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年俗作文800字(精选10篇)

篇1、家乡年俗作文800字

我出生在宁波,去过宁波的很多名胜古迹,却对年俗不大了解,直到那年春节回老家——余姚,我才知道,原来家乡还有搡年糕这个过年习俗。年糕,寓意着年年高,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车摇摆着驶进群山环绕的四明山,巍峨雄伟的青山如钢铁战士守卫着我们的小村落,不时有一阵阵刚出炉的年糕清香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想见识见识,咱们村享有名誉的特色手艺——搡年糕。

家乡年俗作文800字(精选10篇)

到了晚上,灯火通明,村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村民们先把大米倒在石磨中碾成米浆,并顺着磨糟流入出口处的布袋里。然后把布袋中的米浆用压石榨干水,剥去布袋,把压成刨花似的粉片弄成粉末放进蒸桶里蒸,不久就飘出一股清香。一会儿,人们把蒸熟的大米倒入石臼中,只见伯伯、爷爷们“挥舞”着大木锤朝装满米团的石臼中使劲而有序地“砸”去,一旁蹲着的人不时地醮水后瞅准机会摸一下舂头,翻一翻米团,在一起一落中配合默契,直到搡的米粉变成柔软的年糕团。这时,大人们就赶紧把搡好的年糕团扔在长桌上,两边霎时围上一圈人。热气腾腾的年糕团发出的雾气在头顶上缭绕,大家揉着、捏着,把一个个小团搓成棒形,再用长方形的印板压成一根根年糕,层层叠码好,成排成排的年糕像等待将军检阅的士兵,岿然不动。

这会儿也是我们孩子最开心的,在一旁嚷嚷着请师傅做些小动物。有人就拿剪刀在搓好的糕团上三剪两剪,用木片一掀一按,就做出了一个个小猪、小兔、小鸟,嵌上赤豆当眼睛,头上敲个红印,惟妙惟肖。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拿起剪刀,本想剪个小兔,剪完却看不出是什么,小伙伴们嘻嘻哈哈,说是一只抽象的小狗……

最后一步就是蒸了,蒸了大概二十分钟,师傅大声说了一句“蒸好了。”我们迅速围拢过来,当揭开蒸盖的一刻,我不顾烫拿起一块蒸好的年糕就往嘴里塞,哇,好香,好吃!

很快,年糕一抢而空。大人们在聊天,孩子们在嬉戏,而我静静地坐在一边,细细品味着年糕细腻的味道。平时我们都只能买到机器做的年糕,口感没有手工年糕好,最重要的是,买来的年糕根本体会不到家乡的浓浓的年味气息,而在我们自己做的年糕里却蕴含着家乡人民的智慧与勤劳,等我长大,也要自己搡年糕,绝不让宁波传统的习俗消失殆尽!

篇2、家乡年俗作文800字

曹艺露

人们常说:”男儿膝下有黄金”“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他们却对着老一辈人跪下。我恍然大悟,这其实是对老一辈人的敬畏与感恩。

每逢大年初一,家里老老少少都不睡懒觉,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穿新衣,戴新帽,踏新鞋,整理好装束,便向村中心进发。

刚踏进村门,便碰上了村头的爷爷,爸爸连忙上前,递了支烟,嘴里说道:“叔,您进村啊,要不咱一起?”爷爷点了点头说:“走吧,咱一起。”就这样,人越来越多,爸爸低下头小声的对我说道:“看到人叫一声,这样显得有礼貌”可我哪知道该怎样叫,我一脸担忧的望着妈妈,眼里带着点求助的目光,妈妈像读懂了我的求助,在我耳边小声的说道:“没事儿,我来告诉你怎样喊人。”我悬着的心放下了,就这样我准确无误的叫上来每个人。

领头的村长大大说:“走,咱挨个的去拜年,咱先到村头奶奶家。”话音一落,易熊人变化浩荡荡的像我太太家走去。

一进门便看见太太躺在同一上,扶手上放着一副老花镜,脚边摆着一个收音机,里面的粤剧缠缠绵绵,暖阳照在她身上,在她的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边。听到门口的动静,坐了起来迈着蹒跚的步履向我走来,我上前迎去,他又偷偷的塞给了我两块糖和一张十元钱,小声的说道:“别给别人,太太就给了你。”看着她小心谨慎的样子,我也严肃的点了点头,将钱收了起来。她见我收了钱,满意的笑了笑。蓦地,村长大大到菜菜身边,将他扶在堂屋门口的椅子上坐下,喊了一句:“到了爷们儿们,赶快过来,该给奶奶磕头了。”一声令下,所有人都来了,老的站在前面,少的站在后面,一个院子望过去,清一色的全是老少爷们儿,“跪”所有人全都屈膝着地,“祝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磕!”顷刻间,一屋子全都在磕头“起”所有人都起来了。“走,我们去下一家!”看到这个场景,心里想的:我们村的人也不比山东人差啊!

风吹过带来无数细碎的美好,脑中回忆着历代过年的场景,瞟一眼日历,还有三天就过年啦!心里又漾起微波。

篇3、家乡年俗作文800字

袁一鸣

过了立春,年味儿就一天天浓了起来。其中最热闹的莫过于赶年集了。

我的故乡,年后过了正月十五才会开集,卖东西的、买东西的人都很少,真正的集要等到二月二。所以,腊月里的年集一个比一个热闹,娘从早忙到晚,水米未进,张罗着过年的物品。偶尔帮她几把,提提菜,洗洗碗,她便显出极高兴的样子,母亲对孩子总是这么容易满足。

集市从南到北一字排开,鼓起一个个小帐篷——乡亲在太阳下坐久了难免会晒伤。提个儿篮,步撵儿着,边走边玩儿,走马观花似的。突然停下来,看着老一辈的写对联儿。长长的队伍,排上去,别担心,过程不会太无聊。同乡的人们最为热情,口袋中装着几把花生、瓜子儿,跟同乡的人招呼一声:“赶集去啊!”这边高兴地应答:“赶集去!”便聊开来,磕着瓜子,嚼着花生,好不快活。

于一提一按,一顿一挫间,一幅幅对联随着墨花的绽放下显得苍劲挺拔,领回家去,对联贴在大门框上和堂屋的门框上,福字贴在各个厢房的门上,倒着贴——有福‘到’之意。院里一派红火喜庆。不觉令人喜上心头。

母亲又催着我们去送节礼,坐上三轮车,去给叔叔、大伯、爷爷家送去,有时我和姐姐不想去送,母亲就提着一把笤帚撵着我们,念到:“还不快去,看找打!”于是我和姐姐便躲着扫帚冲了出去,跑到门口傻眼了,哪个东西送给谁早忘了,只好硬着头皮回去,把东西藏在过道里,悄悄向父亲问个明白,然后一溜烟儿跑了。谁知母亲早已看在了眼里,只是笑咪咪的,不说话。

年三十那天,摆上桌子,摆上贡品,插上香,祭天神。有时爷爷会拿一幅灶神的画像,拿糖将灶神的嘴给糊上。我和姐姐偷笑着。给长辈们拜年,在一声声甜甜的“好啊婶子”“好啊娘娘”“好啊嬷嬷”中,长辈们乐呵呵地掏出红包,赏给孩子们。

大家伙聚在一起包饺子,母亲将事先消过毒的硬币包在了里面。据说,吃到有硬币的人一年到头都会有好运。

春节归置了一整年思乡的情结,一家人在此刻团圆,人们高举的酒杯抵过了岁月的长度,袅袅炊烟也变得格外唠叨。年夜饭上,我们举杯同欢,诉说世事的无常。

故乡呵,不知何时才能与你重圆……

篇4、家乡年俗作文800字

胡思瑾

说到故乡,我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回去过了,前几次也顶多是回几天,而且常常是在暑假,并没有留下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至于年俗什么的,似乎已经是比较遥远的体验了,我也只好就着朦胧的记忆与长辈的讲述回忆一下。

故乡的年俗门类有很多,当然常规的做饺子,炸丸子和麻叶子之类是必不可少的,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的时候,也总有人在自己碗里寻到一两只包裹硬币或是糖馅儿的饺子,代表着接下来一年的财富与甜蜜。

不知为什么,我印象最深的活动一直是大年初一早上的拜年,我体验这种年俗已间隔了几年,但有些情景仍然记忆犹新,也许因为爱热闹是小孩的天性,也许是因为我期待着奖励而重视它,每当大年三十,我总要坚持到零点以后,看过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景象,才安心入睡。到了大约早晨六点,我往往是被硬喊起来,虽不情不愿,但想起当天要拜年的事情,我便立马从床上弹射了起来,还有些睡眼朦胧,匆匆吞下饺子给家中长辈磕过头后,便跟着大人挨家挨户拜年去了。

我们这里拜年有些规矩,乡亲们总是会自觉遵守,大年初一给祖辈、给父辈、给兄长实实在在地磕头。旧时沛县拜年,先是在家给爷爷磕、给奶奶磕、给爹磕、给娘磕、给大爷磕、给大娘磕、给叔叔磕、给婶子磕、给哥磕、给嫂磕、就这样顺着磕下去。大年初一故乡的早晨,总能看到一波一波的人,从一个院子涌进另一个院子,用同样的姿势,几乎同步的动作一边磕头一边喊着长辈的称呼,给您拜年了。孩子们也跟着学的有模有样。随后便是长辈喊着大家别磕了快起来,同时不停的给孩子们抓花生、抓糖果等,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磕头后领取长辈的点心,比谁的口袋装得满。

时代在进步,有些年俗也逐渐淡化。炸丸子、炸麻叶子、蒸馍等逐渐被商业模式所取代,但家乡拜年磕头的年俗从未有变。

因为新冠疫情仍有反复现象,今年春节,为响应国家防控防疫的要求,背井离乡的人们大多选择在驻地过年,不能给亲人用传统的方式拜年,但我相信,疫情并不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篇5、家乡年俗作文800字

刘彦昕

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文化精髓在“春节”这个节日高度凝聚,春节,承载了中国14亿人日日夜夜奋斗的希望,也寄托着那份国家富强、家乡和美、阖家团圆的情之深沉。

故乡的年俗不计其数,亦或静心捉墨,将自己的美好愿望书写于春联之上;又亦或专心和面,将那寓意蒸蒸日上的发糕,编织于浓厚亲情之间。可在我看来,家乡最具真情味儿的年俗,便是那大年三十儿晚上的团圆饭。

奶奶是那团圆饭的核心主导者,一进了腊月奶奶便开始为新春忙活起来了,她似乎能把过年期间的习俗倒背如流,她似乎一直期待着年的到来。她日日夜夜穿梭于田地与灶台之间,亦采撷美好、亦挥洒希望,她的眼里,绽放满喜悦,仿佛透着光芒,像漫天飞舞的绚烂烟花,像星辰大海。尽管汗如雨下,可她似乎内心有所期盼似的,仿佛只为看到子女品尝饭菜时喜盈盈的神情,只为看到一家人团坐在桌旁,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那一刻,心都聚在一起。

曾问过奶奶的,为什么这么辛苦的准备这个年,现在年味儿不是很淡了吗?奶奶笑了笑:“年是十几亿人日日夜夜奋斗的希望,也是中国人民最美好的象征,我辛苦一点没什么的,但年味儿是家乡的名片,是家风的传承,你要勤劳、要自强。”奶奶低头继续她的年味时光。

奶奶是勤劳的,她总是天刚蒙蒙亮就起床把家中整理的一尘不染。奶奶是坚强的,这似乎是他一生都要去践行的品质,但我也看出她对生活的虔诚,看出她对人间烟火气的向往,浸润了流年,惊艳了时光。

和奶奶一起度过的年,年味总是五彩缤纷的,雪白的馒头,鲜辣的鱼肉,橙黄的糖果,奶奶在厨房里洗、切、泽菜,是安静的,雪白的,是最纯真的年味儿,厨房里雾气缭绕,我轻轻从后环住奶奶的腰:“奶奶,你最幸福的是什么?”奶奶笑着说:“你们都好,都平静地对生活,都保持对生活的享受,对生命的敬畏。”

时光穿梭,编织了一张时间的网;流年变幻,绘制了一张美丽的蓝图。终于明白,最纯真的年味儿就藏在这团圆饭之中,像是纯白,又像是鲜红,但有你有我就足以,那只因为,我们同根!

2021愿国泰民安,愿我们都能与家人团圆,去品味那人间最美烟火气。

篇6、家乡年俗作文800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这是一种特色,更是一种文化传统。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在我的家乡就有许许多多的独特风俗。

到了腊月,农村人一般比较空闲了,家家户户要开始准备年货了,现在年货基本是到集镇上去购买,要是以前的话,爷爷告诉我腊月了,自家做年糕,自家做冻米糖,自家杀年猪,说是腊月空,是相对而言的,你想年糕要准备好一家人吃上几个月的量,冻米糖是给小孩子准备的,也要准备上好几坛,而且要有花样,这样过年有客人到家里来摆上几盘那才是阔气的家庭。光是准备这些东西就够忙的。腊月里天气不是很好,所以还要趁着好天气,把家里该洗的要洗,该晒得要好好晒晒。到了腊月廿三是要灶君菩萨上天,俗称过小年,有些人家还要祭祖。从这天开始鞭炮声开始不停,过年的序幕就拉开了。

大年三十,除夕夜。贴对联,放花炮,吃年夜饭,守岁。年夜饭是比较隆重的,家家要团聚,饭菜要丰盛,要有鱼,取“年年有余”之意。除夕夜的饭菜不能吃光,要留饭菜到初一吃,取“吃剩有余”之意。饭后一家人都会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这时,长辈们会拿出红包给晚辈,这叫作“压岁钱”。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这一天爸爸妈妈一改以往的态度,什么时候都很温柔,不会骂我们,更不会催我们干什么了,我们除了吃就是玩,还有红包收。晚上睡得很迟,除了小一点的孩子,所有人都会守到12点,期间老人会把所有的门窗打开,有“吸福气”之意。祝福新岁到来。

正月初一,过大年。首先是“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放“开门炮”,一般人认为,越早越好。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迎新辞旧接福,这就是所谓的“接福气”。放“开门炮”是有讲究的,一般先放小鞭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三发,表示接新年。三声鞭炮越是声音洪亮清脆,越是吉祥如意。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面均为红色,燃烧放后红花满地,喜气洋洋,此时,年味最浓。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内,晚辈给长辈拜年。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年。路上车子多起来,人也多起来了,大家脸上喜气洋洋,手上拿着大大小小的礼品区给长辈拜年。

我喜欢春节,更喜欢家乡的风俗习惯。

篇7、家乡年俗作文800字

杜茗佳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春节将至,看着满街的繁华,我心里不禁怀念起故乡的年来。

我的故乡在山东滨州,在老家,腊月二十三后便开始忙年了。

小年吃过水饺,第二天二十四,人们就开始大扫除,把房子里里外外都打扫的一干二净,扫掉一年里的霉气,除旧迎新,用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二十四之后,家家户户都真正忙活起来了,布置屋子,采购年货,做炸食……大人们聚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锅总是咕嘟咕嘟地工作着,炸豆腐丸子,炸花花,炸鱼,炸藕盒,炸蘑菇,香气充盈着整间屋子,往往炸食一出锅,我们这些小孩便嚷嚷着要先吃,不一会儿一盘炸食就被我们消灭掉了。

除了炸食,蒸馒头也是很有意思的。大人们坐在桌前,分工明确,和面的,团面的,做馒头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馒头做的不大,圆圆的,上方还要点上红点,以表喜庆、红火。发馒头也有讲究,如果馒头发的好,就寓意着事事发,日子蒸蒸日上。

我们不仅要蒸馒头,还要蒸花卷和年糕。花卷是什么年便捏成什么动物,再加上红枣,也是极可爱的。因此,花卷在孩子面前也成了抢手货。再说蒸年糕,年糕当然要用糯米面,里面加进甜枣,然后做成窝头状。蒸好的年糕,一口咬下去,甜糯糯的。那诱人的蒸气也熏出了一个年的好兆头,象征着新的一年诸事顺利,事业节节高。

大年三十的上午,家中所有的旧对联必须全部撤下,换上新的春联,这时小孩子就会乐呵呵地帮大人们跑腿。

最热闹的当属大年三十的晚上了。每当这时,家里总要准备满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之间做好的炸食也都摆上桌。桌子要用圆桌,寓意团团圆圆。然后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享受一桌美味,听着电视里的欢声笑语,真可谓是合家欢乐,其乐融融!

吃过年夜饭,便开始包饺子。饺子里还会包上白糖和硬币,代表着幸福甜蜜和财源滚滚。

小孩子们都聚在院子里,高兴地放着鞭炮。星火肆窜,烟火的声音在人们耳畔流转,年味从烟花里泛了出来。

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篇8、家乡年俗作文800字

春节是每个人心中最祈盼的节日。老人们盼望的是奔波在外的子女回到身边;大人们盼望的是长长的假期;而孩子们盼望的就是痛快的玩耍了。今天,请跟着我体味一下我的家乡——绍兴的年俗。

除夕的早晨,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准备做迎接新年的第一件事——贴春联。我们先撕掉旧的对联,接着,妈妈把大门擦得干干净净,我帮爸爸将大门扶住,由他来贴。他先贴横联,接着把“福”字倒着贴在大门正中央。我奇怪地问爸爸:“为什么要把‘福’字倒贴呢?”爸爸笑着回答说:“因为‘福倒’就是‘福到’啊!”我恍然大悟。这时,我想起王安石《元日》中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原来,早在宋朝就有贴春联这个习俗了。古人贴春联是为了驱邪保平安,我们贴春联也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

吃完中饭就要准备过年的重头戏——年夜饭。奶奶为今天的主厨,只见她娴熟地拿起菜刀,把白菜飞快地切成一片片,往大锅里一放,“滋啦滋啦”的声音霎时间响满了整个厨房。她又拿起铲子轻快地炒了起来,很快一碗醋溜白菜就烧好了。奶奶从下午一直烧到晚上,金黄的白斩鸡、赤红鲜嫩的大虾、色香味俱全的螃蟹、红烧鱿鱼……摆了满满一桌,一看到这些菜,我的口水就“飞流直下三千尺”,迫不及待地想吃年夜饭了。

吃完年夜饭,爷爷郑重地把我叫到楼上,从抽屉里抽出一个大红包给我,并祝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我也祝爷爷新年快乐。奶奶叮嘱我晚上睡觉时一定要把红包压在枕头下,这样我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了。

随着零点钟声的敲响,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将睡梦中的我惊醒。我打开窗子一看,一个个烟花在黑夜中飞出一道道完美的弧线,最后在高空中绽放,响彻云霄。我也拿出昨天刚买的烟花,走下楼去。我先放九连珠,点燃导火线,“轰”的一声,一发烟花像火箭似的冲了出去,在天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又点燃一支火花棒,在空中转圈,地上霎时间洒满了金光……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这就是我的家乡——绍兴的年俗。

篇9、家乡年俗作文800字

权新雅

一裁一剪诠释年俗记忆,一勾一贴承载祖孙之情。乡下,老家。在一年一度的热闹春节中定少不了窗花,而我的童年就伴随着窗花的镂空,开出一朵绚丽夺目地花。年迈的姥姥用她那双永不疲倦的双手,点缀起一年的美好与希望。“剪纸铺平江,雁飞晕字双。”早在战国时期剪纸就流传民间,渐渐成为家乡春节中不可或缺的习俗。

依稀记得儿时,当春风化了河中的水拂面温暖之时,年就以钻进了各家各户的大门。年老年少,忙里忙外,但都乐此不疲。但在桌边一隅,总有两个人格格不入。小小的我呆呆地望着姥姥大大的手在红纸上旋转着,那把老式剪刀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着点点白光,姥姥手中那抹赤红,好似欲挣脱那双束缚它的大手,在阳光下打着旋儿。“咔嚓”纸面不断与剪刀磨合好似不甘舍下他身边的伙伴,留下了只共我与姥姥两人欣赏的二重唱,眼见地上的纸屑越积越多,手上的红纸也变了一副模样,伴着时间,一只雄赳赳的大公鸡跃然纸上,细细端详,那只大公鸡好似被年味给予了活力,用它嘹亮的歌喉开启了新的一年的美好时光。

“姥姥,您慢点儿,贴歪了,再往左一点!好!再来一点点!”每每在年二十九晚贴窗花时,时不时就能听到我大嗓门儿的“指挥”,不一会,儿窗户上的窗花都已贴好,整个屋中充斥着喜气与热闹,那时的我才真正感受到过年不只有快乐,还有自豪与骄傲。

剪刀还在红纸上翻转,可流年已走了大半。

如今,身处城市的我已贴不上姥姥亲手裁剪的窗花了,而且买回来的春花虽然多了一份完美,却少了一份往日家人之间祝福的传递,感情的积聚。我抿了抿嘴唇,看着窗户上有机器制成的完美窗花,不禁叹了口气,难道对于年俗的记忆在这一代会渐渐消退吗?

不,不会的。现在的人们都在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度过旧的一年,开启新一年的大门。人们对窗花的喜爱,不过是希望通过老一辈人留下来的手艺,裁去新一年的不足与缺点,留下美好充盈喜气的东西。其实,我们要学会割舍,保留下来美好,以此来感谢老一辈人在精神上给予我们的滋养,让年俗深深浅浅的印记在记忆中永不消退。

一年又一年,剪纸年俗永不变。

篇10、家乡年俗作文800字

杜欣静

打竹板,响连天,我给大家来拜年……小孩子朗朗竹板声溜进耳中。要过年了,每家每户都在忙碌着,我们家也是如此。噼里啪啦啪啦啪啦!鞭炮声震耳欲聋,孩子们欢声笑语,整个小镇洋溢着温馨与幸福。

过年了,一些习俗自然是不可缺少。要说年俗,我故乡里可真不少,包饺子、放鞭炮、蒸馒头、炸金果棒……每一种习俗都令我印象深刻。

每一次回老家爷爷总会给我炸金果棒,我也次次在旁观看,在凉爽的下午,爷爷先是和面,之后便开始擀成五寸的薄皮,提起菜刀迅速切成长条,之后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接着油倒出,放白糖,翻炒着直至每个面都有糖浆,最后一捞。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盘中一个个金黄的果子使人馋嘴。金果棒名不虚实。

小吃不止金果棒,我最喜爱的还是爷爷亲手做的炸丸子了。

以往过年,我总是缠着爷爷给我做丸子,爷爷也不厌烦,熟练的给我做。首先是面糊爷爷总爱选红心萝卜,接着放入葱姜,在一起搅碎,其次加入适当的盐,十三香,并加入面粉搅拌,搅拌成能成糊状,将油烧到五成热,之后爷爷在手中抓着一块面糊,做成一个个小丸子,放入油锅,锅中的丸子也像一个个圆圆的胖娃娃,在热油中热闹着,玩耍着。最后炸至金黄,捞出,整套动作行云流水。这丸子在我儿时对我可是稀罕玩意,淡淡的咸也让我吃不腻。以往我可是会偷偷在口袋中塞好些。记得那时候我感觉特别开心。

小吃说些,玩乐也有些。

对于过年,一家人写对联时是非常热闹的,一人写一对,都是对未来的向往与喜爱。孩子们也在这时争先恐后,乐此不彼。当我写时,也不知有些紧张,字歪扭七八,但我也是开心,整个气氛都充满着欢声笑语。

“快捂住耳朵!放炮啦!”“噼里啪啦啪啦!”小孩们尖叫着,笑着。放鞭炮在年前有一次,放着鞭炮,吵吵闹闹,嘻嘻哈哈,好不热闹。走进屋里也能看到老人给孩子讲着“放鞭炮了,年兽就不敢进来了,穿红衣服,年兽也不敢吃小孩啦。”孩子们也在旁一脸认真地坚信着。

临近过年,家家户户热闹着,忙碌着,整个年充满着幸福,期待这次的春节有怎样的惊喜。

(0)
元安作文小编元安作文小编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