡须都在触动。他庄重地端起酒喝了一口。佝偻的身影微颤着,苍老的脸颊上落下一行无声的清泪,不住感叹着:“不知多久没有喝过这屠苏了啊!”他在酒中品得不仅是那种味儿,更是屠苏酒的悠久历史。是啊,他们所期盼只是想让这习俗传承下去而已,仅此而已。
品着屠苏酒,吃着团圆饭,感叹着家乡的风俗,一家人幸福快乐。“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希望这悠久的传统风俗能随着这一杯杯的屠苏酒,一直流传下去,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展现它自己的无限光彩。何时能再喝到这屠苏酒啊!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七)
有一幅画需要八十一天才能画完,不多不少,正好八十一天。这是什么画呢?
没错,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冬至“数九”图。“数九”,相传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漫长。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
又是一年冬至,我和父母走在街上,打量着一旁的各色小摊,我们在一家售卖着九九消寒图的店铺前停下了脚步。这九九消寒图有两种:一种是双钩描红书法,有“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和“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还有一种是一枝有九朵梅花,每朵有九个花瓣的梅花。最终,我们选了那幅九朵梅花的。
回到家,我们把那幅九九消寒图挂在了墙上,并且拿出一杆毛笔,蘸着曙红的颜料轻轻画在了一个花瓣上。画完后,我问爸爸:“数九这个习俗有什么寓意吗,为什么要这样呢?”
爸爸笑着回答说:“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很有趣的节日,而且特别有纪念意义在。只是小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画的九九消寒图,有意思多了,不像现在,都是买的。”爸爸面露惋惜之色。我也跟着叹气。
突然,我想到家里有毛笔,有墨汁,有颜料,不正好可以自己制作吗?我们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因为之前学过国画,所以画起梅花来十分顺手,先蘸上浓墨,调和适量的淡水,在试笔纸上划了两下,见到色彩适宜,才放心地画起来。线条有疏有密,有的留白,有的浓墨重彩,当最后一瓣花瓣的那一勾完成后,我望向爸爸,他正在一笔一划地写着“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他把宣纸覆在打印好的样子上,用墨笔勾出他们的轮廓,让我感觉就像印刷的一样。
我们总共画了三幅九九消寒图,家里三个人一人一幅,在这样寒冷的日子,每人每天一笔,或欣赏,或调侃,既其乐融融,又书写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八)
龙抬头
作者:郗柯
二月,这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季节,正直春分,既有淅淅沥沥的春雨,也有柔情似水的春风,而在这一个温柔的月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个问头的月份之中,有一个名为“龙抬头”的节日,这虽然并不是一个法定的节假日,但在我的心中,仍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地位。
“儿子,快起来里头了。”才刚刚八点半,我的妈妈就讲我从美好的梦境中给唤醒了,“哎呀,大早上的,理个什么头呀?”我的心情十分不悦,这好好的,妈妈怎么就叫我起来了呢?“今天可是“二月二,龙抬头”!”“哦!”这时的我终于缓过神来,收拾好了衣服,跟着妈妈,上了街。
来到了理发店,里面就好像是一座巨大的乱成一团的蚂蚁窝。果然,不出我所料,理发店真是人满为患呀!我和妈妈,只好坐在了店里事先准备好的椅子上,妈妈和比人唠起了家常,而我则想起了“龙抬头”这个民间独特节日的由来。
说到这“龙抬头”呀,可是大有来头,在传说中,农历的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仅仅是在我的家乡——山西,这个几日便已经流传广泛的一个不成节日的节日了,老百姓们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而农村则是剃头,寓意去掉往日的秽气,从而迎接来年的兴旺,一般农村,过这个“龙抬头”不仅仅是要剃头这么简单的,同事也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麻花、煎饼。
“孩子,孩子!”理发店叔叔的声音把我的思绪给拉了回来,我赶忙坐到了理发的椅子上,叔叔帮我围好围布,理发在这一刻便开始了。
“龙抬头”的理发并不像平常理发一样。它又名“剃头”,有许多讲究,比如不可以留太长,这样秽气去得不够彻底,来年的福气也就淡了许多,理完了头,我到处找妈妈,却不见妈妈的身影。“孩子,***妈在那边呢!”顺着叔叔的手指看去,我发现妈妈也在里头,奇怪了,难道大人也要剃“喜头”不成?见到我不解的目光,一旁的奶奶悠悠地开口了,“大人理发,寓意辞旧迎新,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我心中的疑惑这才解开。
这就是山西剃“喜头”的习俗了,不过这只是山西“龙抬头”习俗的冰山一角罢了,更多有趣的习俗尽在等着你们的探索。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九)
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拿我最期盼的除夕说,各地都会有自己的一套风俗,我们温州自然也有一套独特的除夕的方式。
早上起来,大门就已经忙着买菜了—鱼、肉、年糕,多到目不暇接。菜场里也是人山人海,路上还能看到许多红灯笼,一片红火。接着便马上开始“掸新”,也就是大扫除,让整个家焕然一新,以此迎接新年。
到了下午,就是贴春联了。许多户人家都拿出准备好的新的红对联,换下贴了一年的老对联,既是辞旧迎新,又给人一种美好的向往,与对新年到来的期盼和喜悦。
大概三四点钟,丰盛的年夜饭就开始做了。先是准备十样冷菜,拿出晾晒好的酱油肉和蒸好的鸭舌等,用红色高脚碗盛,象征着“十全十美”和“步步高升”,并放上一片胡萝卜,以示讨彩。到了烧热菜的时候,爷爷奶奶与父母便一齐开始忙活,烧鱼的专门烧鱼,煮肉的一心煮肉。且这热菜也是很有讲究的,寓意着“年年有余”“年年高”的鱼或芋和年糕不必说,像红烧肉,金针鸡等通常也会出现在餐桌上。
五六点钟左右,年夜饭也开始了。十个冷盘陆续端上,放在冷盘中间,而年糕则往往是第一个。菜上齐,那红红的排骨和淡黄的咸鱼飘散着两种不同的香气,让人感到无比舒适。大人们也开始互相敬酒,祝贺对方“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等,小孩也在父母的催促下去敬了亲戚长辈,一片喜庆热闹。
吃饱喝足,春晚也拉开序幕,一家老小坐在屏幕前凝神观看,气氛融洽,时不时还在群里发个红包或是给远亲或是亲友送祝福,让喜庆通过网络也能传递。
一个多小时,小孩们便坐不住了,跑去放起了鞭炮。各色鞭炮发出光芒和声响,有的是“噼里啪啦”的炸出绚丽的火花,有的点起来没有美丽颜色,但爆炸威力响声却非常大……与其说是在玩,不如说是一场小型烟花秀。
终于到了零点,钟声一响,四面都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与滚滚浓烟,而天上则是各色烟花。望着眼前的一切,大家都沉浸在长大一岁的喜悦中。
除夕活动也至此大致结束了,有的人睡觉,也有人守岁至天明,早上大家便又开始忙着拜年。
温州的除夕别具一格,但他最吸引人的还不止于此,而是他的热闹,温暖和美好的亲情。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
刘杨
说起家乡的风俗,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每年的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过完小年春节的脚步声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春节里我们的风俗可以装上一箩筐,每年三十的晚上,在外辛苦工作的叔叔回来了,在外上学的哥哥回来了,还有一年不见的亲人们不远千里都回来了,都是为了年三十吃上一顿团圆饭。吃团圆饭时一家人都要到场,长辈们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长辈对晚辈的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除夕看春晚也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就围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精彩的节目:幽默搞笑的小品。相声逗得我们开怀大笑;悦耳的歌曲和令人耳目一新的魔术表演让我们鼓掌叫好;辛勤的劳动标兵和可爱的边防战士让我们感动……大家边看电视边期待着敲响新年的钟声。
给“压岁钱”也是其中之一。听爷爷说从前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深夜可怕的野兽“岁”出来了,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直流口水,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人们知道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象征着“喜庆团圆”,饺子要煮的多务必有余。一旦煮烂饺子,就不可说破了要改说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期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有包硬币、枣、栗子等。吃到枣就意味着新一年能早起干活,勤劳致富;迟到栗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硬币就意味着能发财。不管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的祝贺。如果小孩子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兴奋,除了奖励以外,还要赏钱表示祝贺。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习俗,让我收到了很多红包,也让远在四方的家人朋友聚集在一起,彼此间的亲情更加浓重了!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一)
俗话说:“三十晚上坐一宿。”没错,在春节前一天,人们在吃完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后,会在家里与家人聊天,吃点心,看电视,这是除夕夜中一道别样的风景,也说明人们对守岁的执着和喜爱。
说到这,你们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风俗吗?快来看看吧!
我的家乡在广东化州,当地人喜欢养鸡。所以,在年夜饭的餐桌上,鸡是餐桌上的主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年夜饭过后,大家会看看电视,聊聊天,等待新一年的到来,过了零点,人们才渐渐入睡。现在已经很少人守岁了,而我却格外喜欢。这天晚上,在政府旁边的公园里,有卖灯笼的,有卖鞭炮,还有卖烟花的,好不热闹。
年初一早上,大部分地区的人都只吃斋饭,但在化州,人们并不吃斋饭,而是早早起来,杀鸡宰鸭,准备各种饮料,准备十几桌的丰盛的酒席宴客亲朋。这就是化州过年独特的风俗,名叫“年例”。
“年例”即是“溯古例今、年年有例”。敬天法祖、祭祀文化便是“年例”的起源。“年例”是粤西人民过年的传统贺岁方式,年例从农历正月初二起至二月底,各村均有不同日期的年例日,年例日主要集中在新春期间。一般年例日期是一天,有的一至三天。有的地方在农历三月份以后也有年例,称做“返秋(翻秋)年例”。传统年例活动包括: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其实,“年例”不仅是祭祀仪式,更是包含了粤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吃完年例后,有的亲戚会登门拜访,给一个超大红包。因此,我也喜欢上了这里的风俗。
到了年初三,有的人会在早上起来时,在家门口烧爆竹。
我们会在元宵节前去探访乡下里的亲戚。一到那儿,我们首先会去祠堂祭拜祖先,放鞭炮,然后去探访各户人家。到了中午时分,会到某户人家“蹭饭”,主人家一定会用最丰盛的饭菜招待我们。餐桌上,自养的鸡是必不可少,其它菜都是配角。但是有一道菜,是这里的特色菜——清蒸黑豆腐。他们说配上酱油和香菜更能吃出黑豆的味道。
我依然回味着家乡的年味。真是颇有乐趣啊!我想,每一个人的家乡都有独特的风俗。我觉得,每个的风俗都应该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骄傲,一代传一代,让我们的后代了解华夏文明。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二)
我的家乡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这儿历史悠久。据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及两千年前的《汉书》中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在我的家乡,人们擅长歌舞、乐器以及各种民俗运动。每当民俗节到来、人们都会积极地来参加。荡秋千、跳板、摔跤等十八般武艺就完美地展现了出来,精彩极了!那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家乡的一种风俗——跳板这一民俗运动吧!
跳板这一项运动是朝鲜族妇女们最喜爱玩的民俗运动项目之一,每当在重大节日或农闲期的运动会中都会举行。跳板器材主要由木板、板垫两部分组成。木板选用坚韧而有弹力的木料加工制作,长度为5~5。5米,宽度为30~40厘米,厚度为5~6厘米;板垫高度约30厘米,垫在跳板的中部,加重物固定。在跳板比赛表演时,两人分别站在木板两端,交替蹬板、错落起跳,以跳高、着落的自弹力使对方以及自己的身体腾空,且越纵越高。主要动作有直跳、屈腿跳、剪子跳、旋转跳、屈体跳等,不同的跳法263自然跳的高度也不一样。人们穿着朝鲜族特有的民族服装,腾空跳跃、在空中尽显飒爽英姿!有的人蹦得十分的高,甚至完全仰头也不能全看到她的身体,有的人虽然蹦得不高、却能在空中玩起各种花样,剪子跳、旋转跳等被她们巧妙地组合了起来,像在空中跳舞一样,有趣极了!观众在一旁不断为跳板的人加油,时不时给予热烈的掌声,尤其是在跳板选手在“放大招”的时候,人们的欢呼更为热烈,非常的热闹!
关于跳板的起源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封建社会、妇女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不能随便走出家门,为了能经常看到庭院外的情景,便在自家院架起压板。压板原是两端坐人的儿童游戏器械,女孩子改为站立两端,这样一起一落,两端人都能看到院外风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具有相当技能技巧的跳板活动。在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姑娘时不跳板、出嫁后准难产。”可见、跳板运动是家乡人们多么喜闻乐见的一项民俗运动。
我的家乡延边——金达莱花盛开的地方,人们传承着浓郁的民族文化风俗,这是家乡独有的风俗。
周迦南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三)
哈尔滨的端午
中国,有着许多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节日与习俗,有端午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其中端午节我最为青睐!
关于端午节有个传说,楚国大夫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十分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寻找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因为怕饭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一到端午节,家家在门上挂艾草和菖蒲,以驱赶病魔和晦气。孩子们会在手腕上拴五色丝线,在脖子上佩戴香囊。在去年端午节前夕,我们在班里举行了自制小香包活动,我一手拿针,一手拿蓝色布条,一针一针地慢慢地缝成了一个不太好看的小口袋,在制造过程中我也不是一帆风顺,时不时扎到布下的手指,时不时发现线断了或掉了,但是最后我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一个肚子圆鼓鼓的,散发着茶香的粽子形小香包,看上去可爱极了。
我的家乡—哈尔滨,在端午节这天更是十分有趣!很少有城市像哈尔滨这样,把端午前夜过成了“全民狂欢节”,在五十年代,当地百姓就会在端午节当天一大早到松花江边用江水洗脸,以祛瘟除病,后来江畔水上的人越来越多,起的也越来越早!
听妈妈说,现在端午前一天晚上“踏青、游玩”就开始了!我曾在前些年感受过一次哈尔滨端午的狂热,那时从中央大街到松花江两岸,人潮似水,摩肩擦踵,商铺不打烊,公交24小时运行。人们带着帐篷席垫和采购好的熟食、红肠、啤酒,做好彻夜狂欢的准备,不少人家扶老携幼,在江边空地摆开阵势,吹拉弹唱、露营、嬉戏、轮滑、打球、烧烤、坐船游玩者比比皆是,直到端午节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看完江上的龙舟赛,才会手持艾蒿陆续回家。
端午让这个长时间被白色的冰雪所覆盖的城市,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我们要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让文明之火永不熄灭。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四)
又到了冬至,虽然没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样冷,但也够冷的了,冷的路上的行人边走边搓着手,冷的小麻雀把它那毛茸茸的小脑袋藏进了巢里,冷的一盆水放在外面,很快就结成了冰,冷的人们都穿的里三层外三层,活像个大粽子。
昨天晚上,奶奶就已经打来电话让我们去吃饺子啦!每到这一天,我总是兴奋不已。到了奶奶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冲向厨房,奶奶正在包饺子呢!看奶奶的手,左捏一下,右捏一下,在中间捏一下,一个美妙绝伦的饺子就诞生了,咦,怎么这么像小老鼠呢?突然我大胆的想法插上了翅膀。我对奶奶说:“奶奶我来帮您吧!”奶奶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说:“好,好,我们闹闹长大了,会帮大人干活了。”获得了奶奶的准许,我开始找材料,我顺手抓了一大把黑豆。拿出两颗将它们安在了饺子的两侧,天呐!这不就是小老鼠本鼠么?奶奶看了也赞不绝口。
光看不自己包多没意思啊,我对奶奶说:“奶奶让我也包一下吧”,奶奶欣然允许,一旁的姐姐说:“就你还包饺子?咱俩比一场吧!”我不甘示弱地说道:“比较比,谁怕谁!”
一场比赛开始了,我笨拙地包着,先拿了一张皮,用勺子挖了点儿馅儿,放进皮儿中,咦?怎么包不上?哦,原来是馅儿放多了呀,我赶紧用勺子挖走一点儿,拎起两边的皮捏合,大功告成!把这个饺子放入一堆饺子中,有点儿像丑小鸭,不管了,要包快些了,姐姐第二个都包完了,一看就是老手,没事儿!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继续包,我的手飞快地运转着,快赶上姐姐了,看看我包的饺子,大的大,小的小,像极了鼠爸爸、鼠妈妈、鼠宝宝。姐姐的一个个憨态可掬,小巧玲珑,可爱极了。
饺子终于做好了。虽然在包饺子时输给了姐姐,但吃饺子绝对不可以输,我端来一大盘饺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妙啊,韭菜鸡蛋馅儿的鲜嫩多汁,猪肉大葱馅儿的肥而不腻,我问妈妈,为什么冬至这一天一定要吃饺子呢?妈妈告诉我:从前有一个叫张仲景的医生,因为看在寒冷冬天时,人们的耳朵经常冻烂,于是他就找了些药材之类,包了这些像耳朵一样的食物让人们预防冻伤。
其实,好吃的饺子不仅仅有猪肉大葱馅儿和韭菜鸡蛋馅儿,还有温暖的爱的味道!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五)
马沧澜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春节似乎总是踏着烟火而来,而又踏着烟火而去。而在老家的春节中最为重要的,则是腊月三十,在老家也称年三十。每当日历一页一页向着年三十奔去,我和小伙伴总是数着日子,盼着年三十的到来。当红灯笼挂满了街坊,我们便知道年三十已提着万家灯火,向着这座小镇走来了。
大年三十,必然是要守岁的。但年三十的早晨,必然是忙碌的。家中的老人们会搬出蒸笼和笼架匀水糕。而我们小孩子便随着家中长辈一起,打打下手,跑跑腿。
“嘟噜噜”一锅水糕出炉了。我和小伙伴围在炉边,看着奶奶卸下一层蒸笼,抬出一层水糕,熟练的朝竹匾里倒去,向我们笑了笑:“喔唷,既然闲的慌,那帮我整个点心嘞!”
我和小伙伴十分不解:点心?这可怎么做?似是看出了我们眼中的疑惑,奶奶捻出一个水糕,用木筷头蘸些茜草汁,在水糕上点一个小红点:“呐,这就好啦。”奶奶将筷子递给我们,“去吧,省着点茜草咯。这么一道,可是象征着开门红呀!”我们点点头,接过筷子认认真真的点“点心”。
我曾经问过奶奶这么做的缘由。唐朝时,杨贵妃因喜欢吃一道名为“贵妃饼”的食物,民间便仿着“梅花妆”的样子在各类面食上进行点缀。时间慢慢过去后,梅花的样子便简化为了一枚红点,又为“点心”。后来在我们老家,又有了“开门红”的寓意;而把水糕对着门累在一起,还有挡邪护家的“功效”。
蒸笼卸下了一层又一层,水糕慢慢的累作了一面“墙”,而时间也慢慢到了下午:是时候贴对联了。我和奶奶用清水洗满了三次手,拿起对联向门外走去——据说洗满三次手再贴上的对联,也能为家中抵挡妖邪。此外,也一定要在六点整贴上春联,以保六六大顺,合家团圆。我和奶奶搬来高凳,垫着脚贴上早已备好的对联:“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贴完后,奶奶笑着对我说:“今后呐,孙女儿你也得好好努力啊!”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新年。窗外的鞭炮声响了,许久未停。风从窗外微拂而来,明明是寒冷的时节,吃着刚刚热好的水糕,看着窗外的烟花与明月,却一点不觉寒冷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往后的每一个春节,都能与家人共度。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六)
春节
文/邹昌平
说到中国最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大家一定会马上想到春节。而在过春节时,我们一定会履行许多传统习俗。那么今天,来谈一谈我们家乡春节的习俗吧!
到了除夕,不管是在外打工的,还是做生意的,都会赶回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贴上了红红的春联。
在贴春联时,一般都有左联、右联和横批。人们往往都会在春联上写上吉利的话语,祝愿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平平安安,心想事成。有的门前还挂上了大红灯笼,非常喜庆。
晚饭,摆上好酒好菜,非常丰盛,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平常,大人们不准小孩子这个那个的,这一天例外,我们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吃完饭,就开始发红包了。我最喜欢这个了,爷爷奶奶发红包,爸爸妈妈发红包,哥哥姐姐也会发红包。我的瘪口袋,一下子就鼓起来了。有了红包,我可以自己买好吃的、好玩的,当然还要留点慢慢用。
除夕还有许许多多的活动,我们小孩子放小鞭炮,玩烟花,大人们看电视、守岁。“爆竹声中一岁除”,由此可见,燃放烟花爆竹也是春节的一大习俗。
在夜晚,那爆竹声噼里啪啦,那烟花五颜六色,红的、黄的、蓝的……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增添了许多节日气氛。但现在许多人非法燃放烟花爆竹,给我们的安全带来了隐患,而且燃放的烟花爆竹还会污染空气,所以这一习俗已经被“禁止”。
初一,是村里拜年的日子,大人小孩都穿上崭新的衣服。每家都准备茶水、糕点、烟,招待来拜年的人。一般是男的去每家每户拜年,女的在家招待。
这一天,我都会准备一个袋子,装水果、零食和烟等,每到一家拜年,都会见人都给零食,都给递烟。都知道小孩不抽烟,也发烟,拿回家给大人抽。回到家,我的袋子里装得满满的,真是小百货店呀!
接着几天,是去亲戚家拜年,每个亲戚家都必到。一年就一次,基本上都要到那吃餐饭。
到了十五,过元宵,吃汤圆。汤圆一口咬下去,那甜甜的芝麻露了出来,试问哪个人不想一口下去,解解馋呢?真甜,真香!
过了元宵,春节就过完了。大人们开始干活,我们小孩子开始上学了。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七)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家家都忙忙碌碌,热热闹闹,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氛。
我们家也不例外,天还蒙蒙亮时,爸爸和小佬就扛着一圈鞭炮、一些纸钱和一些香,出门去祭拜祖先了,这是我们中华传统习俗,表达我们对先人的尊敬、怀念和感恩。
下午,我跟着爷爷包饺子。首先拿个已经擀好的饺子皮,用手抹一点水,再放入一小勺肉馅,接着,最重要的时刻到了,我把饺子皮对折,再沿着肉馅捏出形状,可是,虽然是一个饺子,但总感觉哪儿不对劲,这饺子好像一个耷拉着头的士兵,无精打采。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对包饺子没有兴趣了。
“别这样,包饺子是挺难,况且这是你第一次包饺子,来,我来教你吧!”爷爷鼓励我说。
我抬起头,跟着爷爷慢慢学起来。不一会儿,我就学会了,爷爷夸我机灵的很,顿时,我乐开了花儿。
看着一个个昂首挺胸的饺子,我突然想到了那些在前线奋斗的医生们,他们是那么无私、勇敢。我多么想为他们煮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啊!饺子象征着团圆,我希望这场疫情早日结束,让英勇的逆行者能早日回家团聚!
盼着盼着,就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在桌前幸福地吃着年夜饭,美味的菜肴吃不完,祝福的话语说不停。爷爷和奶奶突然站了起来说:“宝贝孙女们,这是我给你们包的压岁钱,祝你们身体健康,好好学习啊!”我们连忙接过道谢:“谢谢爷爷奶奶,祝你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吃完年夜饭后,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放烟花。我们小孩争先恐后地拿起呲花,拿火机一点,那呲花"嗖"的一声像花儿一样热情开放,一会红一会黄好不漂亮!还可以拿着擦炮,用力地向地上一砸,随着“呯”的一声,瞬间炸开了花。
最后,是我最喜欢的大烟花了!全家人站在一起等待着,爸爸小心翼翼地点燃烟花,随着“嗖嗖”的声响,黑暗的夜空瞬间被照亮了,天幕变成了烟花的海洋。五颜六色的烟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把我们每个人的心都照亮了。我暗暗祈祷一一希望在新的一学期里自己就像这美丽的烟花一样璀璨!
鞭炮的声音,一个晚上都没停过,小小的村庄也亮了一个晚上。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八)
快乐的元宵节
张昊睿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灯火阑珊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元宵、赏花灯,处处洋溢着喜庆和快乐。
正月十五一大早,妈妈就叫醒我,说今天去回民街买元宵的人特别多,我们得早早去排队。一来到回民街,就看见路两旁缠满彩灯的树,如同两条长龙守卫着古朴的街道。现在还不到八点,整条街已经如妈妈所说,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我们赶紧拨开人群,冲向西安最有名的那家名叫“德一祥元宵八宝粥”的老铺,此时店铺门口的长龙已经有七八米了。我们站在队尾等啊等,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队伍似乎纹丝不动,我百无聊赖地东张西望,妈妈也等不住了,与前后的人闲聊。我踮起脚,伸长脖子,看着一箩筐一箩筐的元宵,顷刻间只剩箩底白白的元宵粉,又听着哗啦呼啦摇元宵的声音此起彼伏,心痒难耐。
终于轮到我们了,只见店员拿出一大盘切成小块的馅料和一个放满糯米粉的大箩,他熟练地把馅放入箩筐,用糯米粉摇着,时不时还加一些水,很快一个个白胖白胖的小圆球,在箩筐中欢快地翻滚,不时发出碰撞,扬起“白灰”。妈妈称赞道:“你摇的这些元宵大小相同,这没有5年以上的功夫是达不到的吧。”摇元宵的店员一脸骄傲,我也不禁拍手称赞。暮色四合,家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软糯的元宵,香在嘴里,甜在心上。
吃完元宵,我们便驱车来到华清池看灯展。循阶而上,目所能及皆是多姿多彩、形态万千的花灯。只见那金龙灯横浮在水面,腾云驾雾好不威风,再看那脚踩翔球的狮子张牙舞爪,漂亮至极,还有莲花灯、祥云灯、仙女灯、“贵妃醉酒”灯……无论是山体还是亭台楼榭,都是灯光四射,璀璨夺目,映得整个华清池熠熠生辉。夜渐深,但赏灯的人仍然络绎不绝,大家已经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啊!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虽然元宵节的活动到了尾声,但我们对团圆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迫切了,我们对幸福多彩未来的企盼更强烈了。我爱这快乐的元宵节!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九)
你听说过吊钱儿吗?那可是天津过春节独一门的传统风景。成对的吊钱儿,往玻璃窗棱上一贴,在阳光的映衬下,红得鲜艳,红得耀眼,那真叫一个漂亮!我姥姥家在天津,我自然对吊钱儿不陌生了。
天津的吊钱儿,是剪纸艺术的一种。起源于唐朝,一直延续到现在。吊钱儿的颜色古代有五种:大红、粉红、黄、绿和蓝,现在只有两种红色和金色。吊钱儿的形状是一尺多长、半尺多宽的纵向长方形,上面刻着聚宝盆、花鸟鱼等一些精巧的图案,中间刻着金玉满堂、合家欢乐等一些吉利的祝语,字与图案中间用古钱串、鱼鳞纹等相连,最下面剪成一条条小幡。贴吊钱儿,和中国传统的贴对联、贴福字一样,象征着人们对新的一年吉祥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记得有一年,如果没记错,那是我第一次回天津过春节。充满好奇心的我,自然对天津过春节的习俗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吊钱儿。妈妈和姥爷上街买了很多吊钱儿,回家之后,我便自告奋勇要贴吊钱儿。妈妈认真地说:“贴吊钱儿,很有说道,必须贴在门窗玻璃上方的横棱上,不能将吊钱儿的整个画面都粘上,而是只贴吊钱儿的最上端。这样开着门窗,小风一吹,任其摇摆,所有的祝福和运气都吹进来了。还要谨记一条,吊钱儿必须是双数,意味着好事成双。”原来如此。我开始贴吊钱儿了,可是身高不够,只能站在椅子上面贴,结果贴得歪歪扭扭,幸亏妈妈帮忙把吊钱儿贴正。一阵微风吹过,火红的吊钱儿轻轻摇摆,屋子里立刻增添了过年的热烈气氛。
转眼间,到了正月二十五,我在屋里玩,忽然闻到了一股香味,便跑了出来。只见妈妈和姥爷正站在窗户前,揭着年前贴的吊钱儿。我看着心疼,着急地询问:“妈妈,为什么要把吊钱儿揭下来呢?我们贴错了吗?”听见我幼稚的问题,妈妈笑了,“当然没有!今天是正月二十五,天津叫‘填仓节’,都要把吊钱儿揭下来,放在柜子里保存,填仓嘛!天津还有一句俗话,‘填仓填仓,干饭鱼汤’这不,正炖着鲫鱼汤呢!”我高兴得拍手叫起来:“怪不得这么香呢!”
“京津百里远,别是一乡风。”贴吊钱儿,是天津独特的传统风俗,是中国宝贵的文化精粹。明年春节,记着贴吊钱儿啊!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二十)
我的家乡是昌邑。在那儿的孩子,除夕是他们最盼望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们可以在家做大饽饽。
除夕这天,按照昌邑的习俗,家家户户都要蒸大饽饽。从早上起,每家每户的女人都开始忙活着做大饽饽了,做大饽饽要最精的白面,加上鸡蛋和糖,放上最好的引子,再配上妇女们的精湛手艺,一团团面团在她们的手里变换着各种形状,让我们眼前一亮。大饽饽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有的插着枣,象征着“枣”日发财;有的是小鱼的形状,象征着年年有“鱼”;还有的是寿桃形状的,象征着长寿百年……
在这时,手巧的小孩子,就会和大人们一起做大饽饽。我和邻居家的姐姐弟弟们围在一起做大饽饽。一开始,我还不会做,甚至连面都和不好,总是把面和成一摊浆糊。幸好,有了邻居姐姐的指导,我慢慢的会和面了。和好面之后,就可以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了。我准备捏一个小刺猬,于是,我先把面团揉成一个圆圆的“小包子”,接着搓出刺猬的小鼻子,然后再用剪刀剪刺猬的后背,做成一个个尖刺,就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刺猬就做好了。大家见了我做的饽饽,都不停的夸我心灵手巧,我开心极了。
捏好形状之后,就可以把它放进锅里蒸了。我们在一旁静静的等着,看着锅里的饽饽一点一点的变大,散发着诱人的馒头香味,我们都馋的流下了口水,恨不得立刻就拿出来吃。就在这时,邻家姐姐的饽饽突然裂开了一道大口,“哦!我的饽饽怎么裂了?”姐姐惊讶的说道。“嘿嘿,不知道吧,饽饽在锅里蒸裂了口,才算是上品,意思是饽饽笑了,预示着来年笑口常开,吉祥如意。看来你来年要有好运气喽!”奶奶意味深长的说道。听了奶奶的话,大家都开心的笑了起来。
终于,经过漫长的等待,大饽饽出锅了!但奶奶说,现在大饽饽还没有完工呢,最重要的点睛之笔就是涂在饽饽身上的染料了!过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大饽饽就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可爱的小生物了!变的更加诱人。
现在,经过了各种各样繁杂的过程,大饽饽完工了。轻轻的咬一口,一股清新的甜味充盈在口中,再和上喷香的白面味,令人沉浸在甜蜜的味道中。我们津津有味的品尝着自己制作的成果,都开心的露出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