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起初刚读完这本时,我对故事的内容小小地嗤之以鼻,以为这只是作者以自己的角觉写的一部励志小说罢了。因为我坚信这样的故事情节,在现实社会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一个女孩撇下病态的家庭,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并且越来越成功。
当我偶然间得知这本书的故事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时,我简直瞠目结舌。然而,当回过头来仔细研究品味标题,豁然发现“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不正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本书的内容吗?
鸟——决心
孩子们不上学,甚至是出了车祸也不就医,整日跟着父亲在废料场干活,并且为臆想中的世界末日而准备装备。这样戏剧性的内容,谁会想到这是发生在现代的事?可它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了塔拉身上。
但是,塔拉哥哥的离去给塔拉的人生带来了转折点。她开始为了上大学而拼命读书,尽管父亲十分强烈地反对她,故意安排她做许多无厘头的工作。可这终究没有磨灭掉她要去上大学的决心,就像那句话所说的:虽然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是的,一个人的决心,便决定了你到底是像一只鸟一样飞往自己向往的世界,还是像家犬一样缩在困住自己的角落里,而塔拉显然是坚定不移的前者。
飞——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塔拉拼尽全力考进了杨百翰大学。然而,她接下来面临的才是真正的考验。因为长期笼罩在父亲为他们构造的环境之下,塔拉连很多生活上的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这导致她各科的学习十分艰难。糟糕的家庭背景和狭窄的知识面不停地给塔拉带来各种各样的挑战,没有人告诉她该怎么做,她只能不停地摸爬滚打,不断地接纳和理解新的事物。
所幸,他靠在特殊环境成长而形成的不同的看待事物的方法,最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考进了剑桥大学,并且获得了奖学金。之后,她便彻底抛弃了那困扰自己十七年的病态的家庭,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塔拉蜕变成完全拥有自我主观思想的人,从一开始的“愚笨”到最终的“卓越”,不断的自我努力就是搭载这两种不同境界的的唯一桥梁。
山——梦想
拥有了梦想才能拟定自己奋斗的目标。塔拉的梦想是什么呢?表面上是逃离家庭扭曲的思想禁锢,实际上是对新的自我的期待和追求。
如果塔拉没有梦想,那么他的人生肯定就如她的姐姐奥黛丽一般无二,隐忍顺从,甚至像母亲那般一辈子任劳任怨,逆来顺受。人一旦没有了方向,那么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就如一只鸟,不知道要飞往哪座高山,那它之前所做的所有准备都是毫无意义的,人的成长就像是在浩瀚的海洋中独自前行,只有点燃了梦想的灯塔,航行的大道才会变得明亮而又清晰。可见,梦想对于人的成长真是无价的存在。
读完后,不禁回味,《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虽是一本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自传,但塔拉成功故事的背后,不也隐含着最通俗明了的人生道理吗?
篇2、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一位在17岁之前从未上过学的山区女孩,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的故事。
如果把她的生平经历简述为以上这段话,我认为是不公平的。塔拉·韦斯特弗,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山区。父亲经营一座垃圾废料场,母亲是草药师兼助产士。从小,她便在父母跟前帮忙干活,从来没有接触书本的机会。她的童年是充满汗水与心酸的。在她的家庭,七个兄弟姐妹,全在家里出生,没有出生证明,谁也记不得自己的生日,到了上学的年纪不去上学,即使生病也不去医院,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待在这个小山区里,与世隔绝。
在她的人生中,家人们经历过大大小小的灾难。车祸,烧伤,脑震荡……由于父亲的封建,他们不曾向医院求助,而是借助那一点点微弱的草药,等伤口自然愈合。他们相信,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无论是灾还是福,都只能默默接受,而不能违背。
塔拉慢慢地长大,她的观念逐渐发生着改变。父亲说的话不再铿锵有力,她慢慢开始反抗。哥哥泰勒已经通过自学考入大学,从此离开了这个家庭,过上了父亲所排斥的,与他们截然不同的生活。这让她更加好奇,外面的世界是否真的是父亲说的那样不堪?
好奇与向往,开始在她心中蔓延。她意识到,只有通过学习才有可能离开这里,去到更广阔的天地。教育,唤醒了塔拉。于是,她开始自学。这一切并没有想象www.yuananren.com中的那么简单,一个从未上过学的女孩,现在想要通过自学超越同龄人,在旁人看来,简直是痴人说梦。而且她并不像我们一样能用尽全力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这对她来说太过奢侈。她还要帮助父亲干活,所以只能依靠自己那一丁点休息的时间偷偷学习。
她的努力配得上她的成功,终于,在她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收获了一个奇迹——杨百翰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她成功了!
在我看来,她真的很勇敢。她有背叛泥土的勇气,从不自卑,绝不骄傲,只是不动声色地改变自己。从那一刻开始,她就注定不再与父母同路,她要去奔赴自己的人生。这正如书名一样——像鸟飞往你的山。
在这本书中,塔拉极力掩饰自己的成功。她不希望别人看到的只是她光鲜亮丽的一面。她想告诉大家,她这一路走来有多么的不容易。成功的路上,有太多的荆棘与困境。教育,使她重塑了自己的人生,遇见了另一个自我,可这却面临着与家人决断,她变得孤独而无助,整夜梦魇尖叫,半夜醒来,竟发现自己孤单一人赤着脚在街上狂奔。这或许就是“背叛”的代价。
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不是因为它有充满神秘感的书名和耀眼的装帧设计,而是缘于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山区女孩真实的生活图景。在塔拉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可以通过教育重塑自我,这让我深受感触,我想拥有像塔拉一样的勇气,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永不放弃,绝不妥协,坚定地做自己。
篇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
——题记
拿到书,就看到“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与封面上铅笔样式的群山、山中欲振翅高飞的女孩相呼应。带着好奇四处查阅,才知道这个译名来自《圣经》,有“逃离”和“找到新的信仰”两种解释。想到故事里,“我”在十七岁时考上大学,终于“逃离”了闭塞的小村庄和充斥着强迫、迷信、暴力的家;“我”也在上大学后遇到并慢慢接受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渐渐改变自己的想法,最终找到“新的信仰”——自由、爱和平等,觉得封面大概是暗示了故事的情节。
重读时,注意到“鲜血和羽毛”一章中,“我”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最终没有通过期中考试,一段乍看之下稍显突兀的插叙点亮了压抑昏暗的“现实”——一年冬天,“我”的哥哥卢克在牧场上发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猫头鹰,母亲虽然嘴上抱怨,但还是为它清洗伤口。猫头鹰在一段时间后醒来,休养了几周,尚未痊愈就变得焦躁不安,“我们”只得将它放生。“我”的爸爸说“它和大山在一起比和我们在一起更好”。之后,“现实”也有了一抹亮色,爸爸一改往日的严肃、易怒,温柔地安慰“我”:“会没事的”。
是的,鸟无法将人带至山顶,人对山顶的风景亦无好奇,甚至无法理解鸟的飞行,二者间有多深的沟壑,但人仍会在鸟跌落时为它疗伤,以期鸟的再一次振翅。原来思想的差异不会影响亲情,只是影响了同理心的深浅。
在这段插叙以及之后的情节里,我看到了那位原教旨主义的“偏执狂”父亲的另一面:通情达理,温柔和蔼,同时深爱着家人。面对自己由废铜烂铁铸成的童年,“我”仍然是两面看待,而非全篇指责。这大概也得益于“我”的大学学习吧——童年时,“我”受父母影响,偏执地认为政府、学校、和医院都“有悖上帝”,无法也不能两面地看待事物。若是童年时的“我”站在了和现在的“我”一样的角度来写这本书,这些片段也许不会出现。
“我”学会飞翔,看到山容百兽、海纳百川,对家人的愤懑化为遗憾、同情。之前的雷雨天气过去,回头看时,不过如此。
这段插叙的内容也很有意思,正好呼应了标题和“我”当时现实中的处境。最后,我也和父亲说的一样,飞向属于自己的山,没有与家人和解,却仍包容家人的观点。尾声时,“我”虽然回到了曾经的家,看到了久违的巴克峰和贝尔河,却再也不会真正回到家人中间,再也不会真正认同“公里学校是政府引导孩子远离上帝的阴谋”“草药会帮你把体内的抗生素排出”之类观点。这大概就是教育的价值——“我”的没有受过教育的家人们难以容忍“我”的蜕变,“我”却可以包容他们的狭隘、落后。
须知山林广阔及其中艰难险阻,须有山林般广阔的胸襟,才真正能飞往属于自己的那座山。
返回封面,中文译名下方有一个字号更大的英文单词,“Educated”——这本书的原名,字面意思是“受过教育的”。什么是“教育”呢?那是能让我们如自信的雏鸟一般振翅飞翔的事物,一本书、一次谈话、一个想法……它让我们看到远方,懂得包容,让我们活得更积极、更有意义。
很幸运,我们受到拓展思想、深化同理心、开阔视野的教育,我们可知山林广阔,未来可期。
篇4、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没有人会逼迫你去成为什么人,如果你足够坚定。”
这部作品原版名称为Euducated有“受到教育”,“被教育”的意思。中文译名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代表着逃离,背叛与找到信仰。团队和塔拉核对许久,才找到如此符合充满爱的译名。
我思考过后,不由赞叹名字的精妙:我想塔拉找到了她的归属。
从来没有的是,它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霸榜80周,在其他各大畅销书榜都曾经排名第一。作者塔拉?韦斯特弗因为这本书被评为《时代周刊》2019年的“年度影响力人物”。爱读书的比尔·盖茨说,它是自己2019年最推荐的一本书。
没有一本书如此赤裸而真实,它诉说着,歌唱着,赞美教育的力量。它把事实推到我们眼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塔拉出生在美国西部的深山里。她和她的家庭与世隔绝,不借助任何外力生存——生病不去医院,那是亵渎神明;子女不去上学,那是违反宗教。她的家庭具有一切违反常理的举动。所有行为依靠着偏执,幻想和压迫,组建起塔拉完整而荒唐的童年。被兄弟欺凌,被父亲责骂,封闭在迷茫的内心世界里,塔拉不断坚定起自己的信仰。
值得深思的是,塔拉对这段的描述颇为平淡,这也正成为书目争议的问题之一。人的童年是无知的,迷茫的,甚至是无所适从的。塔拉听从了自己的内心,她无法分辨是非黑白,适当的留下童年记忆的空白。是整本书的点睛之笔,最为真实的地方。“童年并非不能造假,它奠定了我们的一生。”
塔拉在17岁之前没有受过一点教育。无疑,哥哥对她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不信塔拉能有如此明确的,寻找未来的方向。这个人生的决定充满了运气。也许只是因为她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加强,塔拉尝试逃脱这个牢笼,因为生活跟学习建立了桥梁。但也许从一开始教育就在塔拉心中埋下了种子,时间和挫折对她而言不过是坚定信念的推动力量,她逃出了大山深处的牢笼。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对塔拉产生了巨大影响。塔拉的家庭糟糕透顶,但如果不是这样,谁又能保证塔拉今天的成功呢?我相信塔拉一直没有改变,每当她踏进那个家门,16岁的那个她就又出现。塔拉从刚入学就被大家注意到其怪异之处,与外面的社会格格不入,花了多年时间、看过很多次心理咨询才逐渐适应外面的世界。因为父母的逼迫精神几近失常,处于抑郁崩溃的边缘,博二一年在学术上没有任何进展,差点没能获得博士学位。塔拉的哥哥泰勒因为受其爸爸的影响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泰勒的妻子花了几年时间才终于说服其同意给孩子注射疫苗。塔拉自上大学后的近10年时间都在与原生家庭做斗争,希望摆脱父亲的控制,希望做一个正常人拥有正常人的生活。
这是原生家庭对塔拉的胁迫,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以衍生多年,不断加深。是教育,让塔拉终止了闹剧。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为:教育。”
篇5、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郑好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如果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被束缚,无法拥有自由,终日活在父母和哥哥的阴影之下的,那还有多少人能够笑对人生?如果每个人从小被一对信奉摩门教的父母灌输各种古怪的观念,从小生活在大山里,那进入另一个世界后,还有多少人能重新开始,进击博士学位?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人都像鸟儿一样,有的从小拥有广阔的天空,而有些被笼子禁锢,可不管怎样,最后都应该回到那座属于他们自己的山。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就拥有一个和他人不同的病态家庭,家里有七个孩子,可他们的父母从来不送他们去政府办的学校上学,坚持自己教学,从来不带他们去医院看病,甚至有几个孩子连出生证明都没有,生病了就让母亲用草药医治。父亲坚信会有世界末日降临,他囤积石油和食物。在自己和家人遭遇车祸、烧伤、爆炸等灾难时,他想到的不是第一时间去医院,而是“你母亲会有办法的”,“这是上帝的意愿,我们无法逃避”。当然,远不止于此,她还要忍受二哥肖恩无止境的家暴。这样的生活,她过了十多年,她一直被禁锢在那个不属于正常世界的鸟笼里。
“极端宗教以及原始自然信仰,给你构建了一个严密自洽的世界。就如同从未睁开眼睛,我便以为这个世界本是黑色。如果我没有见过阳光,我本以为我喜欢的是黑暗。”我记得我曾看到过这么一段话。塔拉的人生估计刚开始就是这么被定义的,不过好在三哥泰勒房间里的唱诗班音乐改变了她。
当认识外面的世界后,没有人再愿意回到那个黑暗无光的家庭,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塔拉原生家庭在信仰观念上的荒谬,以及父母在哥哥对她进行家暴时莫名的袒护。这些被这个努力试着融入新生活新世界的女孩一点点的拆解,而拆解的武器正是教育。
教育让她用后面的十五年完成了对童年以及少年时期的救赎。有了反抗的底气,向着属于她的那座山峰前进,并一步步地向顶峰攀登。她就是那只逃离牢笼后努力弥补自己的鸟,她不再那么听父母的话了,开始相信外面的世界,甚至到了大西洋彼岸。
那只鸟长大了,她想挣脱出那个被黑暗笼罩的魔窟,早日长成让他人惊叹的凤凰。
一步步地攀升,让这个从未受过系统教育的女孩,看到了来自剑桥与哈佛的光,并将这两束光自豪地披在了身上。是教育改变了她,终于,她的父母也有了一定的妥协,并且依旧爱她。
塔拉在书最后这么写道:“它们是由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个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选择。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足以证明,教育对她的影响之大,是教育让她拥有了现在的生活,甚至从当初那个被哥哥家暴,被迫承认是妓女的懦弱女孩,长成了一个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依旧拥有高学历的成功人士。
这是塔拉的生活,可能离我,离我们都特别遥远。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能被拥有,也不应被别人定义。每一个原生家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印记,但这并不是我们沉沦的借口。生而为人,我们终究是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别人的。无论是雕琢取舍,还是拾遗补缺,只有认清和接纳真实的自己并不断成长,才会修得圆满的人生。
无论如何,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篇6、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滕欣怡
我们的生活在轮回——四季轮回,昼夜轮回——在永恒的变换中轮回,每完成一次轮回,就意味着一切未有任何改变。我曾相信我们一家是这不朽模式中的一部分,相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会永生,但永生只属于大山。塔拉在书中写道。
初看书题,觉得塔拉一定是一位成功学大师,与励志书籍没有任何的区别,而这类的书籍,总是以作者成功的经验与一帆风顺的人生对读者进行说教,毫无可借鉴之处。而读完书后,我才发现,你当像鸟是无畏,而飞往你的山是逃离。
书中的作者塔拉,17岁之前从未上过学,在考试时不会填涂答题卡,被监考老师认为是故意开玩笑,她出生在一个极其扭曲畸形的家庭中,从小在压抑下长大,哥哥肖恩,在塔拉长大后穿着裙子、涂着口红去参加派对时,用下流肮脏的话形容她,并出手揍她;父亲患有躁郁症和被迫害妄想症,曾经因为塔拉把电视关掉而自己无法打开对妻子大发雷霆,母亲只好缩着身子为狂躁的父亲修理电线。甚至,在这个家庭里,孩子们没有出生证明,根本不知道自己何时出生。
这个家庭太过无知,使得年幼的塔拉被迫去迎合这种畸形而成长。
这部作品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真实。没有隐瞒,没有故意展现的美好。塔拉的父亲不让孩子们去上学,认为那是政府的诡计,是他们想要把孩子带离自己身边的计谋。这些话再熟悉不过,在他们压抑孩子天性与主见时,只有一句:这是为你好。
约翰·斯图亚特声称:“许多个世纪以来,女性一直被哄骗,劝诱,推搡和挤压在一系列扭曲的概念中,以至于现在不可能再去界定女性的天赋和报复。”也许许多的女性受到的家庭教育是顺从,小时候顺从父母,顺从兄弟,顺从长辈,长大后顺从丈夫,而一切,都是无条件。虽然迈入新时代,但是女性的人格依然不断地被弱化,摆脱不了如此桎梏。从小顺从的塔拉,在男性主义的教育下,穿上裙子,就会被称为“荡妇”,从小便背负哥哥叫她“妓女”的骂名。在塔拉没有做错任何事的情况下,肖恩会把她的头摁入马桶,会把她按在墙上殴打,而母亲只会说,是她记错了,哥哥没有做错,这一切,都会在哥哥一句“对不起”中草草了事。在《再见,萤火虫小巷》中,多萝西,也有同样的经历,从小父亲殴打她,辱骂她,而母亲从不说父亲一句不是,而是转过身责骂多萝西。
在这般扭曲的生长环境下,塔拉从未放弃。她会感叹新环境的美好,在她的世界里,一切像童话一样奇妙,一切都闪闪发光,即使自己脚踩深渊,她看到的,仍是头顶的漫天繁星。在压迫下轻生或失去生活信念的女性太多了,在自己生命完结后,只成了男性主义者嘴边的“笑料”。但是塔拉,她以自己的力量证明了,“我,不会输。”从一个没有见过肥皂的小女孩,通过自己的自学与不断努力,考上了杨百翰大学,获得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儿时的耻辱通过自己被深深埋葬。这在我心中是最强的女性力量,在这条不断自我救赎的过程中,她没有因为否定、嘲讽而停滞不前。她最终做到了,她生活的价值,比那些自视清高的男性主义者,都要强上千百倍。
有人说,女性敏感至极,总是关注于一个悲剧的细枝末节,只为自己争取权益。那么,我们如果只关注一个悲剧本身,那么如同塔拉这样成长的悲剧会变成十个,一百个,一千个,从悲剧中成功救赎自己的也许只有塔拉一个,但坠入深渊的女性是则其余的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我曾经听闻一个男性读者评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是在“无病呻吟”,是无关紧要的事。但是,读完书后,我想说,如果从小从未上过学的是你,如果被长钉刮破腿后父亲若无其事,毫不关心你,你会怎么想。如果只因为这一个个利刃扎中的不是你,就是无关紧要的,那么,我真切地为你感到可耻。这本书掀起了一片争取女性权利的浪潮,我只希望,在不公平的待遇下,
女性能够无畏地争取自己的平等权益,使自己的羽翼变得不再血迹斑斑,勇敢地飞往自己心之所向的大山。
约翰·斯图亚特在探讨女性力量时还说过:关于女性力量,这是一个没有终极答案的问题。希望我们能够为了这终极的答案,勇敢去争取,点亮问题的尽头。
篇7、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金陈曦
这个暑假之前,我是一名小学生;这个暑假伊始,我是一名初中生。六年小学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当然也不乏遗憾与悔悟;三年初中生活预示着无限的希望,虽然也难免挫折和无奈。但无论前路如何,我都将勇敢面对,就像塔拉一样——扑腾着稚嫩的翅膀,越过千山万水,终将抵达那属于我的山巅。若问“温室里的花朵何以如此感慨”,皆源于《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连书名都折腾我够呛的书,又着实深深吸引了我的书。
观其封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硕大的“Educated”,一本关于教育的书?背景是一支铅笔,我想它可能有点枯燥!可是,我又隐约发现了笔头上的别有洞天——瘦弱的背影巍巍地站在古堡残垣,屡屡发丝在风中凌乱;远方一耸立的山巅,光线无法企及,在高处独自沉重着;层峦叠嶂的山浸润在倾泻而下的阳光里,阻隔了那小小的人儿和巍峨的山巅;顺着女孩视线的方向,成群结队的飞鸟义无反顾地飞向群山,隐没在光亮处,颇有凤凰涅槃的决绝!如此充满意境的画面,勾起我无限遐想,我如饥似渴地开启了阅读之旅。
阅读后方知,这笔于塔拉的意义——这支笔引小塔拉步入知识的殿堂,托举着她畅游知识的海洋;这支笔收录了大塔拉的学习历程,显现了她深邃的内心世界。塔拉的成才路是艰辛的,即使她幸运地得到了几个重要人物在关键时刻给予的帮助,但她自己承担了绝大部分的风险和挑战。反观自己,六年的小学生活,我着实为自己汗颜——不知曾几何时,妈妈成了我学习生活的主角,老师们是配角,而我自己则随心所欲地成为群众演员或者观众,虽然大家都宣扬的是“学生是主体”。分明是主体地位被侵占,但作为当事者的我却丝毫没有紧迫感和不安情绪,心安理得地按照既定的生活轨道迷迷糊糊地前行。也幸亏是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民主的氛围从不曾让我失去了什么重要的权利。如若生活得像小塔拉那般,我将如何自处?我是否有觉悟为自己争取?我是否有勇气挣脱束缚?我是否有能力翻山越岭抵达“我的山”?现在的我还无法回答,但今后的我一定会经常自省。
作者TaraWestover出生于爱达荷州山区一个虔诚的摩门教家庭,父亲不相信政府、不让孩子上学,哥哥肖恩有很强的控制欲和暴力倾向,塔拉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都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在哥哥泰勒的劝说下,没上过学的十七岁的塔拉在泰勒的辅导和自身的努力下考上美国杨百翰大学,并挣脱家庭束缚远渡重洋获取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这样的故事情节很容易让人们误以为这是一部励志成功学,但我不以为然。阅读此书,我感觉塔拉努力想淡化个人的成就,毕竟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英雄。但我深刻感知到,塔拉在传递一种理念——“逃离”与“追求”,逃离摩门教和原生家庭对她的束缚,寻求教育的力量并追求自己真正的信仰,努力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反顾自己,我的信仰、我的国家、我的家庭都无可诟病(至少理智状态下的我是这么认为的,因为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很舒心的),那么我是否就可以不用逃离、无所追求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逃离电子产品的牵绊,追求更好的自己便是我这个暑假的任务。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的推进,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不可忽视的是,它们同时也消耗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伤害了我们的视力、滋长了我们的惰性,甚至会有人因无法甄别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而误入歧途,自伤生命。多少次,为了刷抖音而与亲爱的妈妈恶语相向;多少次,为了玩游戏而将作业应付了事;多少次,为了拿到手机而翻箱倒柜,发疯至狂而不自知;多少次,为了网络充值而耗尽零花钱,赌徒心态而难自控。因为一方小小的手机,“母慈子孝”成了“鸡飞狗跳”,温馨的家充斥着怨愤的情绪,我急于逃离。在家人的帮助与支持下,我努力逃离“手机奴隶的被动”,全力追求“手机主人的主动”。这便是“我像鸟一样飞往我的山”的一段小旅程。
每个人遭遇的困境可能有所不同,但认清现状、作出抉择、迎接挑战、获取成功的历程则是大同小异。我将遵从曾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及时发现禁锢我前进步伐的束缚,尽早“逃离”;我将努力用知识武装我的大脑、开拓我的思维,尽早发现属于我的那片山林并全心全力“追求”,就像塔拉一样勇敢、果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