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青丝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通过斯诺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动荡时局中为争取民族解放而不畏牺牲的大义担当、与根据地百姓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鱼水情谊,和团结并带领人民群众革命到底的信念情怀。
这部电影讲述了八十三年前,一个美国记者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责任感,冲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冒险深入到被重重封锁的陕北小镇保安,对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亲眼见证了毛泽东和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迷人风采,并庄严预告:中国共产党及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矢志不移,追求真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红军领袖将领和普通人一样,或出生贫苦,或家境富足,却并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思想不断发生转折,逐渐了解和接触马克思主义,从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冒着被捕杀头的危险,从学生、士兵、农民成了旧世界的造反者。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他们凝聚在一起,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自己的一切。无论普通群众和红军战士,坚信共产党人带领他们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义无反顾地加入这支穷人的队伍,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斗!
不忘初心,永葆本色。无数革命先辈为了理想信念,流血牺牲,前赴后继,换来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这就是信仰,它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指弓|我们前进的方向,是一簇熊熊燃烧的火炬,汇聚无穷的奋斗力量!
篇2、《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昨天,我看了一部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非常受大众喜爱的电影,由同名小说改编,作者埃德加,斯诺用他的满腔热血,向全世界的人们描述出一个辉煌的红色中国。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把红色中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部影片中,红色中国全然不是想象的死板,紧张,这里有着好几百万的人民,而苏区的管理可谓井井有条,学校,工厂都有。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尽管在当时共产党被苏区外的国民党围剿压迫,苏区的生活十分艰苦,甚至连学校里的课本用的纸都是从敌方得来的传单,枪械更是从乾县府和的,但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老百姓仍然十分爱戴红军,我想这是因为红军不欺压百姓。反之,还帮百姓从大地主www.yuananren.com手中夺回了自己的土地。要知道在旧中国,土地就是劳动人民的命。红军可谓是人民的军队。试问,这样一支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军队,会有谁不去爱戴呢?
着这份对党忠实而又赤诚的初心,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因为对共产党忠心不移的信仰,坚信只有跟党走才能解放全中国,年轻的战士们才敢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堵敌人的枪林弹雨;因为对共产党忠心不移的信仰,坚信只有跟党走才能不再受压迫,让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年轻的战士们才会甘愿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换来一代代中国人的幸福生活;这就是老一辈共产党员们的初心。他们凭借着这份对党忠实而又赤诚的初心,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
篇3、《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红星照耀中国。
看到题目你是否会想起了红军,共产党是否脑海里浮现出好几个关于红军的故事?比如飞夺泸定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等。——题记
红军的那种精神寓意着不怕困难,勇敢向前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一个又一个的革命,先烈们,我认为长征精神是伟大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长征精神在现代也有,他就在我们身边,你想想你一定知道半途而废这个成语吧,长征精神就是为了让我们预防半途而废,不要半途而废。要一做做到底做好才行,当时国民党打共产党也不是被他们的小米加步枪打败了,一想起革命道路上牺牲的那些伟人,我就知道国民党为什么输了,因为他们输在了没有不怕牺牲不畏生死的精神和品质,再想一想当初国民党有那么多兵,而共产党的兵和人十分的少,但最后共产党还是取得了胜利,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民心,国民党肆意让官兵抢夺人民的财产,导致国民党失去了民心。
有一本书叫红星照耀中国,它的作者是艾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通讯员,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他只身前往陕北苏区,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同志这的方法,首次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红军和苏区的真实情况,由此创作了纪实文学经典《红星照耀中国》成为了世界,是世界报道中国红军的第1人1949年后斯诺的曾三次来访华访问,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
《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是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1步,采访记录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我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七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同志这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评价,由于其对历史的权威记录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他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被译成近20多种文字。
篇4、《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1936年6月,一个大鼻子的美国人跟着一个牵着骡子的脚夫绕过了一个黄土冈。他不时左右张望周遭的漫山黄土和山坡上零星的酸枣树,兴奋的像个孩子。
他就是我在电影《红星照耀中国》中见到的“施乐”先生,埃德加·斯诺。他是第一个在内战时期深入苏区报道“一个红色的中国”的人,第一个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有魅力,有希望,有前途的中国。
他在苏区待了四个月之久,得到了大批可靠的第一手的材料。他采访过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朱德,徐海东和其他的革命领袖。他们或秉烛夜谈,或在黄土坡上闲话,或在司令部里交谈。斯诺是兴奋的。这些他只在悬赏令上见过几次的“匪”正坐在他的对面!用这些材料,他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著作。
我早已读过原著,并且用书中的文字想象过当时的情景。虽然早已知晓情节,但这部电影依旧给了我很大的新奇感,包括崭新的未来和不堪回首的过去。
影片的开头,斯诺就目睹了日军侵略上海的暴行。“上海今晚被血染红”。他也亲眼看见了饿晕在地上的穷人,饿死在路边的农民,整个村庄中充斥着失去亲人的哭叫声和逐臭之蝇的“嗡嗡”声……
我没有看到一个有东方魅力的中国!斯诺面对沉迷在花天酒地中的国民党导游前,愤怒地摔门而去。
他去了哪儿?他去了苏区。
一个外国人,冒着生命危险,只为了一睹“红色中国”——“它”是怎样的?“他们”又是怎样的?在一个不眠之夜,他和向导胡金魁谈了很久。胡金魁告诉他:“每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可如果有一天,你……牺牲了,你会遗憾吗?
“为了革命牺牲的话,我不遗憾,”胡毫不犹豫,“我很光荣。”
他说出了所有共产党员的心声。
对一个人而言,精神上的财富远大于物质上的财富。也许苏区的物质条件远不如国民党,但苏区的每一个红军战士,他们都是精神上最为富足的人。他们有自己的至高信仰,并且愿意为之而不懈奋斗,甚至献出年轻的生命。
他们遗憾吗?不,他们问心无愧。他们能摸着良心说,他们为自己所立下的理想贡献了一切。正如保尔一般:“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月金秋,正是丰收的季节。斯诺在阵阵金色麦浪中挥手告别了陌生又熟悉的苏区。“这不像回家反而像……离家。”斯诺在日记中写道。
电影的末尾,毛主席与斯诺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弯腰向人民英雄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这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人眼里,也悄然湿润了。
红星照耀中国,也会照耀世界。
篇5、《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任斯玙
红色中国的经历,由埃德加·斯诺为我揭开,这个美国记者,见证了许许多多。
斯诺,一个热爱,向往中国的美国记者。1935年,斯诺来到中国做调查,红军友好地接待了他,他见到了周恩来,徐海东,彭德怀,以及早已被传牺牲的毛泽东。他在这里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访问,真正见识到了中国红军的勇敢,无畏与热情。
共产党的乐观与坚持以及国民党的凶狠都在其中表现了出来,从斯诺的眼神中,我看出了那份他对红军的敬佩与感激。我相信,红星,一定会照耀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世界!
篇6、《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红星照耀中国》这一部电影,说实话,感悟还是很深的。
这部电影,极度反映了在被蒋介石和各军阀的统治下,底层农民多么艰苦的生存环境,当外国记者施乐先生来到中国,想来寻找东方之美,但还未发现东方之美,就已经看到了农民们残不忍睹的景象:人们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也早已瘦成了皮包骨头,可以看出,在帝国主义与军阀的统治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一些大富豪,大地主坐拥农民的土地,用农民工赚来的钱去花天酒地,这也是让我们共同愤怒的一个景象。
当然,也不免会有人站出来反抗,毛泽东主席带领着红军,一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统治。他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打败盘库在村庄附近的土匪。并且当人们团结在一起,一起游行示威,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我也感到很自豪与感动,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蒋介石要上二十五银洋,不论是死活,都要抓回毛泽东的原因了。
等到电影的结尾时,年轻的毛泽东和施乐记者一同在天安门广场仰望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场景,着实令人感动。望着上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几个大字,我感到无比自豪,虽然那个毛主席只是一个演员,但我相信,这也是毛主席对未来希望的景象,人民幸福,国家安康。
篇7、《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红军,多么亲切的一个称呼啊!他们造福人民,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帽子上的红星成为红军伟大的标志,让我们记忆深刻,又有多少抗战英雄出自这颗红星呢!
下午的两节语文课,谢老师让我们观看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电影,影片主要讲了一位外国记者,先是看到国民党的残暴统治和腐败无能,开始了解红军,想探索一下红军是怎样的,并去到红区生活和记录了四个月,最后回到北平做了记者发布会的故事。电影中,外国记者在红军待的四个月中,渐渐喜欢上了红军,明白红军才是真正的革命军,他们才是真正地为人民服务,抗日的坚固力量,当他在记者会上讲话时,我的内心是自豪和激动的,因为他发扬了红军精神,并说道:“红军才是革命的主力量。”在外国人面前留下了一个好的印象,更是纠正外国人对红军的观念。以前他们对红军的观念就是“土匪”,还叫红军是“红匪”,不过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发布会,一定会改变对红军的概念的。
红军之所以可以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而且直到现在中国共产党依然存在,乃至于我们长大后也要入党,就是他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为人民利益提供好处,时刻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还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我想,红军帽子上的红星早已刻在我们人民的心中,早已成为我们心中的“红星”!
篇8、《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电影剧组创作灵感及素材就取自同名报告文学——美国记者斯诺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影片主要讲述的是1936年美国青年埃德加·斯诺冒险来到中国红色革命区域的的亲历见闻,在采访和见证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以及红军战士和苏区百姓的风采之后,斯诺以饱含激情的生动文笔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该书出版后轰动世界,使全球第一次了解到了彼时艰苦抗战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这一历史时刻电影《红星照耀中国》的播出,为广大党员寻找初心理清了思路、找准了方向。
通过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了解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的生平经历,我仿佛亲眼看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付出的艰辛,我知道了“真正的”红军的生活,我还知道了“红小鬼”,我又为那些经历战争和被白军剥削的老百姓深感同情,我“亲身经历”了那次的西安事变……《红星照耀中国》真切地让我们再次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进行革命的伟大光辉历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让我想到革命先辈们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厉害。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红军飞夺沪定桥。当读到二十几岁的战士作为先头部队冲到最前面,他们被敌军的机关枪扫射不幸中弹身亡,陆续从泸定桥跌落时,后面的红军又分批向前冲,最后取得了胜利。连作者斯诺都觉得这些红军行为不可思议。我自己也被红军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所深深震撼。我反问自己,如果能回到到当年飞夺泸定桥战争场景,敢不敢像当时的红军一样,舍生忘死?究竟是怎样强大的心理支撑,能让二十几岁的红军战士面对敌人迅猛的火力袭击,也无所畏惧的向前冲?
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因为对共产党忠心不移的信仰,坚信只有跟党走才能解放全中国,年轻的战士们才敢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堵敌人的枪林弹雨;因为对共产党忠心不移的信仰,坚信只有跟党走才能不再受压迫,让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年轻的战士们才会甘愿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换来一代代中国人的幸福生活;这就是老一辈共产党员们的初心。他们凭借着这份对党忠实而又赤诚的初心,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
可能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了战火纷飞的那些日子。但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还要发展,那我们青少年能做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铭记历史,对将来的祖国做出贡献。时代在变,但对党的初心不变、对党的信仰不变。
所以,茫茫人海之中,不要问我是谁,我是我们。也许我们不是满天星辰中最亮的一颗,但我们和许多我们一起,在努力燃烧自己,发出照亮人心的光芒。我们知道你正向我们走来,因为,你不是别人,你就是我们!最后《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电影非常值得看一看。
篇9、《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时光的年轮碾出辙印,顺着深浅的痕迹,我跟随斯诺的步伐,去寻觅那颗闪耀的红星。
一幕景缓缓呈现眼前,只见得满目疮痍。身着破旧麻衣的人们蓬头垢面,挤挤挨挨在残垣断壁间,凝洁的血痂布满面庞,衣服被厚厚的灰尘笼罩。有人恐惧无措的目光中含着乞求与伤痛;有人对着一旁的尸体不住垂泪,低声呜咽。斯诺感到震惊,我亦是。这是战争真正的残酷啊!
斯诺最初来到中国,为寻找东方的魅力,可他带来的那张白纸并没有记载想象中的绚丽美景,而是被鲜血染红,被战乱覆盖,这令他的内心五味杂陈。我加快脚步紧跟着他,正式开启前往苏区的旅程。
一路辗转颠簸,未曾停歇,斯诺太渴望见到毛主席,渴望见到“红色中国”。
眼前已是辽阔的陕北黄土高原,黄沙漫地,沟壑纵横,连绵不绝,满目的恢宏壮观。不知从何处传来一句悠长婉转的陕北民歌,响彻整片峡谷。红星便在这片土地上冉冉升起。
毛主席的身影在红星下愈来愈清晰。他热情欢迎斯诺,欣然接受斯诺的采访;他被国民党悬赏抓捕,却毫不介意与农民在大街上并肩而行。愉快地谈论些家常琐事;他居住在简陋的窑洞中,只有一件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却从不觉艰苦。他是坚定地高呼“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的不屈伟人,也是谈及逝去的战士而眼角湿润的感情深邃的平凡之人。
我在这次红色之旅中,又重新认识了这位百年间被无数人敬仰的英雄。
一路上,我见到许多“红小鬼”。他们昂扬向上,充满活力,他们骄傲地大声回答斯诺:“你不用为这件小事而感谢一个同志!”他们不畏艰险,英勇坚强,曾跟随红军一起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积极乐观、热情开朗。在被斯诺问及路程是否艰苦时,毅然笑道:“不苦不苦,有同志们在一起,行军是不苦的。我们革命青年不能想到事情是不是困难或辛苦,我们只能想到我们面前的任务!”我所见到的,是朝阳般喷薄而出的希望啊!
紧接着,我跟随斯诺到达战场一线,目睹了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无数战士在血泊中倒下,无数战士身上密密麻麻的伤痕又添了一道又一道。那些牺牲,那些伤疤,堆砌起红军的信念,燃起他们心底的家国情,换来红军一次又一次胜利,也为当地的人民赢得一方安宁。
如鲁迅所言“为中国革命而流血奋斗者,我都以为是同志,也以为是光荣的。”那颗闪耀的红星,是红军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铸成的。
跨越时光的列车即将到达终点,电影也接近尾声,我的思绪回到今日的新时代。嫦娥五号“可上九天揽月”,奋斗号“可下五洋捉鳖”;“复兴号”高铁风驰电掣;C919客机翱翔东海之滨,“北斗卫星”完成全球组网,“天问一号”开启探测火星之旅……在红星的照耀下,中国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书写下一个个传奇。
电影的最后,军帽上的红星在光芒中闪烁,铿锵有力的话语直击心扉——“红星照耀中国,也必将照耀世界!”
是的,无论如何斗转星移,无论多少铅华洗尽,那颗闪耀的红星将永远在历史洪流中熠熠生辉,照耀未来的征程。
篇10、《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THESTAROVERCHINA红星照耀中国”只见一行英文和几个大字出现在银幕中,正片开始。
之后我们看到斯诺不安而又激动地坐着火车上,我们的心也随之不安与激动起来,然后随着这辆火车和斯诺深入苏区。在去苏区的路上斯诺遇到了许多阻碍,但他冲破重重困难,访问陕甘宁苏区,成为第一个访问红色苏维埃地区的西方记者,写下大量通讯报道。
在影片中出现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机智冷静的周恩来、苏维埃掌权人物——毛泽东、红色窑工——徐海东……虽然他们都是被国民党通缉的人,但也像农民一样生活着。
影片中周恩来的戏份不多,但也足以表现他的性格。一开始遇到斯诺时,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斯诺交谈,这令斯诺和我们都十分惊叹。随后,又冷静的为斯诺规划好了九十二天的采访行程。一开始斯诺觉得九十二天太长了,可周恩来却说:“之后,你会觉得九十二天还少了呢!”不出所料,最后斯诺果然觉得这九十二天少了。
毛泽东,本片中戏份最多的人,苏维埃核心人物。当时,斯诺遇到毛泽东时大吃一惊,因为一个被国民党通缉金额最高的人正像一个普通百姓一样,在大街上同乡亲聊天。到了晚上,毛泽东向斯诺说了自己的身世。听完了毛泽东的事迹后,他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在毛泽东和斯诺的交谈中,斯诺曾缠着毛泽东,问他关于长征的事,可毛泽东觉得太长了,于是送了一首他自己写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虽然毛泽东自谦这是一首打油诗,但却能从中看出红军的坚韧、吃苦耐劳。
红色窑工徐海东,他也对斯诺说了自己的身世。他出生自窑工家庭,在学堂时,经常被地主家的孩子欺负。之后,又在学生的宣传影响下成为了共产党员。其中,他还说,自己的远亲和近邻都被国民党杀害了,这也是为什么,他是共产阶级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人。
……
这部影片让观众在艺术审美中重温了毛泽东、周恩来、徐海东等中国共产党人那段光辉卓绝的革命岁月,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影片所给予我们的精神力量将鼓舞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爱党爱人民,执着奉献,勇于进取,真正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走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更要紧紧跟着党走,赓续伟大的长征精神,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篇11、《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高栋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我们今天的幸福,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
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令我记忆深刻: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在监狱中夏明翰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起义诗,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从生命和鲜血中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后来人。
《红星照耀中国》这一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从前未知的红色革命,这段历史是刻印在我的心中的,已经无法磨灭,红军们通过昂扬斗志为我们得到的美好生活,我绝不能够辜负。
篇12、《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它文字中所蕴含的力量、作者本人的力量、所描述的对象的力量都是极强的。一名普通的美国记者,只身一人来到与他的祖国文化差异极大的一个国家,而且这个国家正处于极危险、极动荡的状态:饥荒、瘟疫、战争,闻所未闻的各种苦难在这片土地上肆虐,如病毒在摧毁一个人的身体。这样的国家,外人避之不及,似乎只有恶人看中了这片土地,想将它剩余的价值榨干。但他真正的爱着这片土地,尽管它现在多灾多难,但他不在乎。他愿意在这片土地上行走,了解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这是国际主义,最高的罗曼蒂克。
篇13、《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今天下午的两节作文课,老师安排我们观看电影,电影改编自我们课本上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这一下子激发了我们的兴趣。
刚开始,我偷偷把语文作业藏在了课本底下,打算边看边写作业。谁料,不经意地一抬头,正好看到了张学良将军在蒋介石面前据理力争的镜头,少帅不同意“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极力坚持抗日,却被训斥。电影中,意气风发的少帅,顽固自封的国民党领袖,血雨腥风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下子吸引了我。我忘记了写作业,而是随着这个叫埃德加·斯诺的不怕死的美国记者,一起走进了落后的中国,走近黄土高原上的人民的救星——中国共产党。这是一群有理想有信仰的人,为了中国的前途而甘愿流血牺牲;这是一群有坚定意志有炽热情怀的人,为了民族的解放而团结一致,无所畏惧;这是一群有长远目标且热爱生活的人,为了信念而共同奔赴在奋斗的道路上。
篇14、《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今天,我们在上课时观看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电影。观看完电影后,让我思绪万千,让我不禁想要去买那本书看一看。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位名叫斯诺的美国记者,十分想要多多了解中国红军,他一路上都在寻找“中国未来的希望。”同行的不止有护送的红军,还有和他一样对中国十分友好的外国好友。这位好友是去红军中当军医的,渐渐的他们都了解到了中国红军真正的精神。他们被中国未来的新希望所深深吸引。
一个外国人尚且能够为我们国家做出那么多,而我们是不是更要爱国呢?在片中比较讽刺的是,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处处围剿共产党,并认为要先打败共产党,才能够全心全力去抵抗日寇。在他的脑海里似乎就没有“一致对外”这个词!
然而我们更要学习红军们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他们夜以继日地努力训练,所为的无非是打败国民党、打跑侵略者,拯救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建立新中国!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面对太阳暴晒,大雨倾注,但他们又何曾怕过一分?我们现在学习虽然压力大,但是又怎么能和军人们保家卫国所付出的血汗相提并论呢?
《红星照耀中国》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红色的世界,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红色革命。反省自身,我们应当弥足珍惜如今的生活,奋勇学习,守护红军战士用血与泪铸就的美好时代!去开创、去追逐、去放飞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篇15、《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王樊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无疑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这几天,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本书,使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
邓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国共内斗,共产处于下风之时,依然铤而走险,深入敌内,不断提供重要情报。可以说,共产党的胜利,邓发功不可没。
在这本书中,作者埃德加·斯诺对于邓发有一段描写:“他的青铜色的脸上露出恶作剧的笑容,在他卸掉那副墨镜以后,你一眼就可以看出,他的制服是件伪装,他并不是个坐办公室的官僚,而是个户外活动的人。”
在书中对邓发并没有太多的文字去描绘,只有寥寥数百字,但是我们却可以读出邓发是一个幽默风趣,在敌人的阵营中,凭着冷静睿智,与敌人周旋,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心态,不畏任何危险的伟大共产党员,一个置生死于度外的,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人。
还有共产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他是一个生活简朴的人。照理来说,作为共产党的领导人、多个组织的委员,生活不说是大富大贵,那也应该是绰绰有余。但事实出乎意料,毛泽东和他的夫人就住在两间四壁简陋的窑洞里,空无所有,只挂了一张地图。做了十年的红军领袖,没收了那么多达官贵人、地主税吏的财产,起码会得到一些他们的钱财,但这两间窑洞最值钱的物品是一顶蚊帐。
毛泽东对着哲学、知识有着极为认真的态度。为了读一本书,推掉与他人的约会。酷爱读书的他,读书时每月都会花一元的钱去读报,所以他才能成为《湘江评论》的主笔,才能给后世留下《沁园春·雪》等作品。
毛泽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父亲是个中农,后来变成“富”农时,就让妻儿下地干活,所以毛泽东六岁就开始干农活。后来他从八岁开始在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刚识几个字,父亲就让他记账,过得比下人还惨。之后他和父亲争吵,离开了家,待在一个失业的法科学生家里,半年后湖南混乱,父亲送他去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而他在那里重新开始读书。他后来来到长沙,参加了正规军,反抗清廷,又在湖南的师范学校里拿到了毕业文凭。最后回到家乡开始搞革命,要去上海参加了共产党创建一事成了建党人之一。
读完这本书后,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脑海里浮现出我们的革命烈士奋勇杀敌的情景,让我们勿忘国耻,牢记使命,用知识和意志铸造一个伟大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