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精选12篇)

篇1、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我的家乡每年都要过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而每一个节日都有它传统的风俗习惯。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赏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的风俗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为老年人过的节日。这些节日都非常有意义,但是我最想给大家介绍的是我国的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精选12篇)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当过了农历腊八节后,新年就快到了。每年的农历腊月三十是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喜气洋洋,门口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人人脸上都满面春风的,到处都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这是个团圆的夜晚,一家人无论是在天南海北,都要赶回到家里,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年夜饭。大家边看春节晚会,边聊天可幸福了。吃完晚饭,我们小孩儿便可以拿着烟花在院子里或街上尽情地玩耍,而大人们也会聚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我们把这叫做守岁。到了夜里十二点的时候,天空中便会响起了烟花爆竹声,此起彼伏,响彻天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在天空中竞相开放,这五彩缤纷的天空真是太美了。直到很晚,我们才慢慢地回去睡觉。第二天一大早,你就会听到“新年快乐,红包拿来!“的欢声笑语。这就是大年初一,这天才是真正的春节。而“新年快乐”这句话是我在春节里说的最多的语言。早晨起来,我就跟着爸爸去各处的亲朋好友家登门拜访,俗称“拜年”。有的亲戚还会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这是长辈给小辈的,俗称”压岁钱“。对我来说,在新年里收红包才是最快乐的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临了,家乡的风俗也就在这一代代的传承中延续!它如烟花般绚丽,不停地在我脑海中浮现……

篇2、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孙可

明天就是冬至了,想好吃什么馅了吗?”

就这样,连续了许久。在我们家,先品,再赏,这两步绝不能少一步。不然可白费了那皮薄馅多的饺子了。听我们家老一辈的讲,这一习惯早在许久之前就开始了。原因竟是我们祖先做饺子为追求”完美”,才如此精益求精。召开”鉴赏大会”提一点建议,来年做个好饺子,适合大家每一位吃着都香的那种。

其实吧,一碗醋与汤就够来增加饺子的口感了。可为何要那样做呢?我自己悟出了道理来,怪不得冬至的饺子,永远要比来年的要好吃。

你看啊,个个小身板的小饺子,依次进了大池子。溅得满桌子都是水坑。

”妈,饺子啥时候能煮好?你看我这小嘴急着添点儿东西,不然我就得闲着碎碎念了……””哦,是吗?这饺子即使是你碎碎念,也念不来的东西,可就死了这条心吧!孩子唉!”妈她随手拿勺子搅和一下锅,又盖上盖儿了……

随即,饺子好了。碗筷早也已备齐了。桌上摆了几张纸www.yuananren.com,笔,很明显,那不是放的。

”把你们预判到的味道,写下来,吃完后,我们几个商讨商讨。好味道——是怎样“铸造而成”的。”

准备好那么久的东西,又要写这个东西,只好硬着头皮随手写了几个字。然后,忘乎所以的吃了起来。

面前的几大盘饺子,我倒是没吃完,光是汤就喝了几碗。饺子没吃多少,光放醋里泡着吃了,酸得不行

“鉴赏大会”如约而至,妈妈眼尖的瞅着我写的了,让我为饺子的味道做个“品后感”。

我这可算是碰着大山,怎样翻都翻不过去了。

往那神气的一站,只管喋喋不休个不停,直至说结束为止。

有几点被采纳了,皮过于薄,陷儿都漏出来了,又太咸了。

冬至过去了,饺子,我都品了几周了,家里醋都没了。终于是要不吃了。

腻了,就要换口味,也好品出个”人生大道理”来。饺子包出了味道,也包出了家里人的一份情义,凡是吃饺子,我都吃出了含着亲情的味道,分外地美味与和美……

篇3、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春节到来又离去,年复一年都是如此。新年,有欢乐热闹,也有宁静美好,你喜欢哪一种呢?

城里的元宵节是热闹喜庆的,道路旁都挂着形态各异,颜色不一的花灯,家家户户伴着月色,围着一桌吃汤圆,除此以外,还有猜灯谜、放烟花等精彩活动。

不管南风北方,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吃汤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元宵别称汤圆,由糯米制成,陷有芝麻、豆沙、鲜肉等,团圆饭上汤圆也是我们家每年必有的甜点,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白胖胖的汤圆端上来,色泽莹润,咬上一口表皮很Q很光滑,糯糯的,一咬即破,里面的芝麻馅立刻流淌出来,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温暖甜蜜的氛围瞬间萦绕全家。

除了全家团圆,我们还要放飞自己新一年的愿望和目标,于是我和一家人一路欢声笑语,兴奋的去放飞梦想,这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

放飞的梦想,是孔明灯,说到孔明灯,它是个战斗计策,剧《三国演义》记载,孔明在平阳被司马懿围困,他便教手下人点起一个个灯笼随风飞去,司马懿看见了,以为孔明朝那个方向逃跑了就向那个方向追去,孔明得以脱险,孔明灯由此命名。现在放孔明灯以成了元宵节的一个习俗,寓意团圆吉祥。

夜深了,皓月当空,月光皎洁,此时乡镇一片寂静。

我与家人提着灯,来到乡镇的小河边,这条河水平如镜,倒映着明月,月光洒在草地上,洒在世间的一切角落,一切都闪耀着银光。

我们放飞的孔明灯形状特别,呈圆柱形,上下有两个黑盖子,中间凸起,表面糊着一层粗糙的纸,有一轮一轮的环状塑料圈,下面挂着丝线。这孔明灯在月光下看起来是深红色的,闪着银光徐徐升空。

我提笔,写下自己的愿望,事事顺利,学业有成,这虽然通俗了点,却体现了我们朴素淡雅的心灵与我们不同寻常的追求。

落笔后,我瞧了瞧这简单的八个字,饱含了我的深深诚意。

微风一阵阵拂过,带着一丝暖意,我慢慢松了手,孔明灯随风飘去,越飘越远,我凝视着这一切,久久不愿离去。

在这个宁静美好的夜晚,还有许多孔明灯飘在夜空中,成了元宵节独特的风景。我仰望星空,感到我们那盏孔明灯是最亮的,新一年到来,我们愿望满满,让每一年过得都有深刻的意义。

篇4、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朴丽颖

走在小道上,树上的灯笼照得小道红艳艳的,映着门上红红的对联,瞬间,我的思绪刹那间翻越千山万水,飘向海兰江畔的边城——延吉,那是我的老家我的根。

在延吉,每个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朝鲜族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在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中,看着海兰河上的彩虹桥上灯光闪烁,听着远处的鞭炮声,一起走向新的一年。

早上,我被楼下的拜年声吵醒,新年早上祭祀祖先,这是爸爸妈妈的任务。我们全家老少都穿韩服在亲戚间按着辈份,一家家地去拜年,每年的正月初一,我都可以收获很多厚厚的红包,这可是我一个头一个头磕出来的呢!上床前,把红包数清楚,藏在我的秘密宝盒,计划购买心仪已久的运动鞋、零食。每一次这样的夜晚我都能梦中笑醒。

我最喜欢的环节就是吃中午饭!全家聚在一起,欢度过节。饭菜中有大米年糕、年糕汤等,最特别的是狗肉,姥姥总念叨:“狗肉滚一滚,神仙站不稳。”我最喜欢吃的是“德固”,也是大米年糕做成的年糕汤。“姥姥!我想多喝几碗年糕汤!记得多给我放点年糕。“每次我都不厌其烦地叮嘱姥姥,生怕旁边的表弟听见。姥姥先是把年糕切成柳叶状,放入鸡,野鸡、牛肉等,用肉熬煮的汤,吃时放些麻油、紫菜。“德固”一上桌,我和表弟会迫不及待的尝一口,烫的我们此牙刚嘴,但我们记吃不记打,下次又如此。而且我们那儿问吃几碗“德固“,就是问我们几岁,这风俗一直流传至今。饭桌上的岁酒也很特别,平时并不喝,过年时拿出来喝被认为避邪,使长辈长寿,我猜和王安石的“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屠苏异曲同工。

美美一餐后,我们一起坐在地毯上,大人们玩掷投游戏,跳跳板等,我和表弟则是出去玩冰车,打雪仗。院子里已经扫过的雪堆在一起,比我还高,随手一团就是一个雪球,我和表弟你来我住,不亦乐乎!可是一个不注意,表弟跌倒在雪地里,刹那间不见人影,好不容易爬出来,一身雪,让我笑得前仰后合,肚子生疼。

一幅对联,满是亲切的祝福,几对窗花,彰显浓郁的年味。而我家乡的习俗处处显示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一身服装,几餐饮食,果真是“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啊!以上种种都是需要我们传承的,一代又一代让家乡习俗魅力永久流传。

篇5、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赏花灯

吴怡佳

“火树银花合,桥铁索开”,每年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不管大街小巷,都是亮亮堂堂的,处处挂满了色彩缤纷,图案各异的花灯,汇成了灯的海洋,灯的世界,而我的家乡也有这样一个习俗—元宵节赏花灯。

在元宵节赏花灯的背后,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之前,一只神鸟降落在人间,被人们误杀,天帝知道此事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天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从而让天地以为火已经烧起来了,保住了自己的财产和生命。

从此元宵节挂花灯,便成了一个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而每年我也会去公园赏花灯。

今年来看花灯的人更多了,打眼瞧去,哇!人山人海,人们要么站在一旁赏灯,要么站在中间拍照,要么流连忘返于“灯海”之中,而那些早已布置好的万花彩灯也像是早就被春天赋予了生命力,活灵活现,璀璨夺目,令人感叹不已,在人们面前闪耀得更加光芒有力。有的是大展虎年宏图,信心、坚定、力量等等无一不在美丽的花灯中展现;有的是呈现古代人的智慧与美好品质;那晶莹剔透的宫灯,莲花灯,金鱼灯,楼船灯,也是尽显琳琅满目的丰收硕果,尽放热闹与喜庆,不胜枚举的“百灯齐赏”,让人们顾盼生姿;还有那些可可爱爱的动物灯,更是吸引孩童去触摸着无与伦比的乐趣,大人指指点点高明轩昂,就连那车上的喇叭也激动地连番叫唤,而我也是更为激动,感受到即将到来的一年,是如此美好!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嬉笑声也渐渐消逝,流连于花灯之中的我,心中顿时有一丝不舍,期待下一年的花灯还是如此的精彩……

这就是家乡的风俗—元宵节赏花灯,想起正月里那片灯火辉煌,不禁内心荡漾……

篇6、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中秋和洛阳邂逅

常馨羽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佳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与我的家乡—洛阳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最早见于《周礼》的“中秋”一词,就始于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时。洛阳与中秋节已相识千年,如今的邂逅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我们家中秋祭月时,老月饼和瓜果是不能少的。中秋节前,正是各种瓜果成熟之时,孟津梨、伊川枣、偃师葡萄、洛宁苹果、宜阳柿子等行销洛阳,丰富洛阳的节日市场。每当这个时候,奶奶都会带着我去市场采购,还会带我去参观卖老月饼的店里是如何制作月饼的:他们用面粉做皮,包上白糖、芝麻、桂花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然后在锅内烙制。这就是洛阳的传统月饼。

中秋节晚上,明月高升之时,爷爷代领全家在露台的桌子上摆上买来的瓜果和老月饼,然后郑重其事地向月神行礼,礼毕后,爷爷将月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会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着月饼,奶奶会用香炉焚香上供,虔诚祈福。我问爷爷奶奶:“为啥要拜月?”奶奶耐心地告诉我:“月神嫦娥又被尊称为牡丹花神,传说八月十五晚上是她下凡种花之日。因此,这天被称为牡丹的生日,晚上拜月,寄托了洛阳人盼望花开天下、富贵吉祥的愿望。”我一边赏月,一边听着奶奶讲着这美丽的传说。

中秋节是我们洛阳最有人情味的节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共赏明月,共食一块月饼,成了千古不变的主题。即便不能团聚,那也要面向明月,倾诉心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家乡的

篇7、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孟繁辰

我的家乡是上海,上海虽然没有很多风俗,但是在新年里,我的家人们一定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大年三十的早上,大人们就开始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起来了,最让我期待的是压轴大菜饺子。我平时也喜欢吃饺子,但年夜饭的饺子有点特别,因为妈妈会包”福饺”就是在饺子里包一枚硬币,妈妈会找出10个一角钱硬币,洗了一次又一次,直到闪闪发亮,再包进饺子皮里。妈妈说,这是过年的习俗,吃饺子的时候,谁吃到的“福饺”越多,谁来年的运气就会越好。如果孩子吃到“福饺”便会学习好;如果大人吃到”福饺”就会财源滚滚,如果老人吃到“福饺”就会延年益寿。我觉得这个风俗好有趣。就坐在妈妈旁边,看妈妈包饺子,心里想记住这些包硬币的饺子长什么模样,吃饺子的时候就能吃到它,这才样我就有一年的超级好运气了。

当妈妈把一盘饺子摆在我们面前,我有些迫不及待,可我却再也看不清哪个才是包着硬币的饺子了。外婆说:”你多吃几个,中奖几率高呢!”于是我一连吃了好几个,可是也没吃到一个“福饺”,我灰心丧气地想:看来今年我是跟“福饺”无缘了,哎!这时,我发现了一个胖平乎的饺子,里面隐隐有银光闪闪的东西,我小心翼翼地夹起来吃,咔嚓,一枚硬币掉了出来。“哦!我吃到福饺喽!”我大声欢呼起来。妈妈说:”今年,你一定学习好。”

“福饺”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我想,春节不只是吃饺子之美味,更是享受传统节日的风俗带来的快乐。

篇8、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北京就是我的家乡。北京不仅有雄伟的长城、辉煌的故宫,更有众多的胡同。胡同里,留存着几代人念念不忘的老北京风俗。

每天上学,路过西四,我都会看到一座八角七重檐的青灰色砖塔,静静伫立在一片低矮灰旧的老建筑之中,那就是万松老人塔。塔下,是北京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胡同——砖塔胡同。一个周末,我怀着好奇心,拜访了它。

走进胡同,逼仄的街道,灰旧的墙壁,世界仿佛变小了,我也不由放慢了脚步。不经意间,两扇掩映着的朱漆大门吸引我的眼光。斑驳的门板上是何方神兽?像狮子,又似猛虎,怒目圆睁,獠牙锋利,大嘴里叼个大铜环,好像在警告我不得靠近。啊,这不就是辅首吗?辅首俗称“门环”,用来关门和叩门所用,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门把手和门铃。

我想起游览故宫时,见到的那些鎏金铜辅首,尺寸更大,做工更复杂,图案更具不可冒犯的威严。遥想紫禁城的夜晚,谁会走家串户,去叩响这些门环呢?

在朱漆大门斜对面,另一座不太显眼的大门辅首,让我眼前一亮。这是一个黑铁造型,八角形,边缘是荷花花瓣,里面点缀一圈镂空的波浪,配以圆圈状的门环,既美观又大方,结实耐用。与前面的猛兽怪物相比,这家的主人,人品可见哦。

这些深藏胡同里的辅首,究竟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呢?

据史书记载,在汉代已经使用辅首。在封建时代,辅首有很明确的等级规定,不同的辅首象征着宅主人的地位与财富。《明史》记载:“亲王府四城正门以丹漆金钉铜环;公王府大门绿油铜环;百官第中公侯门用金漆兽面锡环;一二品官门绿油兽面锡环;三至五品官门黑油锡环;六至九品官门黑油铁环……”

辅首的作用不仅仅用来开门和叩门,已然是主人等级和地位的象征。然而,老百姓们创造出许多寓意深刻、外形精美的门饰图案,以表达内心的良好愿望。有吉祥图案,有花木动物,有主人职业特征。经过长期演变,辅首起到装饰美化大门的艺术效果,又被赋予了保护家人和为“家”祈祷的意义,可谓“一举数得”。

起源于信仰,兼具实用,融入了审美,最终演变成中国传统建筑大门的重要构件的铺首,其背后蕴含的民俗文化和民俗艺术,是需要我们不断发现和探寻的宝藏。

推开吱呀的大门,轻扣门环,清脆的声音在胡同里回荡。每一个辅首的背后,都有一个悠长的老北京的故事……

篇9、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家乡的风俗家乡的重阳节

高婧杰

在我的家乡宿迁,一年里除了过年,最重要的节日就数重阳了,在那天我们通常会登高,吃重阳糕……

说起这重阳节的习俗可是有个大来头,相传是汝南县澄中的一个地方,有个瘟魔那麽四处游荡,所过之处都会染上瘟病。村里有个小伙叫恒景,一心想除瘟魔,在他苦练武功后,受一位老者之教,说是登高,采菊,吃重阳糕可以祛除瘟魔。恒景和乡亲父老们便照做,果真那温魔当场就“昏”了过去,此后就再没有来过。

从此,登高等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老家对登高这个习俗可把控的很严。通常我们都是一老一小搭配登高爬山,听老人家说,古人认为登到高处离太阳近,太阳乃至阳之物,能够祓除身上的不祥。在我们上山时,每人还会在兜中揣上一两块软糯甜腻的重阳糕到山顶吃。你想啊,当一老一小爬上山时,累得直喘粗气时,饿得肚子咕咕叫时,再细细咬上一小口热乎乎的重阳糕,那松松软软又带一丝清香的味道在嘴中蔓延着,心头也不禁涌上丝丝缕缕的幸福。

重阳糕其实也是祝愿子女百事俱高的寓意,所以我们那的老人,在那天总是会拉着儿孙子女的手念念有词的祝福。

此外,在那天我们还会插茱萸,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吧!“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大诗人王维的这句诗写的就是重阳节插茱萸的活动,通常我们会佩带在手臂上,或做一个香袋来佩戴,也有是插在头上的。古人用这个来“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有了这些习俗,重阳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什么时候你也来这里一览重阳节的风采吧!

篇10、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老家的花鼓戏

叶语缇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不同的地方过节,过节的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就像老北京过年时要买杂拌儿,浙江过年时要舞龙灯,我老家湖南过年时候要请戏班子来唱湖南花鼓戏,热闹美好,才有年味儿。

今年过年回了老家,在奶奶那儿了解到了花鼓戏,便兴致勃勃地与她聊了起来。花鼓戏起源于长沙各地的民歌,山歌和民间歌,不知怎么地的,好好的歌,就慢慢发展成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了。有的人说,听过黄梅戏、京剧、豫剧等等,怎么就没听过花鼓戏,可你不知道,花鼓戏的历史悠久,早在1818年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就介绍:“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全鼓喧闹,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这充分说明我们老家的花鼓戏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就已形成。

和奶奶正聊得正欢,突然窗外灯火通明,浩浩荡荡走过了一群人,奶奶说戏班子来了,快跟上“大部队”,去看戏吧,我答应着。可突然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晚饭还没有吃呢,奶奶急忙从火炉里抽出了一个铁架子,上面有几块烤得焦黄的糍粑,她把糍粑中间掏了一个洞,塞了不少白糖,然后用袋子装了好几块。然后拿了两个凳子,便拉着我出去了,“大部队”的人群浩大,前面几个零头的便是戏班子的人了,人去七拐八拐地将大家领到了戏亭子里,他们利索地换上了服装,简单化了妆,便开始唱戏了,花鼓戏很朴实,节奏很明快、活泼,里面有小旦、小丑、小生的表演,小旦开朗泼辣,小丑夸张风趣,小生风流洒脱。里面有丰富的情节和动作,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划船、挑担、砍柴、打铁、磨豆腐、摸泥鳅等贴近生活的桥段。看戏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看得津津有味,全神贯注,生怕漏听了一句台词,少看了一段情节,观众们不时爆发出掌声、叫好声、笑声。渐渐地,人越来越多了,把舞台包围得水泄不通。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把花鼓戏场子烘托得热闹非凡,年味十足。我一边陪奶奶看戏,一边吃糍粑,糍粑外焦里嫩、软糯香甜、Q弹可口,我超喜欢吃,再看看戏台上下的场景,真是很享受这样的“年味”!

春节在老家的短短几天里,体验到了不一样的节日氛围和快乐情景,我真期待再次回老家过年!

篇11、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家乡的元宵节

魏艺涵

我的家乡洛阳,过元宵节没有一家一户的灯是不亮的,熬夜到十一二点,那都是常事。

不过,要说起元宵节的起源,还是从汉朝的时候说起吧。

相传,汉武帝的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姑娘”,此姑娘长得十分漂亮,可她因长年幽于宫中,每天茶不思、饭不想,大臣东方朔见她这副模样,决定帮助她。于是他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想要逃过劫难,必须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那天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大臣张灯供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了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元宵节元宵节,一定要吃元宵啦!在我们家,每次团汤圆的时候,奶奶负责和面,当然,一定要用糯米面和;妈妈和姑姑来拌馅儿,黑芝麻馅儿的、豆沙馅儿的、枣泥馅儿的等等无所不有;而我们小孩儿,就来团汤圆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一点糯米面揉成一个小球,把中间按一个小窝,然后把馅儿填进去,最后封口,是不是听着挺简单的?是呀!每次我、大哥还有妹妹都能团得十全十美,就是三哥的汤圆总弄不好,汤圆一经他手,都畸形了。做好以后,端上餐桌,它们的个头圆圆的,像十五的满月,模样如小核桃那么大,白白嫩嫩的,里面装着五花马门的馅,它不仅外形吸引人,吃起来香滑清甜的味道更让人回味无穷,甜滋滋的、软绵绵的,就连嘴里吐出来的气里也仿佛带了一丝芝麻香。

吃完汤圆,我们就该赏花灯了。我们一般在第二天晚上赏花灯。花灯各式各样,有的一律是普通的球形,有的清一色是走马灯形状的,有的都是纱灯,可热闹了,人来人往,摩肩接踵。走在人群中,望着头上的花灯,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姿态万千,我们的眼睛都不够用了,真是目不暇接!

元宵节就是这样,我们虽然在城市中,可也像农村一样,而且过得十分热闹。

篇12、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吴铠菱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是中国传统佳节,在元宵节众多活动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吃元宵了,以前我一直都住在浙江,江南一带的元宵,甜甜糯糯,甜软可口。

元宵分甜味和咸味的,甜味的馅都用芝麻,咸味的都用猪肉和梅干菜。甜味小孩爱吃,咸味大人老人爱吃。元宵的皮用糯米粉和温水调和,将调好的糯米团子搓成球,在里面抹上一层薄薄的猪油,再把料放到球中,搓圆,这就算是一个元宵了。

元育节那天,我们一家人一起做元宵,爸爸做的元宵又快又好,没过一会儿搁板上就摆好了一排排的元宵;妈妈做的元宵十分精致,一个个白白滚滚的白胖子出现在了搁板上,白白的糯米团子,单看着,就忍不住想多吃几口了。

我负责煮元宵,先把水烧开,再把做好的元宵一勺一勺放进锅中。锅中的水冒起了幸福的泡泡,伴着元宵的出现,锅中的水愈发沸腾了。锅中一个个小胖于在水的鼓点声下跳起了舞,有几个小胖子在一起跳二人转,有几个开始了自己的独舞,锅中的一切,好不热闹。原本白白圆圆的团于因为被水煮熟了变得晶莹剔透。我耐不住诱惑,忍不住拿勺子捞出来了一个,也不吹吹直接塞进了嘴里。结果被烫得嘴里发出一阵“稀里呼噜”的声音,连忙跑到垃圾桶边把元宵吐出来,猛得想起锅中还有在煮的元宵,连忙跑到锅边,仔细一看,元宵原本圆圆的身子已经成扁的了,周围都化开了一圈,照这样煮下去,过会儿就要成一大锅糯米浓场了!我连忙把火关了,将无宵一个个捞出来。

大多数人到这里基本就做好了,但是元宵不只有这一种吃法。元宵可以和牛奶放在一起,就是很香的牛奶元宵,还可以把元宵和绿豆汤放一块,就是清爽的绿豆元宵,这样吃元宵不至于太甜,味道也刚刚好。

我将做好的元宵摆上桌,爸爸和妈妈都说绿豆元宵最好吃。元宵一个个小巧圆滚,不就是代表着圆满吗?一个个圆宵,正寓意着”满帘花影月三五,一碗汤圆情万千。”

(0)
元安作文小编元安作文小编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