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风俗作文600字(通用15篇)

篇1、春节风俗作文600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欢快的春节又要到了。今年的春节又将会是怎样一番热闹的景象呢?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它的习俗吧。

在过春节的时候是要走亲戚,祝福他们在新的一年快快乐乐,一帆风顺。而这也是小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小孩子们在这个时候拜年,一般都会收到红包,只需要真诚地说上几句祝福语,但同时要注意对象,比如祝福姨妈“永葆青春”,祝福二伯“年年有余”,祝福公婆“长命百岁”……走完亲戚后,就要回老家去了。

春节风俗作文600字(通用15篇)

回到老家后,就可以买各种鞭炮和烟花玩了。不过一般都是在吃年夜饭前玩,因为那时候的天空还不太“拥挤”,它发出的光更亮一些。到晚上以后,小孩子们就开始玩耍了。低级一点的玩花炮,高级一点的玩烟花。玩花炮的会把十几个同时点燃,那样玩起来更爽,观赏性也更大一些。把十几个花炮排成一排之后,点燃其中一个,然后赶紧跑!随着一阵噼里啪啦和电光般的火花之后,一阵白烟从地上升起。一声满足的叹气声里,花炮就这么玩完了。而烟花也同样很有意思。手拿火箭筒似的烟花,然后点燃导火索,片刻过后,一束火光从漆黑的筒口里猛地窜出来,我第一次玩时可把我给吓了一跳。之后它每隔一会儿就来一发,射完之后就没了,又是一声满足的叹气。

玩尽兴之后就该吃年夜饭了。年夜饭也是很丰盛的,有青豆炒肉丝、蒸腊肉、酸菜萝卜鸭子汤、蒜泥小龙虾、爆炒螃蟹等美味可口的菜肴。有多好吃呢,我这么跟你说吧,我把米饭倒到只剩下蒜泥的小龙虾菜盘里,姨妈说那个盘子不用洗了。放年夜饭的桌子也有讲究,要用圆形的,寓意着团团圆圆。吃完年夜饭,春节就结束了。

希望以后的春节也能像今年这样过得欢快和红火。

篇2、春节风俗作文600字

郑文涤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在阵阵劈里啪啦中大笑着向我们迎面走来。在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中,不得不提到福州的风俗——舞龙。

提起舞龙,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汉族传统民俗文化。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因为龙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不过要想更确切地了解一种风俗,亲身体验和经历必不可少。

清晨,穿过爆竹的喧闹声,我与妈妈来到了广场上,前天晚上一听说今天这里有舞龙表演,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迫不及待想来亲眼目睹这一场盛大的表演。到场后,场地里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好不热闹!人们都期待着欣赏这福州的风俗。

表演开始了,一条“龙”在广场正中央舞动起来。表演的人员上下舞动着“龙”身,使“龙”看上去更具活力和灵性,活灵www.yuananren.com活现的长龙在云雾之间自由地来回穿梭。表演进入高潮,四周观看的群众欢呼着,呐喊着,疯狂地表达着对家乡传统风俗的喜爱与赞美。突然“龙”首的一位大汉舞动时动作稍慢了半拍,后面的人随即乱了阵脚,“龙”身摇摇欲坠,如同将倾的大厦。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中间有三位临危不乱的大汉,调整姿势,站稳马步,用尽平生之力将“龙”身摆正,最终力挽狂澜。在一旁观看的观众们惊出一身冷汗,短暂的平静之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为这三个人叫好。

“咚咚锵,咚咚锵。”舞龙在锣鼓的欢送声中下了场。望着它那上下翻腾的样子,人们似乎意犹未尽。

家乡的风俗是丰富多彩的,也许别处的民俗特色比我家乡的更为精彩,我们都应该去传承它,保护它,把它发扬光大,因为它是一种会让你魂牵梦萦的思念。

篇3、春节风俗作文600字

吴思豫

春节的前一天是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关于除夕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怪兽叫“年”,每到岁末它就会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年”最怕声响和红光。于是到了那天,大家就点燃鞭炮,门上贴上了春联,把年给吓跑了。这就是过年的来历。

我是上海人,记忆中每到春节的时候,大街上行人开始了,大人们都张罗着买年货,我和妹妹就负责贴福字,写春联。到了除夕晚上,全家围着圆桌开开心心地吃起了团圆饭。满满一大桌的美味佳肴,有让人口水直流的白切鸡,有香喷喷的红烧肉,还有我爱吃的桂花糖藕,最馋人的是桌子中间滚烫的“全家福”,其实“全家福”就是一个大砂锅,里面有蛋饺、肉片、冬笋。鱼丸、熏鱼等等,看得我垂涎欲滴。我们把菜吃得干干净净,尤其是爸爸,他的肚子最能装,已经圆溜溜了还在大快朵颐。我们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我们小孩子还能拿到压岁钱。这些就是我记忆中过年的样子。

过年除了吃团圆饭,各地过年时还有一些不同的习俗,北方人过年要吃饺子,广东人过年要说‘恭喜发财’,南方人过年吃年糕,那我们就吃汤圆啦!

奶奶教我们包汤圆,她一手拿着皮,一手拿着一把勺子,小心翼翼地从瓶子里挖出一点芝麻,放在了皮子的中央,慢慢地包起来,搓圆,一个可爱又小巧的小汤圆就做好啦!于是,我们也开始学着奶奶的样子包了起来,可是我们包的汤圆简直不忍直视。奶奶就轻声指导我们:“这里芝麻少放一点。这里皮子包紧一点。”吃着我们自己亲手包的汤圆,心里像被灌了蜜一样甜。

篇4、春节风俗作文600字

六(1)班翟雨婷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老百姓心中最隆重的节日。在我的家乡,春节就是一盏盏红灯笼、一副副春联、一朵朵烟花、一张张欢乐的笑脸……

大年三十到了,一大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那红光耀眼极了,仿佛在宣告节日的来临,给美丽的城市增添了一份喜庆。大人们忙着做年菜,孩子们去买自己喜欢的烟花,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中午,人们纷纷把新买的春联贴到门上。“贴春联”这个习俗的来头可不小,春联源于桃符,王安石诗句中的“新桃”和“旧符”指的就是它。渐渐的,桃符演变成了春联。贴春联这一习俗也从明朝开始盛行,据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十分喜欢大户人家每逢春节贴春联,便想推广,于是要求金陵的所有人家都要将春联贴在门上,有一户人家因为事务繁忙忘了贴,刚好被微服出巡的朱元璋看到了,他亲笔题写了一幅送给他们,这户人家就把这“限量版”的春联珍藏了起来,至此以后,人们都在春节贴对联。春联的贴法也很讲究,上下联位置不能贴错,如果横批从左往右写,上联就贴在右边,反之则贴在左边。它不仅是我国语言魅力的独特形式,还是一个家庭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

夜幕降临,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到了,他们纷纷下楼,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开始燃放。烟花的种类可多了,孔雀开屏、百花齐放、火树银光……看得人眼花缭乱。

放完烟花,就到了守岁的环节,在这个晚上,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全家人都聚在一起,看春晚吃夜宵,为的是让父母健康长寿,家人幸福平安,一时间,欢声笑语充满了屋子……

春节的习俗真有趣,挂灯笼、贴春联、守岁、放烟花……不仅营造出了欢乐喜庆的氛围,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篇5、春节风俗作文600字

腊月三十的早上,我和弟弟二人坐在奶奶家的客厅里。这时,就会有人问:你的父母呢?他们去哪了?

当你来到厨房时,你就能看到他们以及我的爷爷奶奶的忙碌身影。因为今是腊月三十,根据我们家乡的风俗,在这一天,我们要祭拜两个神仙。一个是天神,而另一个是灶神。所以我的父母正在帮爷爷奶奶准备祭拜用的物品。

吃完了午饭,祭品差不多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祭品摆上祭桌了:

祭桌的正中间是一个木篮子,里面放着两条糯米肠(在猪大肠皮中塞糯米,然后蒸熟)、一只蒸熟了的鸡和一块蒸熟了的猪肉。左右各摆了一根大蜡烛。篮子前面是一碗饭和一碗水。而后面从左往右依次是一碗面、两条年糕、一块豆腐、两个馒头一个杨梅和一些水果。

祭品摆好后就是祭拜的时间了,爷爷拿来一把香,用蜡烛点燃后发给我们。

我们每个人双手举着手里的三炷香,祭拜。随后,爷爷把香插在祭品上拿来了一鞠躬沓黄纸,相当于神仙用的钱,将它们点燃,烧给天上的神仙,祈求天上的神仙保佑我们来年平平安。但我认为,祭拜神仙和佛教是一样的,应该要虔诚,不求私利。我只是含着对神仙的敬畏之心,给他拜年罢了。

祭拜完天上的神仙,我们还要“慰问”一下管我们饮食的灶神。于是,我们又将祭桌搬到了厨房,将之前的祭拜过程又重复了一遍。我们依然是以特别虔诚的态度给灶神拜年。

这就是我们家家乡的风俗,虽然普通,也很常见,但却是除夕这天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个风俗是我最喜欢的风俗,因为这是一年中,唯一可以和神仙社交的一天。

篇6、春节风俗作文600字

每次聊起春节习俗,我总是特别骄傲:“你们喝过可以吃的茶吗?我家过年一定要喝烘豆茶哦!”

喝烘豆茶是浙北一带的春节习俗。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吃烘豆茶,我看着里面飘着豆子和一些分不清的东西,还以为是一碗豆豆汤;喝一口,咸咸的,更觉得是一碗豆豆汤。阿太看我皱着脸,呵呵笑着给

我讲烘豆茶的故事:相传防风氏在江浙一带治水,当地的老百姓用橘皮和野芝麻泡茶,为他祛湿驱寒,另以烘豆佐茶。防风氏性急,把豆倒入茶中一起吃。人们也学这种方法,发现别有风味,就流传下来,

成为当地人在春节前后的一种习俗。

阿太小时候同逃荒的人们从苏北到了江南,靠着当地远亲在腊月给的一捧烘豆熬过了饥寒交迫的冬天。我难想象那样的生活,傻傻地问:“阿太,那时的烘豆好吃还是现在的烘豆好吃?”阿太愣了一会儿,

摸着我的头说:“都好吃,但是味道不一样的。”

中秋前后,阿太从田里收来一捆捆毛豆,大家围聚一起剥豆。每次我的手都会剥得发红,起皮冒泡,但一想到春节的烘豆茶,心情就好多了。阿太会挑出又大又圆的去做烘豆,再拌上腌渍的橘皮丝,晒

干的胡萝卜丁,还有黑乎乎的野芝麻。每逢正月来客人,阿太都会给大家泡上一杯热乎乎的烘豆茶。

今年因为疫情,我们只能通过视频向阿太拜年,图像里阿太眯着眼睛,我叫了一声:“阿太,新年好!”阿太笑了,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了。我看见阿太的手边有一个青瓷碗,冒着热气。一下子就猜到

了,说:“阿太,你在喝烘豆茶吧。”阿太有一点耳背没听清,她靠近了屏幕一点,不小心碰到了碗,洒出了几粒野芝麻。我解释说,等春节疫情过去了,我们就去看你,给你泡烘豆茶喝。阿太应该是听清了,笑得更开心了!

篇7、春节风俗作文600字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而我最喜欢的就是我家乡的春节风俗。

在我的家乡,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小年)开始,或者更早,家家开始打糍粑,熬麻糖、做米酒、磨豆腐、写对联、杀鸡、备鱼,准备过大年。到了正月初一,农历春节的那一天,还要举行舞龙灯、玩采莲船、唱地花鼓、打三棒鼓等风俗活动,我最期侍的就要数舞龙灯了。大年初一那天,空地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声鼎沸。我透过窗户向外看,空地上、大路边、楼道旁,站满了老人、孩孑…个个笑盈的。

我立马起床挤进人群仔细看,空地上两条龙灯精彩的舞动着。前面的一条龙是红蓝相间,红色的龙鳞在阳光中光彩夺目,龙身上镶嵌着许多银光闪闪的镜子,像宝石一样闪着光辉、突然,一颗龙珠上下舞劫,两条龙自然地左右摆看阵势,头对头表演起了二龙戏珠,只见两条龙跟着龙珠,时而上,时而下,时而左、时而右、时而前,时而后,有时冲高,有时卧倒。观众们阵阵喝彩,纷纷叫好,需时,第一舞龙人跟着一龙珠跑,后面舞龙人举着龙身随龙头缠绕舞动,龙尾论有随着龙身摆动。两条龙腾空而起龙头抬得高高的,对着周围的人们左右晃动,并张开嘴,口中落下了新年快乐,而另一条龙口中落下了万事如意。引来观众热烈的掌声。就这样舞龙活动一直持续到傍晚,等到舞龙的人们各自回家时,我和孩子们还跟着舞龙队伍,仍然沉浸在这种喜悦之中,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开…

这就是我最爱的家乡风俗,我热爱我的家乡。

篇8、春节风俗作文600字

今天是中国时间(北京时间)的公元2021年2月6日星期六,距离公元2021年2月11日至12日的中国春节还有6至7天。

春节,也称中国新年,日期在每年农历的腊月三十和大年初一。其中腊月三十也称除夕、除夕夜,它是中国人民心目中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并且没有之一。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这个重要的节日有哪一些习俗吧!

习俗之一——穿新衣,表示着新的一年新气象。

习俗之二——“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除夕夜洗澡,表示同“穿新衣服”,也是新的一年新气象之意……

习俗之三——拜年收红包。在大年初一早晨晚(小)辈们要给长辈们拜年。这时长辈们会给晚(小)辈们分发红包。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一个叫夕的怪兽,专门吃小孩子,一年只有在腊月三十进行活动。这个夕怕红色以及巨大的声响,于是人们燃炮竹、分发红包,夕就会感到害怕。所以腊月三十也称除夕。

习俗之四——吃团年饭。在春节这两天人们不论多远也要回家,与家人团圆,吃团年饭(也称年夜饭、团圆饭)。

习俗之五——祭祖。活着的人在一年中有了钱也不忘给死去的人一点儿。所以在春节人们便会祭拜祖先,烧纸钱,放火炮。烧纸钱是给死去的人“发钱”。放火炮则是因为传说祖先们的灵魂会从天上下来看望自己的儿孙、亲友。

习俗之六——看春晚。近现代新习俗。在除夕夜,各大卫视会举行春节联欢晚公(简称春晚)。从腊月三十八时整(北京时间)至第二天凌晨。春晚上会有各种歌舞、小品、相声等。

怎么样?春年的习俗是不是很多呢?你准备好过年了吗?

篇9、春节风俗作文600字

现在是凌晨五点,鞭炮的声音在四周此起彼伏,窗外灯光通明,仿佛现在已经是悠闲的上午。旁边的房间里传出妹妹对早起的一阵抱怨声,仔细一想,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了,而现在我又在奶奶家,按习俗要起来过早年了。

刚一下楼就看到大厅中间的餐桌上摆着祭祖的菜,它们上面都插着一根筷子,表示让祖先们享用。之后,爷爷点起了一条长长的鞭炮正式开始祭祖,奶奶站在旁边嘴里念念有词在祈祷着。十分钟后餐桌上的菜被端走,大家开始着手准备团圆饭。

随着时间的流逝,过早年开始进入了下一项活动。

吃完团圆饭,大家尤其是小孩子们准备燃放烟花和鞭炮了。正如王安石所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鞭炮声的响起大家开启了全新的一年,展示出了万象更新的状态。

就在清晨,我和妹妹趁着热闹的气氛放起了烟雾弹,我们手拿着点火器,蹲在地上对准引线,“咔嚓”一声扣住按钮点燃了烟雾弹,没过一会烟雾就笼罩了爷爷家的院子,让人感觉身处仙境之中。

而为什么要早一点过年呢?这就从爷爷讲的一个故事说起:以前大家生活水平比较低,在乡村的家庭生活不那么富足,连过年的团圆饭都准备得不丰盛,为了避免在吃团圆饭的时候有乞丐来要饭而主人家拿不出多余的东西给他吃,所以大家团圆饭就要越早吃越好。如今大家生活有了大大的改善,过早年的习俗也慢慢的没以前那么早了。

虽然过早年这种习俗会消失、会改变,但是习俗却一直值得去传承,因为这是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篇10、春节风俗作文600字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到传统节日到来时,家乡不同的风俗,总能勾起许多人几年前的欢乐回忆,而春节时的风俗,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在春节的前夕,我们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只见大人们搬来凳子,一蹬一踩一帖,只用了几分钟就把精心的对联儿贴在了大门口。这时,爸爸把他写的福字倒贴在大门的中间,笑眯眯地对着我说:”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倒着贴是因为,”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到了晚上,就是我最喜欢的环节——吃年夜饭。餐桌上各种各样的美味,摆满了餐桌,每年都有新的特色,新的风味,只是少不了的,是那盘热气腾腾的年夜饺子。那饺子一个并排这一个,好似都争着想被我吃掉,那薄薄的饺子皮入口就破,虾仁溢满了整个口腔,让人回味无穷。鱼先生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我,好像在说”快来吃我吧,我比饺子好吃多了”我二话不说,直接把鱼先生的肚皮吃掉了,那嫩滑细腻的鱼肉从我的舌头滑到了喉咙。整桌的美食都在诱惑着我长胖,我也经不住诱惑,大吃了起来。

等到了初一,你就会发现初一和除夕是截然不同的,这一天一早起来就要放鞭炮,意味着吉利。大人们要去亲戚家、朋友家拜年,长辈还要给晚辈压岁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我们能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切关怀。

春节自是喜庆的。它意味着团圆饭中家人的欢笑,伴随着炮竹声了孩子们的嘻闹,门楣上一副副大红春联,但归根结底,是家乡的风俗,是一份温暖又持久的回忆,我喜欢春节!

篇11、春节风俗作文600字

春节前夕,我和我的父母决定到崇明一一我的家乡,去感受一下过年的味道以及家乡的风俗。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崇明也不例外,过节时也有不少独特的民风民俗。每逢过春节的时候,崇明乡下的农家可离不开糕。崇明有一句民谚:“有钱没钱,蒸糕过年”。腊月刚刚过半,家家户户便忙着磨粉,然后再在灶头上架起蒸笼,将糯米粉和粳米粉按一定的比例用开水揉和,待成为手捏成团、落地能散状时,渐次放入笼格内用旺火蒸制。糕要蒸得细腻,往往用“掼”的办法,就是将蒸熟的米粉用蒸布包好,两个人拎起来,抛向上方,又用力掼到桌子上,这样多次反复,米糕就能掼得又粘又结实。这样,美味的崇明糕就做好了。每年春节我都会回到家乡,品尝这令人垂涎欲滴的人间美味——崇明糕!

腊月二十三等到夜幕降临,人们又唱又跳,一些老人家会在家里的灶头上贴了一张用红纸印的灶神爷像,在像前点上两支蜡烛,屋里灯火通明,香烟缭绕。赤豆饭、圆子、豆腐、茨菰等供灶神享用的祭物逐一摆上。全家上下按辈分大小逐一跪倒叩头,最后将灶神爷像与纸锭一起火化,以示上天。祈求来年全家平安。

大年初一睁开眼,除了压岁钱,还有意外的惊喜:孩子们的床头都会多出一双崭新的芦花蒲鞋,这都是勤劳手巧的奶奶在陈年里给孙辈们赶制的,毛茸茸的芦花蒲鞋虽然看上去有些笨重,但它的保温性极好,脚往鞋里一伸,顿时从双脚一直热到全身。每年春节,我的奶奶都会给我准备一双实用又保暖的蒲鞋。

以上就是崇明的过节风俗,是不是非常的别具一格?然而,无论何地的过年风俗,表达的寓意和对新年的期盼都是不会变化的。

篇12、春节风俗作文600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它是全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很是热闹!下面我给大家讲讲过年时的风俗习惯。

首先,让我们来讲讲扫尘,年前忙年主要是以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前除旧布新习俗之一。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陈扫房子。”年前迎接过年的准备。接下来是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称“熬年”。

在民间也有一个关于年的故事。年夜饭也是春节风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阖家聚餐,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假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还有拜年,是新年期间走亲访友互贺新年的一种方式,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走亲戚看朋友,道贺祝福。接下来就是我最喜欢的拜年收压岁钱的时候了,压岁钱也是春节习俗之一,压岁钱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夜饭后长辈要将实现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春节的时候,为了能够营造出一片喜庆热闹的气氛,家家户户都会放爆竹。放爆竹时噼里啪啦的响声能够让人感到无比的热闹,春节是个好日子,让我们继续传承着他的传统习俗吧!

篇13、春节风俗作文600字

红红的灯笼挂起来,喜庆的春联贴起来,漂亮的窗花夸起来,皑皑的白雪飘下来,美味的年饭端出来,绚丽的烟火燃起来,咱们中国人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了。

去年春节,我是在老家过的,除夕的早上我们进行了大扫除,寓意是把晦气和霉运都扫走。

早上十点左右,我和姐姐出去买烟花,因为是除夕,街上卖烟花,对联和日常用品的特别多,我和姐姐这儿挑挑,那儿逛逛,不一会儿就买了一大包烟花。回家后,我们把旧的对联撕下来,换上新的,寓意是辞旧迎新。

中午,大人去做饭,我们小孩子就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有的孩子还用雪做成了一个个小型的工艺品,我们参观的不是几件工艺品而是一个小型的手工展览会。

晚上香喷喷的年夜饭出锅了,有松仁玉米,红烧肉,酥鸡等,压轴菜当然是过年必吃的鱼肉,寓意年年有余。除夕夜,大家都把压岁钱压在枕头下,然后出去放烟花。我觉得烟花中最有趣的就数窜天猴和公鸡下蛋了。点燃窜天猴后,它就”咻”的一声飞上了天,也不知道它到底飞哪儿去了。公鸡下蛋就是一个公鸡图案的烟花,点燃后它后面的气球越来越大,就像鸡下蛋一样。放完烟花,我们在12点之后就去睡觉了。

到了正月初一,妈妈带我们去外婆家拜年。到了外婆家我们先拜年收红包,之后舅舅们为我们小孩子准备了一系列的活动,有成语接龙、击鼓传花、抢凳子等各种好玩的游戏,房屋里充满了欢笑。

一眨眼,就到了元宵节。晚上,家家都点起了红灯笼。我家也不例外。晚上还要吃元宵,芝麻味的汤圆是那么可爱,咬开后黑色的芝麻糊与白色的糯米皮形成鲜明的对比,嚼一嚼,满嘴的甜甜腻腻。

春节就在这阵阵的鞭炮声中结束了。

篇14、春节风俗作文600字

“妍妍,快来吃红桃粿了!”奶奶的声音传入我耳中。红桃粿在潮汕历史悠久,每逢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做红桃粿。

今天,奶奶走来对我说:“快到春节了,做些红桃粿,你要搭把手吗?”我听见,一蹦三尺高:“好!”奶奶开始炒肉馅了,她先把肉丁、香茹、鲜虾等需要炒熟的配料放入锅中,炒熟后再加入切好的芹菜和提前蒸熟的糯米饭,将它们混合后放在一边待用。另外还准备了红豆沙当素馅。

紧接着,就得做粿皮了。做粿皮需要粿条和糯米粉。奶奶说粿皮让我来做。我先把粿条蒸熟,捣碎。粿条的作用是为了让粿皮有弹性,也可以替换成雪粉。然后,将糯米粉和粿条按照三比一的比例混合,加入一小滴食用红色色素,最后将它们揉搓到光滑有弹性即可。

开始包红桃粿了,奶奶先把粿皮压成一个圆饼,之后再放入馅,把它包成一个类似于三角形的“包子”,模具中要撒上一层糯米粉,再把“包子”放进去压实,最后用手轻轻拍拍背部脱模,这样一个完美的红桃粿便呈现在我眼前。

看了奶奶的示范,我也要试试。我拿着奶奶事先压好的粿皮,将馅放入里头,回忆着奶奶做的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可得慢慢来,错了就很难补救,直到最后脱模,一个完整的红桃粿出现了,我心中的大石才落下来。

接下来奶奶去蒸粿了。

十几分钟后,奶奶喊道“妍妍,快来吃红桃粿了。”我回到家中,拿起一个红桃粿,大大地咬上一口,甜甜的豆沙味充满着我的味蕾。不一会儿,家人全都围在饭桌旁,乐呵呵地吃起红桃粿!

红桃粿,包得皮薄馅多,意为来年丰收。但我认为是意为新年红红火火,家人团聚。潮汕的粿品可真是寓意深远啊!

篇15、春节风俗作文600字

胡晨斌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一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习俗,从不千篇一律。而我的家乡安徽铜陵过年的习俗在细节上肯定会有所不同。

按照铜陵的老规矩,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到了这一天,孩子们可以自由的玩耍,无拘无束。而大人们呢,就没有孩子们这么悠闲了。大人们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食材,用于做过小年的饭菜。

过小年的大餐一般在中午或晚上举行,其菜品的丰盛程度几乎不亚于除夕夜当晚的年夜饭。说完了腊月二十三,再说说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吧。

除夕,顾名思义,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到了这一天大人们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和大人们不同,孩子们却是悠闲。在当天,大人们为了图吉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所以孩子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除了一些孩子做了一些“上房揭瓦”的事,不然是不会拿皮带“爱护”还子的。

到了晚上,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孩子们一边吃着美味丰盛的佳肴,一边收着来自大人们的红包,那感觉别提多爽了。全家吃完饭,在之前都会到院子或广场放烟花。“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既像灵活的精灵,稍纵即逝。又像一头巨大无比的大象,声响巨大。人们带的爆竹不知不觉地放完了。这是人们就会闲聊两句之后依依不舍的回家。在笑声中看着春晚就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过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这一天的习俗是看花灯、吃元宵和猜灯谜。元宵节的结束代表着这十多天盛典的结束,载着全中国人民的梦想离开,让全国人民在新的一年扬帆起航。

这就是安徽铜陵的春节,热闹而又喜庆。

(0)
元安作文小编元安作文小编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