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精选20篇)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一)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我去过很多地方过春节,只有妈妈老家的春节是我见过最特别的。

我妈妈的老家是河北,房子是个四合院,分东、西、南、北四个屋,她那里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就要在北屋摆贡品,这里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贡品,一张正方形的桌上中间先摆上一个猪头,猪嘴里叼着一个猪尾巴,外婆说:“这代表有头有尾,猪头左边摆上一只鸡,代表吉祥如意,右边摆上一条鱼,代表年年有鱼。”接着还要炸藕盒,“藕盒”就是把莲藕切片,两片中间连着不切断,把调好的肉馅放进去,然后在外面裹上面粉放到油锅里炸,炸成金黄色捞出来,放到鱼的右边,然后再开始炸牛肉丸,炸好以后放在鸡的左边。这样桌上的贡品还没有摆完呢,还要在猪头、鸡、鱼、丸子、藕盒后面都摆上一个前一天就做好的桃子形状的馒头,渐变的粉红色做的特别好看!然后再在馒头后面摆上五盘各式各样的糖果。所有东西的后面贴着一张天帝老爷的画像,画像两边各挂着金黄色的锡纸元宝,然后在猪头的前面放上香炉,香炉上插上一根龙形状的香,外婆说:“这叫盘龙香,一根刚好烧一天,每天烧一支!在每次吃饭之前还要还要磕头烧纸,一直烧到年初二,这样所有的贡品就算摆完了,而且每家每户都是这样摆的。”

到了年三十,一眼望去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派祥和喜庆,人们忙着贴对联,粘福字,到了中午要包饺子,这也是北方特有的习俗,外婆说:“过春节吃饺子,取自《更岁交子》,也是继承祖先的习俗,饺子包好以后要在祭祀祖先之后才可以吃。所以饺子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食物。再有饺子的形状向元宝,寓意“招财进宝”符合中国人过年图吉利的想法,而且饺子皮薄馅足,味道非常鲜美,百吃不厌,在这里七八岁的小孩就都会包饺子了,所以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来了,到现在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团圆的象征,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精选20篇)

听完外婆这样一说,我更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具有重大意义,深深感收到我们祖先的智慧。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二)

常言道:“一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不,一月一乘坐着小雪花降临了,那当然是要吃水饺啦!

饺子这一大美食,想必大家都吃过吧,没错,饺子是我国的传统美食。现在的“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距今已经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美食。是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

说到这儿都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更何况是大口大口的咬着吃呢!

咦,外婆呢?原来她已经撸起袖子,在厨房里忙活啦!我立马奔向厨房,只见外婆一边往大盆里倒面粉,一边倒入鸡蛋和水。见我来了,就让我搭把手帮她搅拌。干干的面粉和水碰到一起,就像久违的老友,互相融合在一起,想分也分不开呀!搅拌好,再用保鲜膜捂着,放置两小时等其发酵。发酵完,揉面的过程别有一番滋味。第一步要将面团从盆里“赶”出来。那叫一个粘手呀!面团像又找到新家似的,紧紧地爬在我的手上不肯下来,哎!我就这么招面泥喜欢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面团从盆里抠出来,接下来我要好好教训教训这个面团——揉面。

首先在桌子上洒上一层面粉。来回揉搓面团,此时的面团变"乖"了些,哈哈,也许是知道我将教训它们,可是还是有几团面粘在手上不肯下来,这⋯;⋯;是在求情吗?

就在我得意的揉着面时,"液体馋虫"溜了出来——口水。当时我正想着出锅的饺子会是什么味道呢?一不留神"液体馋虫"滴入了面团中,被妹妹发现了,全家人哄堂大笑。哎呀!那叫一个尴尬呀。

揉好了面,调好了饺子馅儿,开始包饺子了,看着大人们熟练的包着饺子,我偷偷地拿一个饺子皮儿,将面皮摊在手心,馅儿放在饺子中心点的位置。再用我的“花样折叠”法将馅和皮,糊到一起去,又团了团。太难看了,默默地将“作品”放入饺子堆里。

出锅后,外婆捞起来一个"饺子"拿到客厅问道:“不是说下饺子吗?这里怎么有个汤圆?”我差点笑出了声,那可是我包的饺子呀!丑是丑了点,可吃着自己做的饺子,这才是过年的味道!

吃饺子是我们安徽的风俗,更是我的喜爱。我们要好好的把它传承下去。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三)

有一种糕点,它小巧,它玲珑;有一种糕点,它软糯,它香甜;这种高颜值的糕点便是我家乡的方糕了。人们在新春佳节时互相馈赠,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过年吃糕成了我们上海本地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种习俗,如今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之一了。

美味的方糕,甜糯可口,教人一吃就停不下嘴,不过,最让我回味的,还是自己亲手做的方糕。

那是在松江的幸福老人村。春节前夕,我们应邀为那里的百岁老人亲手制作方糕。一路上我就兴奋不已,因为从小方糕吃了不少,亲手做还是第一次!

安静的村庄,此时却热闹非凡,大家都热火地忙碌着。雪白的面粉已经筛好,就等着我们把它们压制出来。

在师傅的指点下,我兴冲冲地上阵了,先把面粉小心翼翼地倒入四四方方的大磨具里,里面有一个个小格子,要将他们一个个填满,然后加上豆沙、芝麻、枣泥等各种馅料,最后再覆盖一层面粉,雪白的面粉撒上去,好像天空中轻舞飞扬的雪花!面粉倒完就开始要压制了,师傅再三叮嘱,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了,必须要压得紧实,不然一会儿脱模的时候可都要洒了。我小心翼翼地压制完,但脱模的时候还是失败了,洒了两块。师傅边做边笑着对我说,脱模讲究的就是“快准狠”,因为面粉太柔软了,手一抖就会洒。话音刚落,只听“啪”的一声,脱模成功,一块块雪白晶莹的方糕就做好了。

在几次的失败后,我的方糕终于做成了。看着师傅将它们放进蒸笼,我不仅期待万分。这小小的方糕,想要做好还真不容易呢!

半小时后,我的方糕出炉了,它们小小的,白白的,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清香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人不忍下手。我第一时间和村里的爷爷奶奶分享了亲手制作的美食,看着他们享受地品尝着方糕,我觉得嘴里的糕更香甜了。是啊,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方糕在商业化的生产下,变得“唾手可得”,但吃在嘴里却总好像缺少了什么。我想,应该就是少了那份温暖的味道吧。

在那个寒冷的冬日,这份糕,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温暖。我想,不管未来我身在何方,这份方糕的温暖,家乡上海的温暖,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四)

春节-分岁酒

朱妍慧

春节是必须要吃分岁酒的。分岁酒亦称分岁饭、守岁酒,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年夜饭,只不过温州人把它称作分岁酒罢了。

除夕这天,叔叔早早就买好了材料:鸭舌、鱼饼、花蚶、黄鱼等等,准备着做年夜饭,还没烧饭吃,我便问叔叔:“叔叔,叔叔,为什么温州人把年夜饭叫做分岁饭呢?”叔叔听了我的话,于是放下了手机,直了直腰板,对着我们讲道:“温州人叫它分岁饭是有原因的,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交替的分界线,意思是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关于这个分岁酒,还有个一个传说呢!传说以前吃年夜饭时,家家开着大门,玉皇大帝想知道民间疾苦,于是便让铁拐李去查看,待他回来之时,也就知道了。这件事传到了民间后,有一户人家很奸,让家人在铁拐李来之前吃好年夜饭,就这样,铁拐李发现这家太穷了,连年夜饭都吃不起,于是在他们家门前放了几个金元宝,他们就因此发财了,后来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大家都全学着这家的样子,铁拐李知道后就十分生气,再不来巡查了。但是关着大门吃年夜饭的习俗却流传了下来。”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我仿佛看到铁拐李在人间发现受骗后气呼呼的样子,胡子都竖起来了;又好像跟着铁拐李查看着每家每户的贫富情况,再一晃神,又似乎和玉皇大帝报告着情况。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开饭了,一来到饭桌前,我们惊呆了,桌上摆着几十几只朱砂高脚红碗碗。碗上都盖着一片又薄又圆的红萝卜头,这是怎么回事?叔叔却解释说是红温州人的习俗。我用筷子掀开萝卜头,发现了芋头、鱼、年糕八宝饭等等,每一个都色味双全,令人移不开眼,用筷子夹来尝一尝,鱼肉Q弹紧实,鲜嫩多汁,再配上鱼汁,啊!真是人间美味呀!再夹一块年糕,哇,年糕虽糯,但不粘牙,而且因为里面加了竹笋,所以说嘴里还会迸发出一股竹子的清香,不错不错!之后我将所有的菜都品尝了一遍,都是美味至极啊!后来我查了查,这摆红碗是温州人在古代时候就特有的习俗。

分岁酒,凝结着温州人对美食的喜爱以及对习俗的讲究与执着!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五)

我的家乡在东北,那里有肥沃的黑土地,遍地的大豆、高梁。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独特的风土人情。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春节了。

就年三十这一天讲吧。

在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要早起,忙着写春联、贴春联。我家也不例外,这天我早早就起了床,为我家写一副春联。在爸爸的耐心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写春联的方法,我先是在白纸上练习,然后再在对联上写字。写春联时,我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春联上,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两颊滑落,写了很久才把这副春联写完。我和爸爸一起把春联贴到门上,看着我写的春联,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厨房里的妈妈和爷爷、奶奶正在用心地准备第一顿年菜,等待许久,饭菜都做好了。看着桌上的美食佳着,我不禁咽了几口唾沫,正当我准备夹菜的时候,妈妈却把我的筷子拿了下来。我疑惑不解地问道:“妈妈,这菜都做好了怎么还不能吃呀?”妈妈回答:“吃菜之前要先放鞭炮,趋赶去年的晦气,好迎接新的一年。”我只好默默地答应了。爷爷出去放了鞭炮后,我们一家人就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上了。饱餐一顿后,奶奶便又开始在厨房里忙活起来。

我出于好奇,便跟着奶奶去了厨房。见奶奶拿出了一些粉丝,在锅中反复油炸,炸至定型后,再把粉丝均匀地摆放在一颗生白菜上。然后奶奶又盛了一碗米饭,并把筷子放在上面。我对奶奶说:“奶奶,您这是做什么呀?”奶奶说:“给家里的祖祖辈辈吃,要把这些饭菜都贡上。”奶奶端着饭菜,走进小屋里,在一张写满了名字的红纸前,把饭菜摆上桌了。随后奶奶又找来两张垫子,让我同她一起给祖辈们磕头,我磕了三下头,并低头怀着沉重的心情默哀了一会儿。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一起包饺子,看“春晚”。年三十这天,整个村庄灯火通宵。我们一直到晚上十二点钟才休息,正是因为过春节的喜悦,让人们丝毫没有困倦之意。这一整天,一家人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在年三十这天所有人都很开心!对于我来说,这天是一年中最快活的一天,这一整天都有家人陪伴着我,它能让我感受到家独有的幸福与温馨。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六)

吴奕楠

“贴福字”可是春节中最必不可少的一种习俗。

“福”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约有三千年历史。甲骨文中的福字,是装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状,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现今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组成:示,指神祗;田,指耕地、打猎;一字,按《说文》解释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字,《说文》说:“口,人所以言食也。”在这个福字上,寄托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的愿望。(来自“百度百科”)

更有大多数人民喜欢将福倒着贴,表示"幸福已倒(到)、福气已倒(到)”。

其实,福字倒贴还有两种传说:①。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②。周朝的姜子牙,即姜太公封一大批神仙时,却把自己的妻子叶氏封为穷神,还告诉她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从此,家家过年贴福字,就是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千万不能进来。福字,就是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

贴福字其实很简单。首先将那些红底黑字的福翻过来,在背面贴上双面胶,再撕开上面的一层保护层,然后贴到那还清晰的留着以前双面胶的印子的地方,随后再调整一下,最后就用手掌按压,使其完完全全的贴在墙上,你还可以在看一眼你的手——或许它会变得红彤彤的。

贴福字就是这么简单,但它包含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旅程,包含着人们所寄托的情怀。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七)

我外婆的老家在武汉黄陂,那里人讲究“年小月半大,月半大似年”——月半就是指元宵节,人们可以不回家过年,但必须回家过元宵节。于是,每年元宵节前几天,生活在全国各地的黄陂人都纷纷赶回家筹备元宵节的龙灯和舞狮活动。

记忆中,我仅有一次有幸在外婆老家过元宵。在这个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节日,最吸引我们小孩的,当属那威武霸气的龙灯和狮子了。长长的龙身、高大威武的龙头、跳跃的狮子,就够我们欢欣雀跃的了;何况还有各式各样的烟花炮竹!

我们几个小伙伴挤在人群最前面。“劈里啪啦——”忽然远处一阵鞭炮声响,能看见蘑菇云似的灰烟朝空中升去了;能听见一阵紧一阵的敲锣打鼓声在不远处响起。“来了,来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在哪,在哪?”——啊!能看到高高昂起的龙头上飘扬着的红丝带了!更近了,已经能看到金黄条纹的龙身了!过来了!顿时,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响起,混杂着耳边传来围观群众的阵阵叫好喝彩声,不远处“劈里啪啦”的鞭炮也加入了这声势浩大的交响乐。

明月当空,瑟瑟冬风裹挟着鞭炮烟味朝龙灯狮子队袭来。“哈——”像是为了迎合这冬风般似的,几个舞龙人大喝一声。只见那龙须应声而动,画出道道绚烂的虚影,硕大的龙头虽不及龙须那般快,却多了威严之感,目光如炬、炯炯有神,好似神龙一般,让人肃然起敬。那些舞龙人身强体壮,他们身着黄色对襟衣、红色灯笼裤,腰扎红色绸带,头裹黄布,高举舞龙杆,奋力地、有节奏地舞动着,看得我眼花缭乱。礼花不断地在空中炸开,绽放出五彩缤纷的图案。阵阵灰烟缠绕着斑斓的图案,辉映着皎洁的月光,黑曜石般的夜空被烟花点缀得分外漂亮……当真有目不暇接之感!

滔天的锣鼓、鼎沸的人声、璀璨的烟花、神气的龙狮队……这一切定格成了一副画面,深深刻在我童年美好的记忆中。

今年,武汉由于疫情的原因,家乡元宵节的风俗——龙灯舞狮活动,都停止了。期待来年,英雄的武汉人民能走出冠状病毒的阴影,红红火火再过一个耍龙灯、舞狮子的元宵节,那时,我一定会再次回去,亲眼目睹这光辉的时刻!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八)

端午节

林祺煊

“一二!一二!一……”随着一阵阵有节奏的口号声传入耳内,不论男女老少都知道,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此拉开序幕!

端午节嘛,自然少不了吃粽子与划龙舟喽!

“加油!加油……”岸边人声鼎沸,从高处放眼望去,全都是黑压压的一片。妈呀!这是什么大场面?!待我再定睛一看,原来是赛龙舟!一条青龙和一条黄龙在水面上游走,船上的三十位勇士个个卯足了劲儿,不停地挥舞着船桨,身后的湖面上涌起阵阵浪花。青龙虽说落后了一点儿,但随着鼓点越来越密集,勇士们划船的速度也越发快速,而黄龙则像是察觉到了一般,也加快了速度。“哔——”哨声响起,两艘龙船一前一后冲过了终点线,观众席上瞬间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比赛结束后,谁都不愿意离开,大家站在岸边回味着赛船的乐趣……

我恋恋不舍地回到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色的箬叶,我原先散掉的那份激动在这一刻又聚了回来。

外婆抱着包粽子的材料走进厨房,我屁颠屁颠地跟了上去,“外婆外婆,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啊?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呢?那粽子的形状又分几种啊……”我的嘴如同连珠炮般的往外发射问题。外婆慈爱地拍了拍我的头,嘴角带着一抹神秘的微笑:”你看着看着就明白喽!”

外婆先是拿起两片箬叶叠在一起折叠成漏斗状,舀入半匙糯米并放上腊肉、咸蛋黄等多种馅料,再舀入一匙米包好后将粽绳扎紧,并放入锅中。随着锅中的白气升腾,我的眼前浮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屈原因受不了国家灭亡,不愿做亡国之人而投江自尽。当地老百姓不希望屈原的肉身被鱼虾啃食,就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这时,一阵香气窜入鼻腔,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粽子出锅喽”外婆一阵吆喝,将粽子盛入盘中。

我连忙拿起一个粽子,剥开墨绿色的箬叶,轻轻舔着糯米团,粽子香便像烟雾一样向四周弥漫开来,让我陶醉其中。我不禁咬了一口,米团夹杂着棕色的腊肉丝儿在唇齿间默默绽放香味。“这也太好吃了吧!”我在不知不觉间露出了满足的微笑。

又见龙舟,又祭屈原。

又到端午,又闻粽香。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九)

《拗九情深》

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劳碌奔波的大孩子,白发苍苍的老孩子,提到拗九粥,谁不是嘴里就立即生出那香甜软糯的滋味呢?

相传,有一位孝顺的孩子名叫目连。担心为牢中母亲送的吃食全被看阴牢狱卒吃掉,于是用数种食材煮成甜粥,再在表面上洒上黑芝麻让狱卒误以为是乌垢不敢吃,粥才得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因为目连浓厚的孝心感动了福州百姓,而这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九,所以拗九粥(孝九粥)从此成了福州特有的民族风俗。

以前,总看到外婆一人坐在矮凳上,一碗杂米一个盆,半天时间筛选,半天时间淘米。在煤炉子上煮一夜,第二天一睁眼,用勺子轻搅两下,晶莹剔透的糯米散发着软玉似的亮光,乌黑铮亮的黑米流露着古铜的色泽,红枣已有三四倍大,桂圆、马蹄、花生也悄无声息地融进了浓香中。高捧一碗,大口灌下。让杂米的轻糯,红糖的甜腻,马蹄的清爽顺喉而下,一口气喝上几碗才算过瘾。

就这么喝着拗九粥长大的我,看到外婆的满头青丝不知不觉已成了苍苍白发。今年拗九节就让我来为你熬粥吧!

说干就干,我买回了食材,回忆着外婆旧日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淘洗起来,熬煮正式开始了!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咕噜咕噜”“吱滋吱滋”这不是熬粥,这是一场小型家庭音乐会。数分钟后,一股烧焦的糊味扑鼻而来。我方才慌忙地打开锅盖,往锅里探了探头,不禁吓了一跳。这锅中水是水,豆是豆,“伤痕累累”……“唉,做拗九粥怎么这么难啊?我努力了这么久还做成这样……要不,算了?”我在心中默默打起了退堂鼓,正当我准备收拾“战场”,猛一回头,妈妈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我身后。“外婆喝得不是区区一碗拗九粥,还是你一片赤诚的孝心啊!”妈妈语重心长道,“别气馁,我们重头来过。”揣着对外婆的感恩之心,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成功了!

外婆默默无言地品着粥,两粒珍珠般晶莹剔透的东西滑过她历经沧桑的脸,“嘀嗒”落进了粥里,但她笑了……

浓浓拗九粥,深深感恩情。不仅是拗九粥,中国各地的特色民俗各有千秋。让我们一起好好传承、保护、尊重传统文化。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

马明亮

过节,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有着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不但能放假,连大人们在节日也会对我们特别友善。像六一儿童节,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清明节,春节,元旦,我们都能放假,每次放假我们都特别开心。

要说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除夕夜的家庭聚会,远处的,近处的,有事的,没事的,大家都陆陆续续聚到奶奶家,人渐渐越来越多,那种热闹的感觉挥之不去。

平常我要玩耍时间久了妈妈肯定会说,可是三十这天是个例外,无论我做什么,妈妈都是笑眯眯的。我也是在这边转转,那边玩玩,如鱼得水,自得其乐。

从中午开始,奶奶屋里就像集市一样,一会儿进来一个,一会儿又出去一个,奶奶家的大门就像城门一样,来来回回的人络绎不绝,人来人往。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傍晚才慢慢缓解下来。随着春晚节目的开始,家里人也终于清静下来了。大家围在一起看起了春晚。这时姑姑说:“光看电视也没意思,打麻将吧。”奶奶欣然同意。

真是人多好办事,奶奶这边撑起了麻将,那边还有人不耽误揉面炸东西,当然也有闲人无所事事的吃着零食看电视。我们几个小家伙也是一会儿看看春晚,一会儿看看麻将,一会儿又跑厨房找些好吃的,跑地不亦乐乎。

等我跑累了,抬头一看时间,已经晚上11点左右了,平常这个时候妈妈早打发我去睡觉了,我偷偷瞅瞅妈妈,发现妈妈也有些疲倦,正在沙发上打瞌睡。我不由过去悄悄问妈妈:“要休息了吗?”妈妈不由眼睛一瞪,“睡什么睡,你看大家不都在熬着吗。”我不由喜上眉梢,其实我还没玩够,我内心是拒绝的。我环顾四周,发现大家有精神的,有瞌睡的,有兴奋的,有沉默的,有在麻将桌吆五喝六的,有在沙发上悄悄休息的,就是没有一个说要去睡觉的。我又悄悄问妈妈:“怎么今天都不睡觉了?”妈妈说:“三十晚上大家都要熬夜的。”我不禁大为兴奋,“那我可以玩通宵了?”“想什么呢,熬过十二点咱们就睡。”妈妈气得轻轻打了我头一下。“这算什么熬夜!”我在心里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下回,等下回我一定要熬一个完整的除夕夜!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地的传统风俗多姿多彩。我的家乡是安徽合肥,这里的风俗数不胜数:看花灯、逛庙会,撂火把……这些都很有意思,但是我最喜欢的传统风俗是舞狮子。

相传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使者扬言朝野,若有人能驯服此狮,便继续向汉朝进贡。否则断绝邦交。使者走后,汉章帝先后选了三人驯狮,均未成功。后来金毛雄狮兽性大发,被宫人乱捧打死。为了向使者交差,只好把狮皮剥下,挑选两人披上狮皮,扮成金毛狮子,没想到竟骗过了使者的眼睛,此事传出宫外,老百姓纷纷效仿,于是便流传至今。听了这个故事,我立刻被舞狮吸引了,迫不及待地想亲眼看见舞狮表演。

终于,机会来了。在去年的春节期间,我观看了一场精彩的舞狮表演。广场中央搭建了一个临时舞台,节目尚未开始,台下就已经挤满了观众,所有人的心情都特别激动,期待着舞狮表演快点开始。这时,远处一支雄壮的队伍正向我们走来,“锵锵”的锣鼓声越飘越近。一群人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手上拿着同样花哨的东西。我定睛一看,哦是舞狮子的来了!他们身穿和狮毛颜色相同的绿狮裤,脚上蹬着一双金爪蹄靴,身披厚的狮被。观众们起身鼓掌,我也跟着鼓掌,手都拍红了。两条“雄狮”在舞台上随着响亮而富有节奏的罗鼓声动了起来,一会儿卧倒,一会站立,上蹿下跳,好不热闹。眼睛瞪起时,炯炯有神,摇头晃脑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逗引人抛出彩球,“雄狮”们想方设法地接到它,但每次都被逗引人抢先一步,急的在舞台上团团转,让人捧腹大笑。狮子们还会从这个高台跳到另一个高台,有时险些坠落,但总会被灵巧的舞狮人化险为夷,观众们的心也随着狮子的每一次跳跃而绷紧。台上台下互动连连,人们一边鼓掌一边欢呼,把气氛推向高潮。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精彩的舞狮表演在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中落下帷幕。

虽然每个人庆祝佳节的方式不同,但都表达着人们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舞师也是一样,它寓意着人们在未来能够吉样如意,事事平安!

多么有趣的风俗啊!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二)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桐庐姑娘,沿着富春江的流向逐渐成长。似那一方秀水自天边倾落而来,塑造了这七山二水半分田的秀丽景色——桐庐。富春江横过那里分成了江南和江北,虽是隔了江两岸,却隔不了两岸人的乡音缥缈,那,便有了这时节。

所谓时节也有地方叫食节,这节只有江南岸才办,但南北两岸的人却人人都能去吃口“百家饭”。自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从旧县那边的村庄开始,沿着富春江的流向一个村挨着一个村摆流水席,一直摆到春节之前才停。

每年七月十五前后,富春江便进入到了休渔期,各家各户都将自家的渔船钉在岸边,那便是“打金篙洞”。也不知为什么江边的河岸中常会有些内部空的土地,仿佛是个天然的篙洞,这边是“金篙洞”了,相传打到“金篙洞”的人家来年一定好事连连,福寿安康。这个“打金篙洞”便算是个开幕式,打完篙洞这时节便正式开始了。

这时节是个怪节,因着过时节时硕大一个村,大白天的却在街上看不见半个人影,连着大黄狗都不见身影,整改村似乎都空了,那是因为在时节这几天,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人都在挤在灶房里头准备吃食,挖空心思将家里最丰盛的吃食盛上桌宴。过时节的传统就是不论认识或者不认识到了你家那边就是你家的客人,来的客人越多,那你家明年的福气就越多,有些人家的客人太多了,时节那边家里实在容纳不了那么多人,便提早筹谋连办三天流水宴来分流客人,但不管你摆客几天,时节的正日子仍然只有一天,第二天这时节大旗就被下一个村扛走,一个村一个村连着摆着那阔气的流水席。

过时节的时候,有些大的村子也会开庙会,街上挂着红彤彤的花灯,最喜爱的却是老爷爷自己扎的小花灯,这灯若不是时节,日常是很难再见到了。再旧些时候村子里的人家会几家子一起出钱请戏班子来,这时用油面纸包些瓜子零嘴儿,老祖宗便拎条旧式的长板凳,祖孙两人却可以在别的村子里听上大半夜的戏,现在却是少了的……

我是江北的姑娘,但却年年到江南过时节,富春江两畔的桐庐人就这样用时节的方式维联这亲情、乡情,在悠长的富春江中流畅,传承……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三)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有这样一种风俗。农历二月半,人们会在这天举办庆典迎“伏虎禅师”,并且邀请亲朋到家中做客。

这个节日的来历啊,可是个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个罗伏和尚,他心地善良,有一天下山取火,碰见了一只饥饿的老虎,他取火回来,便以身饲虎。他舍己的精神感动了上苍,观音菩萨点化了他成为“伏虎禅师”,老虎成了他的坐骑。人们也把二月半这天定为伏虎禅师的纪念日。

农历二月半这一天,是我除了过年外最期盼的一天。早上,太阳才刚掀开云彩,探出头来,庙会里已排起了长龙,人山人海了。年长的爷爷奶奶为我们化妆,有扮成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有扮成肥头大耳的猪八戒;有扮成忠心耿耿的沙和尚……而我扮的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穆桂英:脸上化着大青衣的妆,身披红衣,头戴帅盔,英姿飒爽的样子!

最激动人心的时候来了,庆典开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请出的“伏虎禅师”;后面紧跟着声势逼人的军鼓队,鼓声如雷、震天动地;腰鼓队的奶奶们鼓槌飞舞、彩绸翻飞,极富感染力;还有一支由小朋友组成的小号队,号声嘹亮、意气风发;再后面就是我们了,我们这个方队最有意思,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腾云驾雾的唐僧三徒被大人扛在肩上,当然还有我的穆桂英挂帅。我和“花木兰”、“楚霸王项羽”一起坐在特制的车上宛如骑在马上,后面还跟着坐轿子“大家闺秀”……最后一个方队是由全村人舞着彩旗、举着香组成的,有年过七旬的老人、有血气方刚的少年、有活泼踊跃的小孩……游行结束后,会向村民们分发水果、礼物,这还有多层意义呢!希望大家平安长寿,这是第一层,第二层是纪念“伏虎禅师”的舍己精神,第三层是希望每个人在这一年都能得到守护和祝福。

这时候在村民的家中,男主人们在舂粿,女主人们在做美味的菜肴:烧牛肉、红烧鱼……客人们一边帮忙,一边聊着天,大家在一起度过这愉快的一天。

这风俗节日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家乡特色和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建设更美好的家乡,把家乡的风俗继续传承下去!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四)

家乡的风俗

作者:刘宇童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也叫: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大年等各种各样的名字都有,它是中华民族最传统最隆重的佳节。俗话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家是怎样过的呢?让我逐字逐句的告诉你吧!

春节那天下午,我和妈妈到市场里去买包饺子的材料,来到们杂食店,那里有各式各样的东西,妈妈给老板说了要买的材料,老板听后就给了我们,付了钱,我们就兴高采烈的回家去了。

一到家,我们就开始包饺子。我先把面粉倒进锅里,再倒入水,用九牛二虎之力搅拌着,不一会儿就成型了,我让妈妈帮我平,让它变薄。然后我一下子把模具放上去,一口气把饺子皮全部做好了。妈妈和婆婆见了都睁大眼睛,对我刮目相看说:“你做的好快呀,真棒!”

我问妈妈:“包饺子的习俗有哪些呢?”妈妈笑着回答:“有一些地方的人们包饺子,常常习惯把花生、红枣、栗子、一元钱硬币放进馅儿里面,不同的馅代表着人们不同的愿望,表现了对来年的憧憬,饺子可是我国医圣张中景发明的,它的历史悠久,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呢,千万不要小看它哦。我听完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只见婆婆把肉切成小细块,再把它们装进搅拌机里,一转眼就变成了肉末,婆婆把肉抓出来,装上一个大碗里,我迫不及待的开始包了。只见我左手一块饺子皮,右手拿勺子挖了一勺肉放在皮子上不多不少,我把饺子往里面一捏,变成了波浪形就好了。我和妈妈比赛包饺子,一会儿是肉馅、一会儿是枣子馅、一会儿是花生馅。饺子里不知怎么回事,多了一个硬币馅的,让我迫不及待想吃了。

饺子煮好了,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拿饺子吃,每个人津津有味地吃着。爸爸说:“我吃到了枣子馅的。”妈妈说:“我吃到了花生馅了。”终于老天不负有心人,让我吃到了包有硬币的那个饺子。我高兴极了!巴不得让全部人都知道我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大家都为我感到高兴,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我喜欢我家的春节,你们喜欢我家的春节吗?我希望每天都可以这样,你们家里过春节又是怎么过的呢?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五)

又是一阵淡淡的粽叶气息萦绕在我的心间,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在心灵上跳舞,袅袅的炊烟慢慢地散开,记忆深处那个粽子包裹着的温暖,如栀子花般在指尖上绽开了!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最会包粽子的了——谁让我从小嘴馋呢?有一次看到邻居小伙伴拿着粽子大口大口地吞咽,我便非拽着在田中干农活的奶奶去包粽子。那时的我只知道粽子的香甜,却不知道奶奶要到几里地外的小河滩上摘上好的粽叶,只为满足孙子这个刻薄的小胃口。

和奶奶去河边摘粽叶,这一大片的芦苇叶中,她只挑不留一丝黑点、没有一点枯叶,甚至连一个小洞眼都找不到的新鲜翠叶放在竹篮中。摘得一篮,奶奶朝我微微一笑,背起我回家了。路上静悄悄的,只有汗水洒在竹篮上的“啪嗒”声。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厨房淘米、洗叶,这时的我坐在灶台边上,不耐烦地玩弄着稻草。奶奶就这样一边准备馅料,一边还不忘为我披上一件衣服。

“奶奶,包好了没!”我焦急又有些无奈地喊道。“好了,快来!”我兴奋地跑过去,只见奶奶熟练地把一张粽叶卷起来,做成一个小尖锥,放进几勺糯米,均匀地填满,又放上几粒葡萄干,接着用手压紧,把小尖锥裹成三角状,最后再用线捆扎起来,就这样一个粽子便做好了!“我也要,我也要!”我吵着闹着也要去做。“好,好啊!奶奶教你做!”说罢,奶奶伸出右手,将我抱在她腿上,一只苍老的大手握着一只幼嫩的小手,轻轻地一卷、一放、一压、一裹……整个屋中是如此安静,一阵微风吹来,轻拂我的头发,把屋中的一丝潮湿也带走了。

粽子在锅中不知过了多久,连锅盖都急得跳了起来。终于,奶奶把冒着热气的棕子端在我的面前,我依偎在奶奶怀中,吃着粽子,心如同被云朵包围着,又仿佛沐浴在阳光中,温暖扩散到了全身。我知道,带给我温暖的不仅是这个粽子,更是奶奶对我的爱!

如今我回到老家,眼前依然是一盆奶奶早就准备好的粽子。又是那个粽子,又回到那个童年,又是一种温暖包裹全身。粽子的味道,雪白的糯米,袅袅的炊烟,全映照着我那位挚爱的人——奶奶!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六)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一个传统佳节,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放鞭炮是春节旧俗。我印象中的热闹春节,是在不绝于耳的鞭炮声中度过的。

小时候从年前采购鞭炮开始,我的春节就拉开了序幕,我和哥哥会挑选好各式各样的小鞭炮,有能上天的窜天猴,有在地上转着圈喷火的小蜜蜂,买的最多的就是普通的擦鞭,因为擦鞭的玩法最多。当然,少不了烟花,最好的烟花我们会留在除夕夜燃放。

从除夕夜开始,整个村里就开始陆续响起鞭炮声,我们家一般五六点左右吃饺子的时候会放一次鞭,然后八九点钟年夜饭的时候再放一次鞭。高潮是八九点钟这一次,这时候整个村里每家每户都开始放鞭,并且把自己家买的最好看的最大的烟花拿出来放。这个时候屋里电视中响着春晚的声音,厨房里传出做饭的声音,院子里则是鞭炮声和欢呼声,这个时候是除夕夜里最热闹的时候了。自己家的烟花鞭炮放完了还可以欣赏别人家的烟花,没有高楼阻挡,村里谁家放烟花看的清清楚楚。

除夕夜的鞭炮只是个开始,接下263来的春节几乎每天都会伴随着鞭炮声。大年初一的早上,家家户户吃饺子,放鞭炮。接着大家去拜年,拜完年收完压岁钱,我和哥哥接着就跑去商店买鞭炮,一天要跑好几趟商店。然后带上两根点燃的香,哥哥就带着我走遍村里到处放鞭炮。

如果你走在路上看到小孩子冲你笑,那你就要仔细周围有没有点燃待响的鞭炮了。

大年初二晚上家家户户还是吃饺子放鞭炮,是为了送年。

初五的早上迎财神,家里做生意的会放鞭炮。

初七俗称“人日子”,传说女娲初创世,造世上生灵万物,第一日造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家家户户还是放鞭炮。

最后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这一天主要是吃汤圆放烟花,出了十五年就算过完了。

当然春节还有其他习俗,但让我最兴奋的就是放鞭。2020年起,威海城乡全面禁放烟花爆竹了。“放鞭”就成了一个历史名词,成了一个过去时的春节习俗。

我怀念在鞭炮声中度过的那些春节。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七)

春节的习俗

作者:潘昱行

家乡的春节是闹热的。

人们有祭祖的,有团年的,有看花灯的,还有放鞭炮的。很多地方也兴包饺子,我们这儿也不例外,并且我妈妈包的饺子更为好玩。

大年三十下午两三点,人们开始准备年夜饭,我家当然也是这样。奶奶负责炒菜,爸爸、妈妈,还有我负责包饺子。我先拿出一扎乳白色的饺子皮,放上一点肉馅,再将两边捏起来,再捏上花边就大功告成了。而妈妈就更厉害了,她先将饺子皮和肉馅捏好后,就开始做各式各样的造型了:小狗状、白云状、小猫状……她全都摆得出来,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啊!

相比于妈妈的心灵手巧,爸爸的“精湛手艺”可就更厉害了。爸爸一会儿把肉馅从饺子皮儿里挤了出来,一会儿又不小心把皮搓烂了,让肉落了一地。还有一更离谱的是,他在给饺子捏花边的时候,用力过猛,将饺子捏成鼓鼓囊囊的一坨,我和妈妈哭笑不得,只好将爸爸请出了厨房。

这时候,爸爸问我:“潘昱行,你知道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这个这个,那个那个”

“别说了,我一看你也不知道。传说以前并没有饺子,只有馄饨,但是人们包着包着,不经意间包出了元宝模样的东西,被世人称之为饺子。并且包的肉馅也是有讲究的,比如芹菜饺子又勤劳之意,白菜饺子有白财之意。记住了吗?”“记住了,记住了……才怪,哈哈哈,我大笑着跑开了。

包饺子,下一步就该煮饺子了。只见奶奶将一半的饺子下入锅中,不一会儿,小饺子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在锅中上窜下跳,我就在一旁看着,叫嚷着要吃,却被妈妈赶了出去,没过一会儿,我又回来看。没有好,又过一会儿,饺子一个个漂浮在面上,夹开一个,一股诱人的香气飘过来,皮薄肉多,色泽鲜艳,让人垂涎欲滴,沾上一点红油辣椒,迫不及待的放进嘴里,满满的全是香甜辣爽,太好吃了。于是我呈上满满的一盘饺子,就着红油辣酱,兹兹有味儿的享受自己辛勤的劳动果实,和家人团团圆圆,过一个幸福祥和的新年,辞旧迎新,来年一切都更好。

这就是我们家乡春节的习俗,你们家乡的习俗是什么呢?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八)

春节

丹阳市实验学校六(4)班殷路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寒假,迎来了寒假,那离春节也就不远了。

春节,是中国的农历新年;浓浓的年味儿其实从腊八那天就开始了。过腊八的前一天晚上,奶奶就会提前泡好好多种豆子,有的是买的,有的是一年下来种多了的,没吃完的。一大清早,太阳刚刚升起,空气中就迷漫着清烟,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着清烟。熬了几个小时后;让人垂跃欲滴的腊八粥就熬好了,到那时候,不论是谁都禁不住那香味的诱惑,盛上一大碗的。

腊八过后,就得掰着指头过日子了,大人们都在为即将来临的春节做准备,买肉,买酒,买年货,打扫房屋……而小孩就是买过年玩的小玩具。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童谣——二十三,糖刮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过年最重要的就是“干净”,为了除旧迎新,人们会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为了给新的一年更好的寓意,会家家户户贴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嘛”

年味越来越浓,走在路上,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收拾的干干净净,大街上也到处红红火火,很多商人在店铺前放着喜庆的音乐,向买家推荐寓意好的春联,一片欢声笑语。好不容易熬到了春节,到了除夕校,一家人欢聚一堂,吃着年夜饭,看着电视,一起守岁。“咚”随着12点钟声的敲响,新的一年正式向我们走来,伴着钟声,重头戏来了,爸爸点燃了烟花,顿时各色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的花花绿绿,礼花直冲云霄,“嘭”一声全炸开了,天上顿时五彩斑斓的。又一股冲击般的银光吸引了我的眼球,它向上喷着,落下的火花在空中绽开,向成千上万从空中掉落的珍珠,美极了。

大年初一那天,小孩都争着去给亲戚拜年,说完新年祝福语后,大人们也就自然的拿出了红包。

春节最有意思的就是小鞭炮,三五个小伙伴一起,点了小鞭炮再往人家院子里一扔,“啪”一下,鞭炮就在院子里炸开,里面的人吓了一跳,便会出来找人,这时,几个人就一哄而散,让人找了个空。

伴着欢笑,年结束了。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十九)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而我们广东在过年时,一般会去逛广府庙会。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的广府庙会。

我查资料得知,庙会风俗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关。东汉时期,佛教与道教传入了中国,后来在唐宋时,他们又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许多宗教活动,他们还各自的宗教活在动上加了许多娱乐项目,如舞蹈、戏剧、出巡等,后来经过民间的凡夫俗子不断随喜添趣,就成了今天的广府庙会了。

上一次,我们去广府庙会时,看了许多表演,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吹糖人了。

糖人,一定是许多小朋友所馋的东西了。那次,我无意经过那位吹糖人师傅摊位,看见那位师傅在教一个小朋友吹糖,那可不是平面造型的糖人哩!而是立体的,里面是空心的糖人,我嚷着闹着让父母给我买一个,他们拗不过我,只好同意了。轮到我时,我选做了只老鼠,那位师傅让我过来和他一起做糖人,那位师傅先将饴糖,揪下一团,揉成一个球,用食指沾少许淀粉压一个洞,再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程度时,迅速折断糖棒,再把另一只手里压扁的饴糖从手心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就可以吹了,师傅让我在管口那儿吹了,我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直到那位师傅笑着喊:“停,吹久了是不会成功的,只能打回原形”。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管状的糖块经我这么一吹就成了一个薄皮中空的扁球状,再经过师傅那双灵巧的手拨弄,一只翘着长尾巴,活灵活现的小老鼠一会儿就捏好了。我想:这么晶莹透亮,可爱的小老鼠,谁会舍得吃了呢?

我们还看了许多活动,例如,舞醒狮等。我们看见了领头的红醒狮随着鼓声舞动了起来,顿挫有力,接下来和五只色彩斑斓的醒狮从最低的桩舞,一跃起跳上了最高的桩,领头的红醒狮突然立了起来……最后,人们掌声如雷,原来这是寓意来年步步高,鸿(红)运当头!我也十分激动地鼓起了掌。

热热闹闹的广府庙会,让我记忆犹新,我喜欢广州的广府庙会,因为它是那么的多姿多彩,让我感受到欢欢乐乐的传统年味。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二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一度的除夕佳节,在大家的期盼中如约而至。我的家乡,福鼎龙安镇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整个小镇洋溢着欢乐和喜庆。

在除夕这一天,我起得特别早,没想到爷爷奶奶起得更早,里里外外,忙忙碌碌。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年夜饭的食材,每个人的家中都飘出了浓浓的饭菜香味。过新年就属我们小孩最开心,因为我们可以放鞭炮了,噼里啪啦,我整整半天都没有停过。爷爷让我帮他放一种红色的,点燃了会沿着火线爆炸的鞭炮。我点完拔腿就跑,只听到身后噼里啪啦的爆炸声。

妈妈带着妹妹在大门上贴春联,妹妹正准备贴上“福”字的时候,妈妈拦住了她。“这个“福”字要倒着贴。”妈妈说,“因为这样就成了福到的谐音,福就光临我们家了。春节贴春联有喜庆,发财,吉祥之意。”妹妹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正帮着爷爷奶奶做麻糍,麻糍是我家乡的特产,也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麻糍听起来就给人一种幸福感,咬起来酥软可口。而麻糍的制作过程也有它的独特之处。首先,他要用饭甑把糯米蒸熟。这很考验人的手艺,因为大米要蒸的软硬适当,然后再把蒸好的米碾碎,做成一个个大麻糍备用。接下来要做出麻糍的配料,一般是用黄豆粉、红衣花生、芝麻和白砂糖和在一起。要吃的时候,把大麻糍蒸热,用筷子团成团,放进装着配料的大盘子里滚两圈就行了。

很快就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大家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年夜饭一边谈笑风生。在年夜饭中,鱼和鸡是必不可少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而鸡则象征着吉祥如意。接着,大人们纷纷拿出红包给我们小孩压岁。

晚上8:00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相声小品使人捧腹大笑。凌晨12点还未到,各家各户争先恐后的地放鞭炮庆新年。直到守岁结束,我才会意犹未尽地上床睡觉。

家乡的风俗展现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一面,让我们一起把家乡的民族风俗传承下去。

(2)
元安作文小编元安作文小编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