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通用15篇)

篇1、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温岭人,出生在温岭,家人也都在温岭。在这个小康社会中,大家都在改变,而唯一不变的,就是各种风俗了。

这各种风俗中,我认为最有意思的,莫过于除夕的那天晚上了。每年的那时,我们都会到爷爷家去吃团圆饭。记得前年的那一次……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通用15篇)

我推开爷爷家沉重的木门,看见厨房里头爷爷和伯伯一家已经在准备了。爷爷蹲在炉子旁,拉着鼓风机,又不停地往炉子里塞小木条儿,眼睛还眯成一条缝儿,估计是被烟熏的吧;伯伯左手拿着一个白碗,右手捏着一块毛巾,正弯着腰低着头使劲儿地刷碗,都还没有注意到我们来了;伯母正站在炒锅前,身体微微后仰,用锅铲不断翻炒着锅中的食物;表哥坐在小板凳上,全神贯注地洗着面前的一颗菜,左洗洗右搓搓,有模有样的。

“喔!你们来啦!快来搭把手。伯母看见我们,两手在围裙上抹了几下,马上给我们安排了活儿,还不停地问来问去:“最近怎样啊。升职了没?听说你们买房了,怎么样?多少钱?”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多数时候得硬着头皮回答。而要是没有了这样特殊的“问候”却又觉得少了些什么。或许这才是年的味道吧。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老家的特殊仪式就开始了。在祖先的挂相前摆好桌子,再放好饭菜,我们轮流祭拜,意思便是请他们也一起来吃饭。完毕,我们也坐下来吃,但一定要留出几个空位,因为祖先们也要吃啊。就这样,几代人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的。

吃完以后我们再一起放烟花,在后院里挥舞着烟花条,在客厅看着春晚,可尽兴了。

其实春节并不是什么节日,只不过有个理由让人们团聚。家乡年俗和小康生活,他们是互相包含互相影响的。而年味也在随之改变。

篇2、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

要说我家乡陕西那风俗就很多了,关中八大怪、秦腔、花馍馍等等,今天我就要介绍一个我们家乡过冬至的风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冬至这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而这天民间便开始“数九”,对于老百姓来说,冬至莫过于吃,北方有冬至吃羊肉、吃饺子的习俗,冬至这天,我的家乡有吃羊肉和吃饺子的习惯。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一天,爸爸要提前买好一大扇羊肉,把它放在锅里炖,时不时都要过去看看火候儿,爸爸和妈妈还要一起包饺子,饺子一个个像耳朵的形状,爸爸说:“饺子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名医张仲景回到家乡,路上的行人极少,都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这是,正是冬日,大量饥民不光衣不遮体,很多人的耳朵都冻裂了,溃烂发炎。张仲景见www.yuananren.com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冥思苦想,张仲景吩咐自己的徒弟把新鲜的羊肉、火红的辣椒还有一些驱寒药材放到大锅里熬制。这天正值冬至,张仲景吩咐自己的弟子把食材捞起来,在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这便是今天饺子的雏形。锅中煮熟的饺子和汤水香飘十里,医棚里接受施舍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吃了以后,冻裂的耳朵也因为吃了饺子而痊愈。人们为了纪念名医张仲景,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莫非就是包饺子,饺子同时也成为在冬至中不可缺少的习俗之一。”饺子吃完了,爸爸便从锅里捞出一大碗羊肉,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吃上一锅炖羊肉,更有御寒滋补的双重功效。

这就是我家乡风俗中的一个节日,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相信,其他的地方在冬至这天还有其他习俗呢!

篇3、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

胡晨斌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一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习俗,从不千篇一律。而我的家乡安徽铜陵过年的习俗在细节上肯定会有所不同。

按照铜陵的老规矩,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到了这一天,孩子们可以自由的玩耍,无拘无束。而大人们呢,就没有孩子们这么悠闲了。大人们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食材,用于做过小年的饭菜。

过小年的大餐一般在中午或晚上举行,其菜品的丰盛程度几乎不亚于除夕夜当晚的年夜饭。说完了腊月二十三,再说说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吧。

除夕,顾名思义,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到了这一天大人们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和大人们不同,孩子们却是悠闲。在当天,大人们为了图吉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所以孩子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除了一些孩子做了一些“上房揭瓦”的事,不然是不会拿皮带“爱护”还子的。

到了晚上,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孩子们一边吃着美味丰盛的佳肴,一边收着来自大人们的红包,那感觉别提多爽了。全家吃完饭,在之前都会到院子或广场放烟花。“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既像灵活的精灵,稍纵即逝。又像一头巨大无比的大象,声响巨大。人们带的爆竹不知不觉地放完了。这是人们就会闲聊两句之后依依不舍的回家。在笑声中看着春晚就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过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这一天的习俗是看花灯、吃元宵和猜灯谜。元宵节的结束代表着这十多天盛典的结束,载着全中国人民的梦想离开,让全国人民在新的一年扬帆起航。

这就是安徽铜陵的春节,热闹而又喜庆。

篇4、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虽普天同庆,可各地的风俗略有不同。我是榆林人,有趣的榆林春节容我与你道来。

榆林人的春节,过年前的一个月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吃元宵、闹秧歌、转九曲、观灯、放花才算基本结束。榆林人讲究过富年,对于年货的准备极为重视,腊月里踏进集市会看到一派热闹非凡的红火景象。

腊月二十三的时候,榆林人要送灶王爷上天。农村有一些地方会吃上一顿猪肉烩粉捞饭,还有一些地方吃上一顿杂面,燃放烟花爆竹,送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忙前忙后做年茶饭。年前几乎家家做油馍馍。油馍馍是用水兑上软米浸泡一夜后捞出来,再在碾子上碾成面,再兑水揉成团,发酵一夜,然后做成环状,在油锅上炸熟即可食用了。

油馍馍讲究小巧玲珑,颜色金黄,味道鲜美,醇香可口。

榆林人腊月也要蒸白馍馍。白馍馍上还要点上可食用的红红绿绿,图个好吉利。

我们榆林人过春节准备的特色美食还有“拼三鲜”,这可是一道大菜,它烹制繁杂,用料众多,有红烧猪肉,炸丸子,炸佛手,炸酥肉,煮羊肉、鸡肉,涮片粉,蒸酥肉,水丸子,做出来后那真是稠稀相间,色香味俱全,诱人的味道让人直流口水。

榆林过年美食丰富,文化娱乐活动也不少。在我们名满天下的老街有多种文化娱乐活动,万佛楼、钟楼、鼓楼的楼台上有陕北民歌、戏曲、说书表演,街道上张灯结彩,各路秧歌表演热闹非凡,到处欢声笑语。

榆林的春节,真是丰富多彩,欢迎远方的朋友来榆林过大年。

篇5、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

张天然

在我们的老家,每年春节都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包饺子。

大年三十那天,我一起来就到处问:“今天要做什么菜呀?”妈妈告诉我:“要做鱼,寓意着年年有余;要做年糕,寓意年年高;要做……最后还有一个必须要做的东西,那就是饺子。”我点了点头,跑去帮爸爸干活去了。

干活干了一会儿,我好奇的问爸爸:“我们过年每年都吃饺子,这是为什么呢?”爸爸对我说:“饺子一般在半夜吃,这是与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应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的意思。过年吃饺子,一是因为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里有馅儿,人们便把吉祥的东西包紧来,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

我听了爸爸的介绍,恍然大悟,继续和爸爸干活。转眼间就到了要包饺子的时候,爸爸一边往面粉里倒水一边和面,妈妈拿起刀把肉剁碎,我就负责帮他们拿他们需要的东西。面和好了,馅也剁碎了,爸爸拿起一个面团把它按扁,拿起擀面杖,飞快的把面团擀成了一张面饼,我看着爸爸一张一张的擀着,我张大了嘴巴惊讶的看着面团一个一个的减少,爸爸这擀皮的手法可以呀,速度这么快,我也想试一试。我对爸爸说:“爸爸我也想试一下!”爸爸点点头同意了,我接过爸爸手中的擀面杖,学着爸爸的样子,擀一下就转个圈,我本来以为会很成功,可是擀了几下就把面皮扯碎了,爸爸帮我把扯碎的面皮一点一点揉回来,最后我只擀成了一张长方形的面饼。我要去跟妈妈学包饺子,把面皮摊开放上馅儿,把皮儿包成花边,我包了几个都特别丑,特别是那一圈花边儿。

包饺子是北方人过年的习俗,边吃饺子边看春晚特别幸福。

篇6、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大约有600~700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方所,并且截然不同,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没有长得一模一样性格一模一样的人。

我的家乡位于板之乡——安徽舒城。这里的风俗文化各种各样各有各的特色。

在不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活动,在所有的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了,春节可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下面让我来一一讲解。

年前的准备

在过年的前几天大家就开始忙活起来了,打扫卫生这可和平常不一样了,为了迎接将要来到的新春节,每家每户都要把每一处细心打扫干净,接着就是制版年货,大家都在商场买新衣服,年货零食炮竹等,千万要切记,在年前要准备充足的食物,因为在春节这几天超市菜菜市场都不开门,大家还要贴春联,每一年都要换新的,让过去的不再回来。

除夕

刚到大年三十,大人们就从早忙到晚。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等。到了晚上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吧,还会给孩子们发压岁钱,每一年多少都会有鱼,可大家却不吃,等到第2天吃,寓意年年有余。刚吃完饭,大人和孩子们就一起出去放鞭炮。等待春晚的播出……

拜年

在大年初一大家都会早起,穿上买好的新衣服和小伙伴家人们一起去拜年。一句“新春快乐!”就可以换来一把糖果,谁不愿意呢?拜完年后大家就成群结队的一起去烧香。求菩萨保佑自己和家人,好不热闹!

虽然热闹,但是却有许多事不可以做,不动剪刀、不拿扫帚、水不往外泼、不干农活、不借钱……

这便是书城春节的风俗怎么样?有趣吗?

篇7、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

王钰茜

春节想必大家一点也不陌生吧。春节的习俗呢有很多,每一种地方过年的习俗都不一样各种各样。

以我家乡的风俗呢就是过年吃年夜饭,我很盼望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服意味着新年新气象,穿新鞋子意味着走新道路,所以小孩子们大年早上早早的起床,穿上新的衣服跟鞋子。跑出去放鞭炮一个接一个,街上都是拜年的人。小孩子们过年给长辈跪下磕头就会收到丰满的红包。外地工作的人们这时也回到家,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当然大春节的习俗可不止这么点,例如大人们拿出年前买的年货,小孩子们你争我夺的抢来抢去,大人们还忽悠小孩子,让小孩子把红包给大人收着。大中午头去吃饭,一大家子的人凑在一起,聊着这一年的丰收跟不舍,小孩子们则跟许久未见得哥哥姐姐们出去玩耍。

春节到了晚上电视上面播放着春晚的节目外面的鞭炮声接连不断,到了春节后一天我们通常会去姥姥家然后去妈妈的怀里撒娇,请求喝饮料吃糖。

春节的气息味会越来越浓烈,拜年的人们买拜年礼去家里做客。一到过年家里的酒啊、奶啊,什么大礼包小零食都会囤的满满的,那时候小孩子就开始撒欢了,以及因此有许多小孩挨揍了。

年后就是小孩子开始玩了,年味也越来越小了,但是还有一些仍然存在的风俗,年后有许多人家也会重新播放春晚,再观看一遍,春节的风俗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但是每个地方过年的风俗都有自己家乡的一定趣味。

在外忙碌了一年,最盼望的就是春节回到自己温暖的家,跟自己家人聊这一年经历的大风大雨。

我们的节日风俗还有很多,但是春节的习俗是最独特的了,我也喜欢我大春节的风俗习惯,我们将马上迎来新的一年了,春节的欢呼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篇8、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新的一年,福气临门;新的一年,合家欢乐。在这新的一年里,家乡的男女老少都喜欢的庙会在琅琊山拉开了序幕。

大年初九,人们一大早儿就起了床,个个穿着新衣喜气洋洋,不约而同的走向了庙会的现场。

今日的琅琊山和往日不同,一串串火红的灯笼挂满山门,无数条红丝带给琅琊山披上了红袍,大红大红的对联贴在山门口,像张开的双臂迎接着游人。

人们三五成群的进了山门,卖东西的小贩们纷纷使出自己的压箱底的本领来吸引着游人。卖糖葫芦的小贩一边叫卖着“糖葫芦,又香又甜的糖葫芦哟“!一边拿出各式各样的糖葫芦:圆的、扁的、水果的、山楂的;卖糖画的师傅娴熟的挖起一勺糖稀,将勺中的糖液飞快的挥洒在铁板上,凝固的糖液形成神奇的图画,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个个晶莹剔透,栩栩如生;卖头饰的售货员更是别出心裁,将头饰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一个个传统图画,一片片吉祥祝福……。游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们有的挤满了卖玩具、零食的小铺,有的在人群中乱窜,还有的细细品尝着手上的美味。大人们一边走,一边看,瞧瞧这个,摸摸那个,感受着庙会的乐趣。远处传来了锣鼓声,原来是山上开始了舞龙表演,那几条龙遍体金黄,栩栩如生,它们一会儿升,一会儿降,一会儿盘成圆形,一会儿来个神龙摆尾……,处处散发着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围观的人们看的津津有味,不由的拍手叫好。原本寂静的山林变的十分热闹。

日落时分,庙会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正是五千年长河的历史文化,才让庙会吸引了这么多的人,也让大家感受到了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此时此刻,我想我要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让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

篇9、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读到王安石的这首古诗,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春节那热闹的场面。还有家乡春节的种种习俗。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按照我们河南的规矩,白天,卖火烧的生意爆棚,队伍排到了天际,那人忙得一刻也不敢惫慢。晚上,饭桌上摆着香喷喷的豆腐汤,一家人其乐融融,欢声笑语在万家灯火熄灭之际悄然离去……

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一直流传着:脂月二十四,扫舍去尘;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腊月二十七,宰鸡赶集;腊月二十八,题写桃符;腊月二十九,上供请祖。

大年三十,除夕守岁。这一天,人们都会穿上新衣裳,在门口贴上红红的对联,屋里挂上冬式各样的年画。晚上吃完年夜饭,通常是晚辈给长辈拜年贺岁,长辈给晚辈回礼压岁钱,他们会用这些压岁钱去买玩具文具、零食一类的。晚上八点,一家人齐聚电视机前,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享用提前准备好的瓜子糖果。往年的凌晨十二点,你会看到天上划过璀璨夺目的烟花,可惜政策有变,政府明确规定禁放烟花爆竹,所以只能无缘于这精彩的瞬间了。

正月初一,金鸡报晓。人们大清早就起床了,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这天早上不吃别的,就吃饺子,香喷喷的饺子在眼前,诱的人垂诞欲滴。吃过早饭,大人们带着小孩子“串门儿”拜年,收新年红包。街边的店铺关了门,不约而同贴上了鲜红的桃符。

一眨眼,一个春节很快过去了,人们在忙碌的工作、学习之余,还回味着新年的喜悦,思念着家乡的味道这就是春节的魅力,家乡的温暖。

篇10、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

寻年历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我的老家是山东济宁,我们到了过年,几天更是热闹了。

在那一天的晚上,我们都会去逛年会,说是年会,无非就是来准备年货和供小孩玩的。年会上琳琅满目的东西,应有尽有,有套圈,烤肉,玩具,鞭炮等等,我到了那儿,恨不得把所有的好吃的东西都尝一遍,并且,每个摊位上都挂着灯,形态各异,但都是发的红光。我们那儿的年会,可不止如此,年会上还有一个马戏团表演,只需要买一张票就能进去,那里面的动物那叫一个神,仿佛和人一样,人说什么,它就干什么,让人匪夷所思,比驯服的狗狗还听话哈。每个年会我都会去,目的不是看表演,而是品尝一下美食,好吃极了。逛完了年会,人们回家的回家,收摊的收摊,大街上只剩下那几盏灯在暗中发着光。

到了家,我们那儿还会走亲访友,那时候,我一天收到了好多礼物,还会收到许多压岁钱。但也要跟着大人东跑跑,西跑跑,一天下来也很累,但心里也很高兴。

吃完年夜饭,第二天早上时,也是我最期待的,在我们的村口,正中央摆了个大舞台,会表演京剧,那时候,我听的云里雾里,只坐个小板凳上呆呆的看,听乏味了,就找几个小朋友去玩,可开心了。这虽然不是风俗,但每年都这样,自然我也就称风俗了。

在二月二,我们都会去剃头,说是辞旧迎新,并且还会把黄豆用调料腌好,放油锅里炸,我们俗称“蝎子爪”,防止家里有蝎子,一个又硬又小的豆子,但味道还可以,一咬嘎嘣脆,吃着可带劲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你呢?

篇11、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

春节,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代大家王安石的《元日》是吟诵春节的千古绝唱。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的家乡春节可热闹了。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家乡春节课热闹了。

在一阵又一阵的鞭炮声中,我比往日起得早,丝毫不要叫,三下五除二洗漱好,坐等吃汤圆。汤圆,糯米粉和水搓成的,圆圆的,直径一元硬币大小。为了增加口感,人们在汤圆的肚皮里填上各色馅料,芝麻、豆沙、青菜、肉类……更有奇葩者放上硬币,头发之类的,寓意新年大发,大发。吃汤圆也有讲究哦,一定是双数,意味好事成双。四个,代表“事事如意”;六个,代表“六六大顺”。汤圆汤圆,团团圆圆,圆圆满满。我一口气吃了八只,希望新年成绩发发发——名列班级前茅。

还没有吃好汤圆,表弟约我拜年的电话就打进来了。我们像往常一样,拎上礼物,蹦蹦跳跳,笑呵呵直奔外婆家。一到她家门口,外婆好像有默契似的打开门。看着穿着新衣服的外婆精神抖擞,容光焕发,我和表弟脱口而出:“恭喜您老美丽常驻,健康喜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外婆笑容可掬:“也祝你们新年学习更上一层楼“说完,还从口袋拿出红包。我和表弟推辞一下。外婆说:”红包红包,红红火火。“我们欣然接受。我们还分别和舅舅,舅妈,阿姨等拜了年。祝他们”工作顺利,事业发达“。在一片祝福声中,我和表弟祝愿”新年新气象,力争上游。”

春节,这一天到处充满欢声笑语,到处弥漫着美好的祝愿。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一年的第一天,我相信美好一年,会从这一天延续。祝我的祖国永远美好!

篇12、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

“爆竹声中一岁除。”寂静了一个寒冬的村庄因为春节的到来而变得分外热闹。

在我们大荔县,春节氛围会特别浓郁,家家户户贴对联、蒸馒头、扫房、祭灶王……其中最令人激动的是贴对联了,因为我家每年的对联是由我指导贴上去的,我当然很有成就感了。

贴对联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分别有横批,上联,下联,倘若横批是由右往左写,那么上联应该贴到右边,下联就该贴到左边,如果是由左往右写,那便反之。

贴对联时,不光要分清楚上下联,更要注意贴好后的形象,上下两联顶端与末尾须一样齐,则横批就得贴到最中间的位置,否则,很容易闹笑话。

终于等到年三十了,开始准备年夜饭了,与往年截然不同的是:往年都是女人做饭,今年“皇太后”下了“懿旨”,成年人必须每人做一道菜,我们小孩子则在旁边啃着西瓜,看着热闹,名副其实的“吃瓜群众”。

终于开吃了!原来我们家竟有如此多的大厨呀!若不是下了命令,我还发现不了我们家竟然卧虎藏龙!

先是奶奶做的土豆鸡,香甜可口;妈妈做的麻辣虾尾,又麻又辣;到了我家大神级别的伯伯做的香辣大虾;爸爸做的清蒸鲈鱼,那味道真是令我垂涎欲滴,口水直流三千尺呀,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刚得到赞赏的伯伯和爸爸就有点飘飘然了,兄弟俩异口同声道:“我们大神级别的,怎么能天天做饭呢?”我故作严肃的训斥:“骄傲使人落后,爸,你们可不能骄傲哟,”顺带做了个鬼脸,惹得全家人捧腹大笑。

热闹的春节便在我家人的欢声笑语中渡过了,真期待下次的春节呀!

篇13、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习惯。我们可以不断地人我们民族的民俗文化中吸取智慧和营养,并且会受益终身。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我的家乡,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会把红色的对联贴在门框上,因此来辞旧迎新,增添了节目的喜庆氛。

据说春联起源于桃符,据古书记载,在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了。春联之所以仍被称对“桃符”是因为“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每当春节的时候,在我的家乡都会做一些好吃的摆成一桌,一桌上什么都有,各种各样,让人看了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一家人有喝有笑,热闹极了!在打开电视看看春晚,真是安逸极了!

在外面工作的人们,每当春节来临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会赶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春晚,最后吃饱喝足了,有条件的还可以到楼下放放烟花、鞭炮,你看那烟花五颜六色的绽放开多美啊!你看那鞭炮一个个“裂开自己的大肚子”多壮观啊!你看那。……再回到家里又听得外面鞭炮和烟花声接连不断的又响起来。

接下来的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环节了,就是发压岁钱了!小朋友们收了压岁钱就可以买新衣服和玩具了。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风俗。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风俗,也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习俗,才使得中华民族这个大

春节,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在这片中华的大土地上,14亿的人都在过着不同的节日,也就是这些不同的节日才制成了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传统节日的精华。

篇14、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春节都有着不同的习俗,山西大同也不例外。从小年开始,大街小巷就开始扭的扭,舞的舞,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春节这场大戏正式拉开帷幕。

“二十三,糖锅粘;二十四,扫房子”。在二十四这天,人人都要大扫除。也是在这天人人都要开始囤年货啦,就好像表演前繁忙的准备工作一样。

日历一张一张地撕着,转眼间春节就到了。六点钟,迎着第一缕阳光,每个人都睁开眼睛,兴奋地从床上跳下来。贴必不可少的窗花、对联,一个个生动的窗花,活灵活现地在窗户上舞动。到了晚上,年夜饭那当然是家家都吃,除了饺子之外,大同人必吃的就是“糕”了。酱油、鸡蛋、糕碾碎,香味一下子喷发出来。吃糕同时也有着“年年高”的好寓意。而且吃糕的时候,一定要嚼两三口就咽,不然就别想再咽了,它会牢牢地粘在你的牙齿上。

到了初一,家家都要串门,只要亲戚够多,红包就可以接到手软。然后爸爸妈妈会和你说一句他们都不相信的话:“我们先替你收着,等你长大了再给你!”

初二到初三,正是大家伙儿玩儿的时候,庙会人声鼎沸,彩旗迎风飘扬,仿佛招呼着往来的人们。但在大同比庙会更胜一筹的就是冰灯了。城墙底下的大冰灯无比壮观。售票口处的队伍就像是长龙,没排个三四个小时,你绝对进不去。而城墙上的冰灯也是一年一个主题。十二生肖、小元宝,个个都栩栩如生。就算冻得手脚僵硬,人们也都是愿意走完全程。

在大同,过完初五人们就都安静了,这场喜乐的演出暂时拉上了帷幕,等待下一个高潮的到来——元宵节。

篇15、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

春节前夕,我和我的父母决定到崇明一一我的家乡,去感受一下过年的味道以及家乡的风俗。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崇明也不例外,过节时也有不少独特的民风民俗。每逢过春节的时候,崇明乡下的农家可离不开糕。崇明有一句民谚:“有钱没钱,蒸糕过年”。腊月刚刚过半,家家户户便忙着磨粉,然后再在灶头上架起蒸笼,将糯米粉和粳米粉按一定的比例用开水揉和,待成为手捏成团、落地能散状时,渐次放入笼格内用旺火蒸制。糕要蒸得细腻,往往用“掼”的办法,就是将蒸熟的米粉用蒸布包好,两个人拎起来,抛向上方,又用力掼到桌子上,这样多次反复,米糕就能掼得又粘又结实。这样,美味的崇明糕就做好了。每年春节我都会回到家乡,品尝这令人垂涎欲滴的人间美味——崇明糕!

腊月二十三等到夜幕降临,人们又唱又跳,一些老人家会在家里的灶头上贴了一张用红纸印的灶神爷像,在像前点上两支蜡烛,屋里灯火通明,香烟缭绕。赤豆饭、圆子、豆腐、茨菰等供灶神享用的祭物逐一摆上。全家上下按辈分大小逐一跪倒叩头,最后将灶神爷像与纸锭一起火化,以示上天。祈求来年全家平安。

大年初一睁开眼,除了压岁钱,还有意外的惊喜:孩子们的床头都会多出一双崭新的芦花蒲鞋,这都是勤劳手巧的奶奶在陈年里给孙辈们赶制的,毛茸茸的芦花蒲鞋虽然看上去有些笨重,但它的保温性极好,脚往鞋里一伸,顿时从双脚一直热到全身。每年春节,我的奶奶都会给我准备一双实用又保暖的蒲鞋。

以上就是崇明的过节风俗,是不是非常的别具一格?然而,无论何地的过年风俗,表达的寓意和对新年的期盼都是不会变化的。

(0)
元安作文小编元安作文小编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