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家风故事征文1000字左右
习主席在十八大的时候就提出了“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孝”、“勤奋”。
依然清晰地记得在我读一年级的时候,时逢中秋节,难得爸爸回来陪我过节。我和爸爸、妈妈正在露台上赏月、数着天上的繁星,突然被一阵急促的铃声打断。原来是奶奶突然脑中风,送去厦门第一医院急救。只看爸爸妈妈刷地站起来,立刻往外走,爸爸一边走一边说我刚从家里回来不是都好好的,怎么突然这样。然后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去厦门照顾奶奶。因发现及时和照顾细致,奶奶很快就痊愈出院了。当时爸爸的工作单位在福州,尽管我很小不懂得大道理,可是他常常告诉我就是不想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他申请调回了漳州。
爸爸和妈妈不管有多忙,每天都会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外曾祖父和外曾祖母打电话问候他们。例如:“今天身体怎么样?”“有出去散步吗?走路要注意安全。”“天气很热,太阳大不要出去,不然会中暑。”“天冷了,要穿暖和。”“爸,少抽烟,抽烟对身体不好。”“爸,不要喝太多的酒,醉酒伤身”等等。记得小时候玩性大,放暑假回老家,外曾祖父年老走路不稳,在他走路的时候,我拿起一根长竹杆从他脚缝里穿过去,然后扫来扫去,差点把外曾祖父弄摔了。那次被爸爸严肃地批评教育,并且非常正儿八经地告诉我什么是“尊老”,何为“孝”。爸妈时常教育我和表弟:“在家也好,出门在外也好,一定要尊老爱幼,大的要让小的,要孝顺长辈,不能没大没小,做事要有分寸,体贴和主动照顾长辈。孝顺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要代代传承。”年小的我对爸爸的话虽似懂非懂,但我已记忆深刻。从那以后,只要回老家,我都会扶着外曾祖父上下台阶,陪他去散步,照顾他。坐公交车遇到年老的我也懂得主动让坐。
放假回老家,爷爷常告诉我“勤能补拙”,他会要求我每天早上6:30起床晨读,然后要去小花园浇花和菜,边浇边背诵古诗词。还要写阅读训练,甚至于教我写硬笔、毛笔,每天都要练一页的硬笔。每当我不乐意外加偷懒时,爷爷就会苦口婆心地告诫我,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做事情要持之以恒,任何时候都不要松懈,勤奋的人更令人尊重。当时我不懂,如今,也渐渐明白了爷爷的用心。是的,勤奋是每时每刻,而不是一时兴起。
这就是我的家风,感谢我的亲人他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他们美好的品德温暖了我。今后,无论我身在何地,都将这些美好传承下去。
篇2、家风故事征文1000字左右
树美好家风,传优良家训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悠久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地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火热的心中,每一个温馨的家里,都有着一个家训与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训与家风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家训与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我家的第一条家训是:尊敬长辈、老师和同学。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每次吃饭的情景:一盘盘香气扑鼻的饭菜端上饭桌,饭菜的香气在全屋蔓延,将全家人都吸引到了饭桌前,全家人都坐下,等待已久的饭菜显得津津有味,饭筷也整齐地站好了队,也迫不及待地想尝尝这饭菜好不好吃。
但是在这时候,长辈不动手吃饭之前,我们是动一下也不可以。就因为有这一条家训,还让我挨了妈妈一顿教训呢!
有一次吃饭时,看着美味的饭菜在眼前晃动,我肚子也“咕咕”地叫唤起来,我不由得伸手想动筷夹菜吃时,坐在我对面的妈妈给了我一个眼神,让我打了一个寒战,将手默默地收了回去。等到吃完饭后,妈妈将我拉到一边,对我说:“你忘了家训第一条讲的什么了吗?一定要每时每刻记住要尊重长辈,懂吗?”奶奶说:“没事,让着孩子点,他还小。”妈妈反驳到:“不行,家训是孩子从小就要耳濡目染的,从小形成习惯,每时每刻都要遵守,不能因为他小就打破规矩,要是这样的话,那定家训还有意义吗?”妈妈的话让我羞愧得脸都红了。
我家的第二条家训是:勤劳节俭,爱护环境。我家每星期日下午都会有一次大扫除,那时全家动员,个个都干得热火朝天,忙得汗如雨下。我家的衣服也是“传家宝”,老大的衣服穿不下了,洗干净给老二穿,老二穿旧了,穿不下了,再洗干净给老三,反正我们谁也不嫌弃谁,都是一同长大的,直到最后,谁也穿不下时,才肯狠下心扔掉。钱也不能乱花,我们几个兄弟姐妹每星期零花钱每人只有十块钱,母亲常说,钱来之不易,小孩子用不了那么多钱,再说我们要这么多钱又能干啥?我们被妈妈说得心服口服,也就谁也不吱声了。
第三条家训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是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一句名言,这一条家训是爷爷加上去的,我常听爷爷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小的坏事要决不去做,而小的善事就必须尽量的去做完,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有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想法,让我们不要小看了这些小恶与小善,因为小善积多了,就能成为立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后,想起来我因为曾经偷妹妹的饼干,被妈妈狠狠地教训一顿,的亏妈妈教育得及时,要不然我可能真的养成偷东西和欺负人的毛病了。
家风与家训就像一缕春风,吹拂万物;就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形;就像一只画笔,描绘芬芳。只有好的家训与家风,才能够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也就是社会中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
树立美好家风,传承优良家训。浩然家风,伴我成长!
篇3、家风故事征文1000字左右
让好“家风”薪火相传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赞扬名家伟人的良好家风故事数不胜数,如:孟母三迁,画荻教子,曾子杀彘等。其次还有许多好家风书籍家喻户晓,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傅雷家书》等在世间广为流传。我的家虽没有感人的家风事迹,条条框框的家风遗训,却有着普通农民家庭的一种优良的、朴质的家风——勤、俭、孝。
爷爷今年七十一岁了,已到了古稀之年。耳聋,记忆力减退,但有一件事永远忘不掉,那就是辛勤劳作。奶奶说爷爷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手里的活从来没停过。自打我记事起,家里每天最早起来修理自行车的就是爷爷,我的爷爷卖二手自行车已经40个年头了。在他手下的自行车经过一翻修理都会焕然一新。即使到现在,不管春夏秋冬,只要地里不忙,爷爷就坐在家里擦拭自行车,不是用清洁球擦拭车圈辐条,就是“叮叮当当”修理着车子的边边角角。每逢临清集,他总是三点多就从家里出发,有时起个大早,硬是一辆自行车没有卖出,奶奶经常埋怨他,但是她也知道他闲不住,索性就是简单嘟囔几句,习以为常了。而实际上我的奶奶也很要强,她比我爷爷大一岁,现在每年还要种四五亩蒜。要知道种蒜现在并没有实现大机械化,种、打蒜薹、掘蒜现在都是人工。爸爸妈妈总是说不让他们再种那么多蒜,太辛苦。可奶奶总说:“我种点蒜,收入会多一些,花着方便,不能老给你们年轻人张嘴要钱。”这也许就是爷爷奶奶这辈人执着的性格,骨子里爱劳动,时刻铭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说起节俭,爷爷有句口头禅“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爸爸小时候,家里穷,经济拮据,爷爷、奶奶经常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奶奶、爷爷经常盘算着家里的开支,能省的绝不乱花。小时候爸爸的衣服穿完姑姑叔叔接着穿,根本没有男孩女孩衣服的讲究。鞋子也是奶奶做的“千层底”,尽管样子不好看,但穿着很舒服。我现在上学有时上体育课,也会穿双奶奶做的“千层底”,我并不在意同学异样的眼光,只要舒服就好。
爸爸也很节俭,家里的东西坏了,他总能修修补补,补好后还能继续用。爸爸也经常教育我们姐弟要勤俭节约。这使我经常看不惯周围某些同学的习惯,剩饭、剩菜,乱买零食……这大概是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吧。看到现在的生活,爷爷经常感叹条件太好了,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爸爸更是村里人口中的“孝子”,从来没惹过爷爷、奶奶生气。有次,奶奶生病住院,爸爸背着奶奶在医院跑来跑去做各项检查,忙得满头大汗。奶奶出院后,端水、喂饭、喂药、换洗衣物,爸爸一点也不马虎。奶奶的病终于好了,爸爸整个人却瘦了一圈。爸爸的“孝”还表现在日常吃饭时,爸爸都要求我们姐弟等爷爷、奶奶来了后才能一起吃饭。爸爸常常对我们说父母养育儿女不易,做儿女的在平时生活上对他们多照顾,多关心是最基本的责任。我和弟弟听了这话会默默的点头,也许我们还无法真正体会爸爸现在所说的话,但在我们的心里已经播下了“孝”的种子。
勤,是悠悠神州酝酿千载的品质;俭,是长歌不尽笑看千秋的豁达;孝,是锦天绣地盛世华章的彰显。勤、俭、孝汇聚而成的家风,是我们家几代人共同遵守的一个准则,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幽兰香百谷,而幽兰实不知其香。欲成大事者,必能俯眉低就,埋首躬耕,润物无声,以优良家风击溃尘嚣蔽眼。
篇4、家风故事征文1000字左右
学校有校风,班级有班风,家庭当然也有家风。我认为我家的家风可以用三个字概括,那就是善、诚、孝。下面我为大家讲讲我的家风故事吧!
善。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华润万家买东西,在去拿车的路上,我突然看见地上有一个女士钱包。我连忙把它捡起来,对妈妈说:“妈妈,这个钱包的主人一定很着急,要不我们把它打开看看,有没有失主的信息。”得到妈妈的同意后,我便打开钱包,发现钱包里有:现金、身份证、发票、名片等。妈妈按照我的建议,利用名片上的个人信息,找到了失主,告诉了他事情的经过,约他过来领取钱包。经过核实后,对方说的信息与钱包里的信息一样,我们便将钱包归还失主,并提醒他以后要注意,不要再丢了!在车上,我对妈妈说:“今天真高兴,因为我将钱包还给了失主,做了一件好事!同时我也懂得了妥善保管好自己财物的重要性,还有一点就是不能随便拿他人的东西!”
诚。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方便了我们的出行和生活。为了安全,学校让我们签了一份承诺书,内容为:未满12岁的儿童不能骑共享单车。但很多未满12岁的同学都在骑。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想骑一骑共享单车,但妈妈说:“灿灿,你是不是签署了学校发放的承诺书呢?”“没错啊。”“那你既然签过字,就表示你愿意遵守在12岁之前不能骑共享单车的这个事。你如果骑了,虽然老师看不到,但是这样的行为就代表你就没有遵守承诺,没有诚信。”“哦,知道了。”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看到有些低年级的同学,相信也和我一样签署了承诺书,但他们却还是在骑共享单车,而且骑车的时候还不专心。
孝。妈妈曾说过,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养育长大,乌鸦都知道反哺,小羊也会跪乳,动物都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所以孝顺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奶奶年龄大了,身体状况不如以前,每个周末我都会和爸爸、妈妈都会去看望奶奶。我有时帮忙倒垃圾、洗碗、扫地、帮奶奶捶捶背、腿。暑假寒假会住在奶奶家,虽然有时有些小任性,但是我和爷爷奶奶的感情特别好。有一次,我回家问妈妈:“能不能给奶奶买一个电热毯?”“为什么?”妈妈疑惑不解地问道。我跟妈妈说:“冬天比较冷,奶奶每次睡觉时,膝盖会很疼,我想,如果给奶奶买一个电热毯,晚上垫在床单下睡,膝盖会不会不那么疼?就像做热敷一样。”妈妈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于是,在一个周末,妈妈带我去买了电热毯,然后送到了奶奶家。奶奶和妈妈都夸我懂事,后来我发现奶奶晚上睡觉时,膝盖真的不那么疼了。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故事,无论这个社会如何变化,如何发展,我家的善、诚、孝的旋律会一直演奏下去,我家也会因为这三个旋律而变得更美好!
篇5、家风故事征文1000字左右
纵观历史的滚滚长河,或是历史名人或是英雄模范。他们的身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家庭,家风是人格的传递,是前辈对后辈的细细叮咛。一个好家庭的背后,总离不开好家风的熏陶。
好家风总是离不开长辈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一个家庭是否其乐融融,取决于他的家风是否醇厚。家风,看似有形,却无形。古人说:“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可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言传身教无不深刻的影响孩子的成长。正如《傅雷家书》就将好家风的形象演绎的淋漓尽致。首先,傅雷夫妇们为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让后代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家中的也充满正能量。他们给我的印象不是单单的父子关系,而是融洽在骨子里的好兄弟。而良好的家风也深深影响着两个孩子的成长。傅雷把家风融入在家书中,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他们将高尚的道德交给了后代,他们的伟岸形象使儿女永远铭记于心。
凭借家风的这种建设来造福社会。让更多的“阳光”照进社会这个大家中,从而促进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提高人口的素质,何乐而不为?古代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足见得良好的家风不仅承载了对后代的希望,也不断鞭策后代向做人的最高境界进发。同时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每个后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风对我的影响重大,甚至可以说是影响了我的三观,交友圈的形成等,而体谅他人,是我最先在家风中汲取到的物质经验。小时候,一位同学不小心撞到了我,我便和他起了争执,受了点小伤。回家后,我向爸爸不停埋怨,爸爸并没有生气,而是摸着我的头说:“做人要懂得换位思考,以和为贵。”直到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悟懂了这句话。时至今日,这些话依旧停泊在我的心海之中。久久不曾离去,每当想起这些深深的教诲,我总能在前方的浓雾中找到前进的指标。
好家风与新时代合拍,家风不仅显现着一个家族在不断变迁的时代中所坚守的本质,更体现着一个民族在发展中永不改变的初心奋斗之志。家风正,则能安居乐业;国风正,则能兴国安邦。正是有了世代传承的家族情,中国梦才得以千秋万代的燃烧。每一个家庭的影子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状况。家风正则国兴,每一位年轻人都是未来支撑起华夏的顶梁柱。我们要传承的绝不仅仅是随口就来的家训,而是华夏古文明延续千年的大国风度。好的家风可以使一个人受益无穷,而坏的家风又可以使人坠入黑暗。
中华民族就是由一个又一个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组成起来的“大家”。正如在本次新冠疫情中,不畏艰险,挺身而出的钟南山院士。出生在医学世家的他,在优秀家风的熏陶下从小就要励志做个一个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经过时间的锤炼,好的家风最终成功铸就了崛起的民族脊梁。这便是好家风对于个人,个人对于国家的力量。
新时代新家风,新家风新面貌。现代家风的建设也要在遵守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顺应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些优秀的家风。即使经过时间的历历练也会经久不衰,即使放到现代社会也依然适用,它从不贬值。当然,也有一些封建且落后的思想就应该适时地摒弃。我们要做新时代的公民,就要把新思想全面深入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当中,以新的观念去适应新社会,以新的家风去贯彻新思想。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更应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在家中,我们应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在学校里,我们应多为班级着想,与同学互相帮助,共同维护集体利益;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应该乐于助人,用自己的力量为我们大家共同的社会的建设献一份力,让青春绽放靓丽之花。
每个家庭有好家风,国家才有好国风,社会才有好文明。国与家是紧密相连的,更要让优良的家训成为祖国伟大复兴道路上强大的助力。国与家之间紧密相连,只有安好“小家”才能安“大家”。家风的美好洋溢在千千小家中,包含在祖国的大好河山里。
传承好家风,我们一直在路上。让我们共同提起希望之笔,构造未来的蓝图,发扬中国梦,争做时代新青年,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家风的内涵。
篇6、家风故事征文1000字左右
父之爱子、教以义方
家有家规,亦有家风,良好的家风,就像是一盏明灯,指引着一个家族不断走向光明灿烂的未来。我的家庭,不是名门望族,也非书香门第,父辈们也不曾常把家训放在嘴边,但是从小到大,我的家庭遵循的都是这三个字:“和、孝、学”。
“和”,即“和气”,老话说得好:“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共和国的同龄人,遵循着他们那一代人的传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成了夫妻,今天看来是没有感情基础的,但是在我的记忆里,他们相亲相爱,相敬如宾,很少红过脸。对家人,对邻里,对朋友,都是和和气气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即使家里孩子都已经有了下一辈儿,我亦远嫁他乡,但是我们一家人的亲情从未因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有所疏远,包括现在社会上比较敏感的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姑嫂关系等不睦的情况,在我家都是不存在的。
“孝”即“孝顺”。小时候曾在父亲那里看到过一本族谱,有一句话我记得特别深刻,“人生斯世,孝悌当先,奉养父母,力竭心专”。百善孝为先,父母之于儿女,有着比山高,比天大的恩情。从小,父母就告诉我,长辈不上桌,晚辈们不能提前落座,长辈不动筷,晚辈们再馋也不能提前吃饭。事实上,家里也是这样做的,我们家四代同堂一直没有分家,一家人其乐融融,一直到奶奶故去。
“学”即“学习”,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老家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尤其在那个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的年代,很多和我同龄的女孩子最多上完初中就匆匆辍学,要么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要么早早嫁人生儿育女。但是我的父母没有因为我是女孩子就薄待于我,他们一直认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他们说自己没有赶上好时候,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只要孩子们愿意学习,就算家庭非常困难,也一定要供起来,我的哥哥上了中专,而我,也成为了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如果说今天我有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那是知识赋予我的能力,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父母对学习的重视。
有好家风,才能有好家训。我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一生坚韧好强,我的母亲,是一名地道的农村妇女,善良隐忍。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一直教育我们要永远保持一颗“正直、善良、感恩”的心。
父亲常说,一个人,可以学习不好,可以没有财富,但是一定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不止一次说起他的父亲,即我的爷爷,在他7岁时就因病离世,下面还有5岁的姑姑和不到1岁的叔叔,在50年代闹饥荒的困难时期,一个家庭失去了唯一的劳动力,他们孤儿寡母如何生存下去可想而知,奶奶怕他们饿死,已经为他们找好了收养的家庭却又还是因为不舍留在了家里,幸亏有亲戚邻居的救济才活了下来,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后来才有了我们这个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他要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去帮助其他人。村里的五保户老人生病了,他忙前跑后地找大夫;失去父母的孤儿没有钱交学费他也去资助,谁家有事他总是奔走在前。父亲一生默默无闻,低调做人。他这一生,是普通的一生;但父亲这一生,也是华丽的一生,他德高望重,受人尊重,在村里,但凡家里有红白喜事的,都是请他去主持。
现在,我的父亲已经离开我五年了,我非常怀念他,也非常感谢他。感谢我们这个家,虽然没有让我成为大富大贵之人,但是他们,以及他们创造的这个家留给我的精神财富,让我一生受益无穷。我的孩子今年五年级,我也常常告诫他:“在行为上,要知行合一,在品德上,要尊师敬长,在学业上,要勤奋努力,在处事上,要谦逊有礼”。我相信孩子一定可以记住。这也是父母能给予他的最大的财富。
清代宰相张廷玉作《王氏族谱序》也说:“故君子之用心,必将使人知族人之咸本于一气,则孝弟亲睦之意,油然自生。而婚姻洽比之风,因之可以渐及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这说明了良好的家风、严谨的家训对家庭乃至对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好的行为品德要从小抓起,让孩子们深谙于心,社会风气才能逐步改善并蔚成风尚,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国泰民安,距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