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人文经典实践城市精神征文(通用5篇)

篇1、品读人文经典实践城市精神征文

当我们一味地追求成绩的高低的同时,往往在比赛结束后,未细细品味经历的这个过程;当人们盲目地追随城市快生活时,却忘记了应该停下脚步,驻足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犹记得诸葛亮在54岁给儿子的《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就记住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句话,开始只因为大人常说有印象,直到那一次我才真正领悟到它背后的真谛。

夏日的一天,我待在房间里苦恼一篇作文的选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作文纸上还是空白的一片,面对一个未知的题目,脑海里设想了许多思路,可始终觉得某一个地方与主题不够完全贴切,会影响比赛成绩。感觉浑身有一捆乱麻纠结在一起,把我的思绪也随之禁锢。突然想起这几天池塘内正盛开的荷花,正是赏荷花的季节,我便放下笔,打算放松一下身心。

品读人文经典实践城市精神征文(通用5篇)

进入公园,一直往前走,池塘已在眼前,果然,映入眼帘的几抹粉色,水中的荷花娇艳欲滴,含苞待放,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将这个池塘点缀的恰到好处。可旁边的钓鱼老人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走到他身边,他双手握着钓竿,闭着眼睛,静静的站在池边,等待着鱼儿上钩的机会。令人奇怪的是,他的身旁竟没有摆放装鱼的水桶。我疑惑地望着他,但却不想打扰这片刻的沉寂,便学着他的样子闭上眼,沉默着。

好像过了很久,我睁开眼再把目光投向他时,他笑着看着我。我问道:老爷爷,您为什么拿着鱼竿却不钓鱼呢?别人都拿着水桶,争着比赛谁钓的鱼数量多,相比之下,您的行为太奇怪了。老人放下鱼竿,凝望着清澈见底的湖面,说:我只是在享受这个钓鱼的过程,鱼的数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心是沉静的,好像完全与整个世界分隔开来,这份闲适在城市的喧嚣中是永远体会不到的。”听着老人的一席话,我仿佛顿时茅塞顿开。是啊,结果并不重要,为什么要将无形的压力强加在自己身上呢?我思考着。

“我一直铭记着一句话,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那些世俗之物只会给你带来表面上的光鲜亮丽,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充实,安逸。有些人一辈子为了财富匆匆向前赶路,所有的静心都在逐渐消失殆尽,到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刻,回头看自己忙碌的一生,却没有值得留恋和怀念的事。我一直是以钓鱼的方式过向往的闲适生活,我觉得我的生活很平淡,但我过的很快乐。”老人的一番话点醒了“睡梦中”的我,我不禁对老人的生活态度肃然起敬,心中的谜题也有了答案……

与老人的对话让我对“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更深的体悟,诸葛亮用这句话告诫儿子的原因就是不想让他拘泥于世俗之中,而是看淡名利明确自己的志向,保持内心的平静达到自己向往的精神境界。

回头看我自己,只知道看重作文最后的成绩,却忽略了享受写作的过程,使自己陷入纠结之中,我要学习那位老人的生活态度,明确自己志向,追求精神境界,心灵的充实。

回家路上,我感慨万千,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为生活中各种琐碎的事烦恼,他们是否忘记了应停下来休息一会,欣赏沿途的风景呢?淡泊明志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超然,成熟。如果我们以一种淡泊如水的态度看待生活,就会充满诗意般的闲趣,让自己的灵魂安然入梦。

现在我真切的体会到周敦颐,陶渊明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品读人文经典,能带给我很多感悟和启示,让我在这个城市中平静的生活。

我想我的生活将会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篇2、品读人文经典实践城市精神征文

从苏州河畔的灯影桨声,到黄浦江上的百舸争流,再到通江达海的璀璨东方明珠,上海——这座拥有七百多年历史的老城,随着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四季轮回,生命依旧不息!同时,上海的城市精神在这星移斗转的时空变化中代代相传。当我们用心灵去聆听它的呼吸,去抚摸它的脉搏,就会触及到这它最核心的城市精神实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上海,这座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几百年的荣辱兴衰,几百年的奋发图强的城市,令它在百家争鸣的世界之都中享有“东方曼哈顿”的美誉,同时也塑造了它那独一无二的城市精神。让我们品读人文经典,穿过历史转动的齿轮,感受这座城市斑驳的年轮和它独有的精神气息。

追述历史,清同治四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奉两江总督李鸿章之命,买下位于上海虹口地区的美商旗记铁工厂的全部设备以及库存材料及工具。李鸿章以此为基础,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便是上海这座城市早期的历史记忆。这一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历史之举,让处在闭关锁国时期的中国人隐约触及到西洋文化,也开启了上海这座城市最初的繁华。当近代还未掀开历史的那一页,当中国人民还依旧困顿在紧锁国门的愚昧中时,李鸿章就已为兼收并包、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作了最早的注脚,引领了最早的启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寓意为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的胸襟宽广,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可见,以“人文为翼”的上海充斥着多元的文学流派就足以显示秉承了这样的精神。当历史翻过动荡的一页后,张爱玲用她的别致温婉,造就了属于旗袍和复古留声机的岁月,这是属于这座城的记忆,如同颜料般一滴滴浸染在上海文化之中。当王安忆的《长恨歌》将里弄风情烙印于上海文化中,当小资派作家陈丹燕把她雅隽秀逸的“上海三步曲”定基调于上海文化时,海派文化无一不将她们“兼收并蓄”。而在上海“人文为翼”的今天,我们感受到了周国平的生命探索、林语堂的闲适幽默、龙应台的纵横遒劲……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秉承下,上海文化绽放了百家争鸣之景!

随着城市的变迁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致力于实践科学技术、提高国际大都市形象的上海则更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实质作了进一步诠释。磁悬浮列车的运营,不正是兼收德国技术,并蓄上海智慧的结晶吗?上海科技馆对外开放的创意不是参考了国外的成功先例吗?2010年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博会举办得如此成功、精彩、难忘,不正是上海具有展开双臂,接纳世界文化饕餮的雄心大气吗?同时,上海建成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服务业中心,旅游中心五个中心也秉承“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在不断发展。

上海城市的脉搏一直在跳动着,它是一个强健有力的生命,是温暖的初生的太阳。在我们用双手共同托起城市明天的憧憬中,我们始终能感受到这座汇聚着古老和时尚、文明和自由、包容和进步的气息在缓缓流淌。

篇3、品读人文经典实践城市精神征文

我生活的这座城市,有着如诗如画的外滩,高耸入云的环球金融中心,雄伟宽阔的人民广场……它就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有着独具一格的海派文化,自明朝以来,就有好多来自于五湖四海的人们来到上海,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新上海人”,于是就有了东西南北的地域文化,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的引入和本土文化的相结合,让这种海派文化成为了上海的文化元素。

以前的上海默默无闻,封闭,落后。脑力劳动不被重视,住房困难,出行也不方便,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地铁、高铁、磁悬浮、国际金融城等等都见证了城市正在向高端前进。2010年的世博会更是让上海的经济进入了一个飞跃。

“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上善若水”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放眼望去,现在的上海已经成了一个东方大都会、金融中心,我每天都在感受着上海的变化,正因为它的“海纳百川”,让它成为了迄今为止发展最快,最繁华的一座城市。现在的上海已经跟国际接轨,万世瞩目,令人向往。一座城市的精神也体现了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的精神,它不在高楼大厦里,也不在工业产值里,而是通过人们的精神和气质表现出来的,多少人把理想寄托在这里,把一腔激情融化在这里。看来我也要加快我的脚步,以至于不被这个快节奏的城市所淘汰。

上海是个文明的城市,时不时能看到微笑的面容,听到充满爱心的话语,一方有难大家帮的事情也是在不停的报道,虽然还有好多不好的事情发生,但至少这座城市是可亲的。在我周围也有好多的活雷锋,“上海市十大杰出志愿者”中58岁的桂建明已经义务为民理发34年,达到15000人次,开洗衣店的刘俊堂一直坚持着拾金不昧的原则,王继仁还在兴致勃勃的做着他为民的零星修理……显然,这些都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城市在继续发展,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这一切,努力学习,和城市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篇4、品读人文经典实践城市精神征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记得小时候,父母便会带着我念《三字经》。那时候一空下来我就会像念儿歌似的来来回回地念这几句话,觉得很是朗朗上口。

前几天理书架时,又发现了这本尘封已久的《三字经》。用手轻轻拂过封面的灰尘,不由自主地翻阅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轻轻嘟囔着。才发现,这本如此的经典的儒家著作是那么伟大,那么成功。

“幼不学,老何为”告诉我们现在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读书必须懂得“学则智,不学则愚,有不满则进步”,求知无坦途,学问无捷径。“玉不琢,不成器,”我们从现在起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夏有禹,商有汤。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太祖兴,国大明。清顺治,据神京。复汉土,民国兴。”这些人都是因为知道了这些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才去为国家作出无私奉献。我们国家每个人都应该这样:一人立志,万夫莫敌,”因为每个人都把成功的秘诀当作自己的坚定目标。成功是希望与奋斗的结合,那么我们都会和平相处,读了历史书,考试时要按时记载,通过古到今,如果亲眼所见者,都会明白学习的敌人其实都是因为自己的满足。

而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规范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知一出,引起热议。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给传统文化多点包容。也许如今的社会形势与书中的不尽相同,但是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是没有变的,着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多一些包容,那么也许就会雨过天晴。

而上海的城市精神不就是“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吗?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自明朝开埠以来,来自于五湖四海的“新上海人”,不仅参与构筑了日趋繁荣的上海城市,随之也带来了东西南北的地域文化。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轰开了清王朝闭关自守的园门,给上海带来了血和泪的屈辱,另一方面,客观上也给上海带来了新科技、新理念。全国各地的地域文化,西方外来文化跟土生土长的本地文化,互相碰撞和融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核心品格,就是“海纳百川”。改革开放又赋予了海派文化新的内涵,新海派文化的核心,就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放的上海,在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中定位,弘扬新海派文化,上海不仅要在物质生产方面,而且要从精神文化生产方面造就更多的国内国际品牌,展示彰显“上海制造”“上海产品”“阿拉上海人”的实力、活力和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品读人文经典,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践城市精神,那么上海一定可以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的人才,成为国际化的都市!

篇5、品读人文经典实践城市精神征文

人文经典,可以解释为由人的本性而做出的让人称赞的事情;城市精神,可以理解为一个城市整体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给别人的形象与感受。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与善的眼睛,人文经典和城市精神其实就无处不在。

人文经典与城市精神在古代就有,例如汉朝的陈寔。他家里很穷,还来了一个小偷。陈寔发现了这个小偷,但却没有报警(大概那时候也没有警察),也没有去刻意地捉住他或是惩罚他。出人意料的是,他只是叫醒了自己的家人,然后旁敲侧击地对自己的家人也是对这个小偷进行了一番教育,告诉他们人的本性为善,虽然有人因为各种外界的环境因素而破掩盖了本性,但我们要洁身自爱。这一席话感动了小偷,使小偷跳出来叩头认罪。陈寔原谅了他,并把家里仅有的两尺细绢送给了他。从此以后的很长时间,这个地区都没有小偷出现。这就是陈寔所创造的人文经典,实践了一种宽容的城市精神。

从古代转回现代,更容易找到这一类的例子。

“最美妈妈”吴菊萍,在用自己的双手去接住那个仅仅两岁的小女孩的时候,她的心中,一定没有过多的念头,只有城市精神——救人,在支撑着她在完成这项人文经典。吴菊萍虽然最后手臂被摔成了粉碎性骨折,但我相信,她的这一举动,一定感动了知道这件事的所有人,也会或多或少的改变一些人,改变一些人对生活的认识,更多地实践起城市精神来,创造更多的人文经典。

不仅仅是正面例子,负面的例子中也可见人文经典和城市精神。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小悦悦事件”是一个负面的影响。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暂且忽视那些视而不见的前十八个人的话,那么那第十九个勇敢冒着那些大量舆论而义无反顾的救了小悦悦的清洁工大娘,就是创造了人文经典,她所做的,即救起了那个奄奄一息的小女孩,就是在实践着城市精神。虽然前十八个路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但当我们停止一昧的对前面这些路人的关注,开始注意那位清洁工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品读人文经典;当我们开始摒弃舆论的杂音,抛开对被讹诈的担忧,一点一点地向那位清洁工学习时,我们就开始实践城市精神了。

人文经典和城市精神都是由我们不经意或刻意地一点一点的创造出来,积累形成的。只要我们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尽力变得更真、更善、更美,给别人多带取一分阳光,多带去一份温暖,就是在形成一种城市精神。说不定在那一天的一件小事中,你也创造了一个人文经典。而这个人文经典,只是源于你平日中默默实践的城市精神。

(0)
元安作文小编元安作文小编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