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奇迹历程——《明朝那些事儿》书评(推荐15篇)

篇1、三百年的奇迹历程——《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暑假的时候,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让我对朱元璋的理解加深了许多。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生于一三二八年,这一年正是元朝统治时期。蒙古人当朝,十分残暴。朱元璋一家是汉人农民,常常因为税收过高,连饭也吃不饱。朱元璋那时的心愿就只是拥有一个完整的家,能填饱肚子,仅此而已。十七岁时,家人相继因饿死离世,带给朱元璋的只有悲痛,心中复仇的火焰也已开始燃烧。

三百年的奇迹历程——《明朝那些事儿》书评(推荐15篇)

为了解决温饱,朱元璋只有去当和尚要饭。做了一年的和尚,他觉得一直做和尚也不能活下去,于是二十二岁时,他开始四处游走、闯荡,结识了汤和、常遇春、徐达等名将。朱元璋领导着他们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最后推翻了残暴的元朝政权,天下现在已经是朱元璋的了,是明朝的了。

朱元璋于一三六八年登基,此后他做了许多好事,比如整治贪官、发展经济、打击元朝和其他地方的残余部队、统一全国。他也做了几件错事,比如废除了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要求后人善待宗亲,乱杀功臣。一三九八年,朱元璋病逝。

朱元璋成为皇帝,因为他有过人的眼光和判断力,让他选择同伴及确立人生路线时不会看错;他的果断,让他在危险的情况下能及时决断并果敢的执行;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冷静,能让他在纷乱的局面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和解决的办法。这几样优秀品质,让朱元璋从尸骨中爬出来,走向人生的巅峰。

朱元璋有许多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他的冷静。我们有时在经历让人感到喜悦和悲伤的事情时,往往就会失去理智,这时,我们应该冷静。考试进步了很多名次,超越了你的目标,觉得满足了,可以不继续努力,那当然是错误的。你应该做的是冷静判断自己这次还有哪一项没有发挥好,然后认真补上那一项的缺陷。并再找一个目标,追赶,超越。还有他的果断。比如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不要犹豫,看准哪个点就写下来,不要让思路跑偏;打乒乓球的时候,要扣杀就不要等待,等待是绝对打不上的。我们做有些事,也没有像朱元璋那样坚持,比如我,吉他很早就学过了,但是因为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练琴的时间变短了,心想:那就不练了吧。结果,有些在我之后学吉他的同学们现在都比我弹得好很多。倘若能够坚持下来,从有限的时间里,挤出一点天天练,我想我的吉他应该会弹得很好了。

朱元璋这三个优点,我们哪怕只能做到其中一点,做任何事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很多,相反,就会小很多。当然是人就不会十全十美,朱元璋也不例外。他很残暴,为了维护皇权,杀了很多人,做皇帝后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在这些方面,我们一定不要学习朱元璋。

朱元璋,一代帝王,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像孔子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吸取朱元璋的优点,改掉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我觉得,这就是我读这本书后得到的最大收获。

篇2、三百年的奇迹历程——《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这个暑假,除了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书,我还读了一本很有名的作品——大名鼎鼎的《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呢,是当年明月写的,主要概括了从元朝末年到清朝初年的事情。全套书一共分了九本,书中有很多思维导图,方便读者理解。我目前看过来,分别有朱元璋,朱棣,朱厚熜(嘉靖)是几乎一人一本的。

明朝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朝代了,在明朝,火器(当时称为火铳),这个跨越时代的武器,首次走上了战场的舞台;为了对付倭寇(日本人),戚继光等名将上战场,创立了鸳鸯阵,并保住了大明的江山;但是明朝却成了最后一个由汉族统一的www.yuananren.com朝代,并且国力越来越向下摔落。

在明朝16名皇帝当中,我比较佩服朱元璋和朱棣。朱元璋,与元军大干了一架,并取得了胜利,又打败了陈友谅,统一了中华的江山,建立了新的王朝——大明帝国。

而朱棣呢?他为了自己的皇帝梦,去攻打首都南京,进入城中去,却不见皇帝身影,并派人寻找,后来有了郑和下西洋,为世界的航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把首都迁到了北京,为现在的首都做好了基础……

总之看着这本书,就好像走过了明朝那300多年的历史,知道了各位皇帝的辛勤付出,与这个王朝的兴盛与衰亡……

我爱这本书,也爱整个明朝。

篇3、三百年的奇迹历程——《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最近我看了一套非常有趣的书《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获得了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这套书共有七本,从“淮右布衣”朱重八(朱元璋)开始,把明朝各个皇帝以及明朝重要历史人物都写了个遍。

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写史的书,但实际上这套书写的是人性,是人心。作者当年明月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因此从这套书中可以看到人性的善恶丑美。观古思今,人性相通,读明代之人物,思今世之人性,这是这套书第一个不同于其他史书之处。

这套书第二个鲜明的特点是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作者时不时调侃一番,让沉默的历史跃然纸上。比如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把帮他打天下的功臣都封了爵,作者把封爵比喻成铁券,但拿到铁券也不一定是好事,作者说:“因为据有关部门统计,拿到这张铁券的人80%以上都会由朱元璋同志额外附送一张阴曹地府的观光游览券。此外还附有特别说明:单程票,适用于全家老小,可反复使用,不限人数。”

这套书的第三个特点是深入浅出。比如说在讲朱元璋废除丞相时,书中提到了分权制衡理论,这个看起来非常高大上的理论,经过作者简单的比喻而变得非常易懂。作者把皇帝与大臣的关系比作拔河,他们分别向自己的方向拉。朱元璋废除了宰相,于是大臣的力量遭到了大大的削弱,原本平衡的力量遭到了破坏。朱元璋把大臣们拉得东倒西歪,并宣布他们被解雇了,然后拿着那根绳子回家晾衣服,这样一些看似深奥的东西被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了出来,又清晰又透彻。

这套书的第四个特点,就是在写历史人物时,会全方面、多维度的评价一个人,不随波逐流,也不随便给人物贴标签,说的好人都完美无瑕,坏人都一无是处。比如对于喜爱游山玩水的皇帝朱厚照先生,大部分人都认为他昏庸荒唐,这也没错,他确实不是什么敬业的劳动者,但作者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希望自由自在度过一生的人,他一点也不残忍,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只是他身不由己的选错了职业。但历史证明,好人一般当不了好皇帝。作为人,他是正常的;作为皇帝,他是不正常的。悲夫,何苦为天子!

这套书是由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组成的,是由一个个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组成的,是由人间各种简单又复杂的情感组成的。读这套书时,你会感动高潮迭起,欲罢不能!

篇4、三百年的奇迹历程——《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我发现明朝的历史上有好多好多有意思的人。比如说聪明的张居正,精明的徐阶,“怠工”的嘉靖皇帝,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还有发明了鸳鸯阵、百战百胜的戚继光……而我最记忆犹深的不是他们,而是一个小人物,他就是明代第一号奇人——海瑞。

海瑞自小刻苦学习,也不和其他孩子玩耍。因为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他的妈妈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上学,所以海瑞就认准了一条道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他智商实在不行,二十八岁才考入县学,三十六岁才考中举人,接着他又去考进士,可一年又一年,海瑞一次又一次的落榜,最后到了四十岁,他还是考不中。算了,去做教谕吧。

教谕在那时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在现在算是个福建南平县的教育局长,丝毫没有油水可捞,《四书》《五经》就这么几本,习题集、模拟题连点影子也见不着。可是海瑞根本不管这个,也不收礼金,也不为难学生,也从不因个人好恶惩罚学生,所以学生们都很尊敬他。

比起那些像严嵩那样官又大又腐败的人来说,海瑞虽然是个不入流的、芝麻点大的小官,但他是清廉的。

作为一个教谕,他的工作十分认真,也干出了成效,于是他被福建的学政向上推荐了。随后他连升六级,当了浙江淳安的知县。

海瑞一上任就废除了淋尖踢斛、银两火耗等灰色收入的陋规。他发布了规定,除了朝廷俸禄之外的钱都不准收。开始大家都不信:我们不收,你也不收吗?但他以身作则,自己从不坐轿,步行上下班。海瑞的一生名垂千古。

希望在现在,多一些像海瑞这样的清官,少一些贪官污吏,这样社会风气就会得到净化,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篇5、三百年的奇迹历程——《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结束了吗?结束了,真的结束了吗?没有。

是的,从技术角度讲,这篇文章已经结束了,可我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出它,不仅是历史。

我所述说的除了历史,还有很多东西,他们的名字叫做权利、希望、痛苦、愤怒、犹豫、冷漠、热情、刚强、软弱、气节、度量、孤独、残暴、宽恕、忍耐、邪恶、正义、真理、坚持、妥协、善良、忠诚。

足够多了。

是啊,在生活中,我们也许会愤怒,也许会坚持真理,可是人们往往更喜欢妥协、忍耐的人,所以我们要有气节,但这在我们更多的是要妥协,要圆滑。

这套《明朝那些事儿》共分七册,分别是《洪武大帝》《万国来朝》《妖孽宫廷》《粉饰太平》《帝国飘摇》《日暮西山》和《大结局》。其中讲述了元末农民起义中的最强者朱元璋(原名朱八八或朱重八)开创了大明帝国到明末中的276年历史,对其中的大人物,小人物,文武百官和广场斗争以及边疆斗争进行了着重描写,让历史活了起来。当年明月用了小说的手法,准确生动地还原了历史原貌,多一字是狗尾续貂,少一字是言犹未尽,文字表达浑然天成,近乎十全十美。

在这明朝276年里有千千万万的人物,可我最敬佩,也最喜欢张居正。(原名张白圭)他虽然生活在条件较好的家庭里,可以能看到平民人们的困难;他虽然看见了人性的丑恶,但他依然相信光明;虽然他只有七品的宫位,但他依然不畏强权;(严嵩、严世蕃)虽然他之后又身居高位(首辅)可从他不压迫百姓;他虽然成为了一个圆滑的政治老手,可他一直不忘初心……这些都是令人敬佩的呀!对于他,我无法评价,只能引用原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还活着,可他已经死了,世间已无张居正”。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气节,因为人性的根本。也可以去溜须拍马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不忘初心,才是人生的根本。

其实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和对家没贡献的人只有一线之隔——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干实事,对国家没贡献的人不干实事。

当我真正读懂了张居正,读懂他的经历,他的感情,以他的选择,我才找到了一个答案,一个让人宽慰的答案。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失去,不因权势而凋亡,这也是我以后要干的事。

我以后一定要坚持真理,不忘初心,那是不让人性泯灭的唯一选择!其实,人活在世上只不过就是为了钱、权、名,可是一但选择了前行的路线,哪怕前方有多危险,都回不来了,等待你的,都是死亡……

因为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篇6、三百年的奇迹历程——《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应昊成

在我一开始看历史书时,对它非常不感兴趣,认为它非常死板,一点儿也不好。而《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思想。

《明朝那些事儿》这一套书用了非常幽默的语法向读者说明明朝从兴起到灭亡的一连串的故事。我计算了一下,明朝历经十六代皇帝,276年,可以说是一位大寿星了。这十六位皇帝,分别是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神宗朱翊钧、穆宗朱载垕、世宗朱厚熜、思宗朱由检、熹宗朱由校、光宗朱常洛、宣宗朱曕基、英宗朱祁镇、景帝牛祁玉、宪宗朱见深、孝宗朱诂樘、武宗朱厚照。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了。他冷静而不慌张,又用兵如神,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在这乱世中存活下来,并且建立一个伟大的朝代——明朝。在这位明君的治理下,百姓安乐,政治光明,不亦乐乎。他还治定了严格的法律,将贪官污吏一网打尽,全部处死,不过有一些忠臣也被杀了,真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不过幸好后来的朱亮炽及时改正了这个大错误,不然没有人想当官了。

这本书既让我认识到了历史,又写的很有趣,真是一本好书啊!

篇7、三百年的奇迹历程——《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这本书是我没事翻书架时,偶然找到的一本书,我当时就来了兴趣,刚翻看几页,就被作者风趣幽默的话语吸引了。

这本书讲的就是朱元璋前期的一些事情。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朱元璋的原名为朱重八或朱八八,因为当时农民的名字都是按出生日期定的,如,朱元璋的爸爸:朱四五,他爷爷:朱初一,但是他觉得不好听,就改名为朱元璋,谐音是诛元璋。璋是一种武器,所以意思就是消灭元朝的利器。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军事才能,他遇事果断,让朱元璋能在危险的情况下做出最正确的判断。他也非常冷静,让他有了准确的策略。朱元璋也非常相信自己,比如某场战斗中,其他的人都认同是另一种方案好,可朱元璋却一直认为自己的方案是最好的,果真,用了朱元璋的方案大胜。当你引领大军作战,当百万生灵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当你只有一次尝试机会,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朱元璋却在关键时刻毫不紧张,他相信他的决定,是自信让他一步步靠向皇位。

《明朝那些事儿》壹,启发了我对历史读物的兴趣,推荐大家可以读一下。

篇8、三百年的奇迹历程——《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就如一层层阶梯,你懂得的越多,楼梯上得就越高,眺望的视野就越大,特别是读名人传记、游记、名著和历史故事系列书籍,更如插上翅膀遨游了时空。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可不是你随随便便能从自家小书丛中找出来的。没错,这类书晦涩生硬,内涵浑厚,但又令人无法释卷。因为在我看来,其中最为精彩的就是历史了,在历史长河中你会发现许许多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明朝那些事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在被燕王朱棣夺位后,他又何去何从呢?或者就是在眀仁宗朱高炽的死讯几乎是同时传到太子和朱高煦那里的,可为什么朱高煦在进京的必经之路却没有遇到太子。可他回过神来时太子朱瞻基却早已做好继承皇位的准备。难道是他毒杀了他自己的父亲吗?还是当时他已经找人预知过未来了呢?

如果你看了这本书,你心中的些许疑问,有可能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读这本书之后,就发现这一切原来是那么的简单,第一个问题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去了哪?”这个问题了。有三种假说,第一个自焚说,也就是建文帝携先皇后马氏跳入火中后失踪;第二个是隐居说,隐姓埋名,浪迹江湖,漂洋过海,不知所踪;第三种是出家说,化了妆从暗道逃走,后加入佛门,一心向道。当然在这之中我比较认可的就是出家说了,第一个原因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出版的《致身录》一书曾有记载,建文帝在破城之日万念俱灰想要自杀,这个时候一个太监出来跟他说高祖驾崩的时候留下一个盒子,说大难之时可以打开,而他们把箱子打开发现里面的东西一应俱全,包括和尚的度牒、袈裟,甚至有十两白金,更让人称奇的是,还有朱元璋同志的亲笔批示,指示了逃跑的路线,于是建文帝一干人就逃出升天。这点我倒是比较认可的,因为《致身录》是在万历年间出版的,是明朝当代的,这就说明它的史料真实性高,造假的可能性低。第二个原因是,朱元璋这个人就比较奇特,喜欢不按套路出牌。他跟其他皇帝出生的时候就不太一样,天象异常,虽出生于草莽之家,看似要当一辈子和尚了,却在历经磨难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活成一部传奇,靠的正是他的大智大谋。所以,朱元璋很可能已经料到这一点,因为在前几章里有说过朱元璋曾经问过朱允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叔叔们造反,他应该如何应付这个时候,作为特别聪明的朱元璋,绝对就想到这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说他绝对有想到这方面,给朱允炆以后逃脱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我比较赞成出家说。

当然这只是根据我的自我见解去表达的一个事实,如果你还想继续往下揣摩,继续探索,去继续挖掘历史中奇特的瞬间的话,那么你可以去看一看这些书。

篇9、三百年的奇迹历程——《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本学期我读了许许多多的书,而最令我痴迷的就是《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了。

这本书拨开层层历史的迷雾,讲述了朱元璋历经坎坷的一生。从朱元璋出生时天降异象,再到朱元璋出家为僧,慢慢的,朱元璋又变成了一位红巾军,他战胜了陈友谅,张士诚,率领大军打到了北平,终结了大元王朝,又到最著名的两起案件: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最后到了朱元璋去世那一刻。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作战时所表现的军事天赋了吧!在这场战役中,群星四起,有足智多谋的刘伯温,勇猛无敌的常遇春,徐达,汤和,还有勤勤恳恳做后勤工作的李善长。这些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但是人群中最闪耀的,是朱元璋,在这场战役中,他展现了惊人的军事天赋,合理的命令,合理的人选,以及合理的选择…要知道他是一个不大识字的人,他没有读过兵法,这些都是他的天赋,依靠他的判断做出的!他是人群中最闪亮的那颗星,也只有他才能赢下这场看似不可能赢的战争!

在这本书里,我觉得他最大的用处并不是能让我们理解什么,而是让我们去了解历史,理解明朝,读完这本书,我似乎就能感觉到当时的人民,当时的汉人是多么的痛苦!我们是有多么的幸福!我们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让它转眼间从我们的指尖划过…

篇10、三百年的奇迹历程——《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历史这一学科在大多数人眼中都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更不用说了解这渊源流长的历史知识。但《明朝那些事儿》却用生动有趣的文笔一本话剧似的向你缓缓道来明朝这200多年的波谲云诡。

作者当年明月在20多岁时已完成这套书,可谓才华横溢,他在史料的基础上加入了小说的写法,文笔相当风趣幽默。在当今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背景下,枯燥高深的文学作品很难使年轻人停下脚步去细细阅读文学作品,作者以这种新型的文学风格来续写历史,这也是极其吸引我的一点。

成大事者,从不言弃。孟子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这段话来形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再合适不过。朱元璋家境贫寒,三代都是贫农,年轻的朱元璋曾穷到连为父母入土为安都做不到,他只为了一口饭,只为能够活下去!但动乱的社会并没有实现他这个小小的愿望,他只能投奔到皇觉寺,当起了和尚。在这饥荒年代,他四处化缘讨饭,遭受冷眼对待,却因此开阔视野,交识各路的豪杰。长期的困难生活最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力。

毫无疑问,随着压跨元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来临,民间早已苦不堪言,起义也随之而来,而经历一切苦难的朱元璋,早已不是那个无助地看着父母死去的孩童,任人打骂的杂役,他早已武装起自己的心灵,他加入了起义。反抗,只为生存。

朱元璋凭借着自己一身的本领,过五关,斩六将,在这危机重重的夺权大路上,幼小的心灵根本无法存活。是的,世间从来就没有天才,只有努力不息的有志之人。成大事者,从来都不是轻言放弃的。当我们还在苦难面前犹豫着是否放弃时,不妨想一想朱元璋,荆棘带刺,但与他相伴的,还有芬芳的花。

如果说朱元璋在开创功业路上面对苦难从不言弃,那么杨涟在守护这功业中也凭借着道统这一信念面对邪恶时也从不言弃!

一身忠骨,何惧邪恶!万历期间,魏忠贤被选入宫做了太监。至此,魏忠贤开启了他专擅朝政的道路,此时的魏忠贤早已是权倾朝野,从一个文盲混混晋升为左右皇帝的九千岁,他的双手早已不知沾满了多少忠骨的鲜血。朝野中从内阁到六部,布满了魏忠贤的爪牙,一群学而无术的混混,妄想统治这社会。书中如此描写魏忠贤“做了一件坏事,却绝不会后悔愧疚并为之感到无比光辉与自豪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坏人,一个纯粹的坏人,一个坏得掉渣的坏人,魏忠贤就是这样的一个坏人”

一个权倾朝野坏到彻底的奸人,有人会选择屈服为巴结他修筑所谓宗祠,有人却选择拼了命都要终结这样的时势。杨涟无疑就是后者这样的人,他坚守着自己的道统。杨涟上书写下青史留名的檄文,弹劾东厂提督太监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真实可信,字字见血。当杨涟呈上这封檄文时,就已明白这封信肯定会落在魏忠贤手中,果不其然,当目不识丁的魏忠贤命人读这封信时,自以为无人能敌的魏忠贤陷入了极度恐慌,双手颤抖。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皇帝的文化水平居然和这位魏公公差不多,他竟让魏忠贤读给他听这封信的内容。结果不尽而知,魏忠贤逃过一劫,而杨涟却身陷囹圄,万劫不复。杨涟在昏暗的牢房里遭受惨无人道的迫害,他在最后的日子里写下一封遗书,当看守发现这封遗书时,看清内容后,他不再想交出去请赏,而是留住这封信以赎罪过。看吧!正义还尚存世间!遗书写道“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何憾于天,何怨于人?”“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与我自有哉”。杨涟,一思尚存,此志不懈。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不会缺席。风光半世的九千岁,在凄冷的寒风,孤寂的夜晚中自溢身亡。杨涟得到的谥号是“忠烈”,一生忠骨,又何惧邪恶?没有生而英勇,只能选择无谓。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不仅有描写皇帝、大臣,还有廉洁,衣服布满补丁的小官——海瑞、年轻时才华横溢,晚年潦倒收尾的才子——唐伯虎,更有走遍中国山河的徐霞客。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最深的体会,莫不过于再成功的人,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正如作者所说那般在未来的日子中,我们不能丢失的一个叫良心,一个叫理想。

篇11、三百年的奇迹历程——《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刘子乐

《明朝那些事》是由九部书组成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从朱元璋开始至明朝灭亡的300年历史,是通俗易懂的明史。此文作者明月,将此书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九部书中,我最喜欢第五部书《内阁不相信眼泪》。此书主要讲了内阁之间大臣相互结党,相互斗争,而皇帝嘉靖只负责当“裁判”,让谁走谁就走。明代第一大奸臣严嵩和他的聪明儿子严世蕃打倒了许多人,最后当上了内阁首辅成立了严党,开始无恶不作,闹得民不聊生。“人之初,性本善。”严嵩,本性善良,但几经磨砺竟“醒悟”利益至上,之后就迈向了奸臣这条路。

这时,一个叫徐阶的青年,在心里立下了一个志向:瓦解严党,造福人民。任官场几番沉浮,志向依然不变,一次皇帝的卧室被火烧了,需要住的地方,严嵩心不在焉地说了一个之前是牢房的南宫,徐阶却推荐了另一个宫殿,皇帝听了连连点头,说了严嵩一顿。从此以后,徐阶老是占上风。最后徐阶终于瓦解了严党。

读读《明朝那些事儿》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安下神来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苍凉,你会发现你变的更成熟了。

篇12、三百年的奇迹历程——《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明朝,是一个变化多端的朝代,是一个十分离奇的朝代。从起始到灭亡,一切都是那么怪。

第一阶段,明兴(1328——1398),朱元璋建明。这个阶段,元末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名将辈出,各地农民相继起义,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和陈友谅,与元决战。元原本以为这个人只是想在战争中捞点好处的乡巴佬,元朝也太蠢了,你看看,元官吏的压迫使朱元璋家破人亡。朱元璋选二十四名将,其中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周德兴、汤和等人。一举攻破大都,元灭亡。朱元璋杀开国功臣,又经历了蓝玉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一并称为“洪武四大案”。朱元璋用自己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战胜了所有的竞争者,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直到他遇到了最后一个敌人——历史规则!

第二阶段,明盛(1403——1449),这一期间朱棣起兵造反,史称“靖难”。除此之外,他还北征了蒙古,打败瓦刺,平定安南,国力日渐强盛,又做了两件大事,即修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先讲永乐大典,此书共3亿7千万字,它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它绝不仅是一部书,而是一座中华文明史上的金字塔,是文化传承、自强不息的精神。再说说郑和下西洋,郑和与西洋各国建立了良好关系,虽然彼此之间的生活习惯不同,国力相差很大,但大明没有对这些国家另眼相看,它以自己的文明和宽容从心底征服了这些国家。

第三阶段,明衰(1465——1627)。这个阶段是中明三大征的发生时间,第一征土木堡,第二征京城保卫战,第三征朝鲜保卫战。这三征使大明元气大伤,晚明的灭亡无法避免。还有内斗,这期间有六名天才角逐,分别是徐阶、严世蕃、陆炳、杨博、高拱、张居正,徐阶等死了陆炳,除掉了严世蕃,却被高拱一竿子打翻,张居正又用一记黑枪结果了高拱。还搞出来个四党之争,齐、楚、浙三党形成联盟,东林党和三党僵持不下,直到汪文言的出现,汪文言以布衣之身,操控天下,最后,汪文言把三党拆解并逐个击破,东林党胜利了。

第四阶段,明亡(1627——1643)。现在的明朝,战乱纷飞,官府疲于应付,全国大部分经济萧条,各地人民纷纷起义,重现元末景象,六个猛人被派去镇压起义军,最后奄奄一息的明朝被李自成击败,女真入关,自立国号为清。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明朝灭亡的起因有很多,有人说万历,有人说天启,有人说嘉靖,说法不一而足,但原因是官吏无能、经济萧条、皇帝不管事等等。但它还是一个十分诡异的时代,比如建文帝丢帝位后死没死等一系列谜案,明朝这个朝代,非常诡异,也非常伟大。

后记:《明朝那些事儿》共九部:《第一部·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第二部·朱棣:逆子还是明君》《第三部·太监弄乱的朝代》《第四部·妖孽横行的宫廷》《第五部·内阁不相信眼泪》《第六部·帝国,风雨欲来》《第七部·拐弯中的帝国》《第八部·人间再无魏忠闲》《第九部·1644最后的较量》。

篇13、三百年的奇迹历程——《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十分有意义的书,《明朝那些事儿》第五部。看完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事情要努力、沉着冷静、认真思考,遇到困难去反抗、拼搏,要用自己非常优异的学问去付诸行动,做到知行合一,百战不殆。

这篇文章讲到徐阶用自己的智慧打败了严嵩,成为了明朝帝国的实际管理者。三十多年前嘉靖皇帝在柱子上刻下“徐阶小人,永不叙用”的字样时,绝不会想到这个所谓的小人将变成如今的“大人”。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势力将压倒世间的所有强权——包括皇帝本人在内。徐阶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沉着才会变成对明朝有着极大贡献的人。是啊!只要你付出努力,你的生活就像是神来之笔,多姿多彩。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以努力和认真思考作为准则来鼓励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我会跟随语文老师的脚步去遨游书的海洋,邂逅诗仙李白,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遇见诗圣杜甫,感同身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我还会跟随着数学老师去探寻数学王国的奥秘;和计算机老师走进神奇的网络世界,学会做ppt、学会在电脑上画画,在虚拟世界做一个“王”。这些都离不开像徐阶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付出千倍于别人的努力,就像话剧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辛勤的汗水,怎么能有舞台上精彩的演出。

我觉得我也可以胸怀大志,我也能成为像徐阶、王守仁那成样功的人,能为国家能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我想我长大了以后,能像马云那样有自己的帝国;我也会细心努力地工作做好,悉心照料将我所期盼的事业办的有声有色,绚丽多姿。

这本书所写的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曾流着心酸的汗水,真是让我们受益非浅啊!

篇14、三百年的奇迹历程——《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历史,原本并不是沧桑厚重的,只是因为时代的步伐给他们蒙上了一层不可知的阴影和轻纱。用幽默轻快的笔调,叙述一个长达百年的历史和封建王朝,这也许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的魅力吧!

初次品读这本书,我还没有感到多么的惊奇。平淡的语言,朴实的介绍,有点讽刺和幽默性质的历史背景和故事,让人们感到:这仿佛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本充满幽默充满喜剧色彩的故事书吧!但是在细细品读,文中的人,文中的事,每一件历史,每一件文物,其实都在“戏说”之中为他们戴上了一个金灿灿的光环,代表了历史的沧桑,更代表了历史的厚重。

书中对人物的描写也是别具一格。他并不拘泥于其他历史书,那种古板的介绍:先是对人物的生平,背景,作了一一介绍,然后再开始逐字逐句地引出事情的原委始末。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介绍一个人物的时候,没有过多的介绍他的经历和背景,而是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他所经历的大事,以及带给人们难以忘怀的精神企盼等等。

令人难以忘怀的便是书中所介绍的王守仁了。王守仁原来在朝廷为官,但是后来因为参加政治,所以不慎被贬到了一个偏僻荒凉的地带。他非常熟知这里的地貌地形,以及这里常年都多强盗多小偷,治安非常的不利!但是他却毫不气馁,希望用自己的精神内涵来感化这里的人民,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为了这样,他苦心钻研了近七载,终于在第八年的时候,研究出了一门震惊古今中外的学科——心学,就是“知行合一”的理论,将中国古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此,他也获得了心学之父的美称。

其实这个故事带给人的与其说震撼,更不如说是一种敬佩,一种赞扬。能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投入到科学,以及精神世界的研究中,是不易的,也是不平凡的。

《明朝那些事》用轻松愉快的笔调,在人们的心目中塑造了一个让人回味无穷,却也不舍放下的明朝世界。细细品读,方能品得其内在底蕴!

篇15、三百年的奇迹历程——《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描述了明朝从建立到毁灭,由盛到衰的全过程。我最佩服的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永乐大帝朱棣。

朱元璋原本立朱标为太子,继承皇位,可朱标不幸病死。这时本该改立朱棣,可由于朱元璋偏爱朱标,就立了朱标的儿子他的皇孙朱允炆。于是有了后面的“靖难之役”,朱允炆被迫逃离皇宫,流浪民间。朱棣的江山是从自己的亲侄子手中抢来的。由此可见,他是个心狠手辣的人。

历来太子上位为了坐稳江山都要削藩,朱棣也不例外。他把自己兄弟的实力一个一个削弱,然后开始了几十年的统治生涯。

朱棣一生为国家做了三件伟大的事:修书、迁都和远航。

盛世修书,朱棣下令要修一本涵盖古今,包容万象,蕴含一切知识财富的百科全书: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上千人的编纂队伍,花了四年的时间,终于修成了一部五亿七千万字的《永乐大典》,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朱棣所做的另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就是迁都。今天的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这一切就就源于朱棣的一个决定:他为了控制北方边界,保证国家安全,不顾大臣们的重重反对,把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换来了北方边界几十年的安宁。由此可见,朱棣是个做事决绝、果断、有判断力的人。尽管绝大部分人反对,他仍然能坚持自己的抉择,而且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中国强盛,万国景仰,是历来皇帝的梦想。在朱棣的全力支持下,郑和肩负着威服四海、胸怀远人的使命,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出航,也开始了他做为航海家波澜壮阔的一生。从1405年到1430年,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他们将中华民族的先进科学文化成就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促进了明朝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的和平交流。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此后明朝政府再无此类外交活动,到清朝更是全面海禁、闭关守国。

明朝在朱棣的统治下,成为了当时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朱棣也许不是一个好人,却是当之无愧的好皇帝。

(0)
元安作文小编元安作文小编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