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精选20篇)

篇1、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我的家乡在鲁汇镇,那是我从小生活的田园村落,每每在立冬前夕,孩子们就盼星星盼月亮地期盼甜甜的南瓜饼带给我们无尽的甜蜜。

立冬吃南瓜饼是不变的风俗习惯了。听外婆跟孩子们讲,南瓜不挑落脚地,当地的农民都爱种南瓜,只要一些土,一些水,南瓜就能接二连三地冒出来。成熟的南瓜外表橙黄,寓意着红火、美满和幸福。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精选20篇)

这次立冬,我又回到了外婆家。外婆拣了最新鲜的南瓜和翠嫩的芦苇叶,芦苇叶是用来蒸南瓜饼的。在清凉的井水浸泡,芦苇叶显得那样地纯净明亮。外婆将蒸熟的南瓜细搅成浆,和入面粉,面粉渐渐变得变得金黄柔软。外婆反复揉搓,飘出阵阵南瓜的清香,我不禁兴奋雀跃。

外婆给我一个面剂,自己手中也揉一个。只见外婆先将面团搓成圆形,用大拇指在一处按出一个深深的小洞,沿着边缘两根手指快速旋转着捏平小洞的周边,像一只金灿灿的小碗。再看看我的,都摊成张饼了呢!外婆慈祥地笑了笑,说这是摊大饼呢!逗得我们大家都笑了。接下来就是放入馅料了,其实,南瓜饼有许多的馅料,芝麻的,豆沙的,甜枣的等等,唯独就是没有咸的馅,那是因为南瓜本身就是甜的,若是再用咸味相和,就会失了原来的美味了。所以,南瓜饼一般不用放多少糖就会清甜四溢。最后,轻压成形,南瓜饼就做好了。

入锅了,用芦苇叶作托盘的南瓜饼更显娇贵、耀眼。用大火蒸十分钟,就有一串串水蒸气争先恐后地冒上来,伴着缕缕青烟,股股香味飘进了我的鼻尖,阵阵饿意涌上心头,令人垂涎三尺。还没等到出锅,就已经引来了邻居家的孩子,围着锅台转啊转,都不愿离开。刚一出锅,一大锅亮晶晶的南瓜饼不一会儿便一扫而空。孩子们、大人们的嘴里粘满了甜蜜的豆沙馅,眼里都是甜蜜的笑。左邻右舍都吃到了软糯香甜的南瓜饼,农家的朴实和欢乐让每个人心中都光明无比。

外婆又蒸了一小锅南瓜饼,挨家挨户地分到那些外地租户的家中。

现在,南瓜饼不仅在每个鲁汇人心中印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就连外乡人也对这种习俗热爱不已。那一个个圆圆的南瓜饼不仅是人们生活美满的寓意,更是家乡每一个人生命中最深邃的灵魂,它将会伴随着我的一生,让我想起外婆的笑颜,邻里的和睦,家乡美好的童年岁月……

篇2、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李孟骋

今年虽然因为疫情,外面到处冷冷清清的,我们不能走街访友,只能天天“宅”在家里,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年,但是我家过年的习俗和往常一样,一点也没有改变。

在河南老家,除夕的晚上是要吃饺子的。除夕下午,奶奶便开始弄饺子馅儿,饺子馅主要以抗过的萝卜、煎熟的豆腐、肉和各种佐料组合而成。馅拌好后,接下来开始压饺子皮。我们先把面与水和成半干,再用压面机开始压面。我搅动着压面机,把面一次次的从上到下压,终于压成了薄薄的饺子皮。奶奶用刀把饺子皮切成了梯形状,我们开始包饺子了。我们全家人都围坐在桌子旁边,每个人一手拿着饺子皮儿,一手拿着一个勺子,用勺子往饺子皮里灌馅儿,每个人都娴熟的包着饺子,每个饺子都挺着圆圆的大肚皮。而我包的饺子,虽说是挺着大肚皮,却张开了嘴朝我笑呢!

除夕晚上必不可少的节目就看着联欢晚会,我们看完了出街联欢晚会没有去睡觉,因为今天晚上我们要守岁嘛!

初一到初七,就是拜年的时间。往年拜年后,长辈们给了我们小孩儿一些压岁钱,当时我收到了压岁钱时,心里美滋滋的,心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让长辈们失望。爸爸在街上还给我买了些炮竹,我一直没放,是想等着和小伙伴一起放,这样会有更多的乐趣。

初八以后,我们几个小孩一起在村里“飙车”——骑自行车,一起放炮竹,一起玩枪战,这几天,我玩的不亦乐乎!可是今年这一切都因为抗疫而化为泡影。我想:明年大家一定能过个热闹祥和的年。

元宵节时放完鞭炮后,我们全家在一起吃元宵时,我看到元宵圆圆的,脑子里突然出现了许多小问号,我就问妈妈:“妈妈,汤圆为什么是圆的呀?”妈妈想了想回答道:“因为汤圆以前是人用手一点点滚出来的,费时费工,但有几个很好的寓意:财源滚滚来、团团圆圆等。

我又去问爸爸:“爸爸,汤圆为什么叫元宵呀?”爸爸立即接上:“其实是先叫元宵,再叫汤圆的。1912年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因为“元”与“袁”,“宵”与“消”同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把元宵改成了汤圆。”

年虽然过完了,但我愿在这次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回家过年,吃团圆饭。

篇3、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又是一阵淡淡的粽叶气息萦绕在我的心间,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在心灵上跳舞,袅袅的炊烟慢慢地散开,记忆深处那个粽子包裹着的温暖,如栀子花般在指尖上绽开了!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最会包粽子的了——谁让我从小嘴馋呢?有一次看到邻居小伙伴拿着粽子大口大口地吞咽,我便非拽着在田中干农活的奶奶去包粽子。那时的我只知道粽子的香甜,却不知道奶奶要到几里地外的小河滩上摘上好的粽叶,只为满足孙子这个刻薄的小胃口。

和奶奶去河边摘粽叶,这一大片的芦苇叶中,她只挑不留一丝黑点、没有一点枯叶,甚至连一个小洞眼都找不到的新鲜翠叶放在竹篮中。摘得一篮,奶奶朝我微微一笑,背起我回家了。路上静悄悄的,只有汗水洒在竹篮上的“啪嗒”声。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厨房淘米、洗叶,这时的我坐在灶台边上,不耐烦地玩弄着稻草。奶奶就这样一边准备馅料,一边还不忘为我披上一件衣服。

“奶奶,包好了没!”我焦急又有些无奈地喊道。“好了,快来!”我兴奋地跑过去,只见奶奶熟练地把一张粽叶卷起来,做成一个小尖锥,放进几勺糯米,均匀地填满,又放上几粒葡萄干,接着用手压紧,把小尖锥裹成三角状,最后再用线捆扎起来,就这样一个粽子便做好了!“我也要,我也要!”我吵着闹着也要去做。“好,好啊!奶奶教你做!”说罢,奶奶伸出右手,将我抱在她腿上,一只苍老的大手握着一只幼嫩的小手,轻轻地一卷、一放、一压、一裹……整个屋中是如此安静,一阵微风吹来,轻拂我的头发,把屋中的一丝潮湿也带走了。

粽子在锅中不知过了多久,连锅盖都急得跳了起来。终于,奶奶把冒着热气的棕子端在我的面前,我依偎在奶奶怀中,吃着粽子,心如同被云朵包围着,又仿佛沐浴在阳光中,温暖扩散到了全身。我知道,带给我温暖的不仅是这个粽子,更是奶奶对我的爱!

如今我回到老家,眼前依然是一盆奶奶早就准备好的粽子。又是那个粽子,又回到那个童年,又是一种温暖包裹全身。粽子的味道,雪白的糯米,袅袅的炊烟,全映照着我那位挚爱的人——奶奶!

篇4、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按照家乡一贯的风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半就拉开帷幕了。

腊月半至腊月二十四左右,家家户户都忙里忙外地置办年货。

而最大的活动就属倒糕了。我们撸起袖子,洗净双手,将糯米粉用水搅拌均匀倒入有喜庆花纹和“吉利”字模并抹过“洋红”的米糕箱内,小心翼翼地移入蒸笼,至熟端出。

“哇——”我们异口同声地惊叹道,糕上含图兼字,撒上米焦糖后,甜气扑鼻,沁人心脾,嘴中立时生出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口水简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端详看糕,都迫不及待想尝一口了。

一口咬下去,糯糯的、绵绵的,配上一小碟糖汁,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此色味双美的食物,难道还不够解你的馋吗?

而且,这“不吃不打紧,一口干糕没”呀!

做米酒也是个分外有趣的风俗呢!

在锅中用烫水把一部分酒米煮浑,将另一部分浸在暖水中,用手碾出白嘟嘟的酒汁来,再把两部分合而为一,用白纱布蒙上,冷却之后捣碎,筛出半成品,入瓶、封口,关入地窖,数日之后取出享用即可。

年前,家家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们也顺带边忙边玩,无暇顾及出去享受。

二十四,家人们忙着“掸尘”。我们住的是大院,仅有一个罕见的灶台矗立在墙边,格外引人注目。这天定要掸去灶王爷平时记账的痕迹“吊吊灰”,让灶王爷去玉皇大帝那儿“告状”无凭无据,只能“上天言好事”。晚饭后便烧纸“送灶”。

忙碌总算告一段落了。接下来,便是大家企盼已久的新年了。

三十夜,我们一起赶去外公家吃团圆饭。桌上一道道佳肴十分美味。

之后便是众人皆知的“财源滚滚来”了,一个个厚墩墩的红包接踵而来。春晚在倒计时,无闻之中不知不觉大了一岁……

正月初一一大早起床不可以“胡言乱语”,首先要向家人贺年,再吃甜度大增的泡炒米,寓意幸福快乐。

旧时初一还有抱柴、挑水进门的习俗,寓意“财进门”“涨水”,但那已成为凝住的历史。

正月十八,用面条供奉菩萨,只是“小落灯”。二月初二才是“大落灯”。整个“年”才算过好了。

我们的祖先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如此丰富多彩的民俗,无论贫富,年都过得有滋有味。灿烂的智慧、火热的心尽在眼前,应该倍加珍惜!

篇5、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在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是奶奶答应把粽子给吃的一次,我想趁着这个机会跟奶奶学包粽子。

当天上午,奶奶便起来教我包粽子,我站在她旁边,只见奶奶旁边有枣子,酱肉,苹果酱,她随手拿起一张粽叶,熟练的将粽叶卷成了漏斗状。我认真的观察着,可到我开始包的时候,卷来卷去依旧没包起来,我开始有点不耐烦了,奶奶似乎也看了出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轻轻的说:“孙子,别着急,左手拿住粽叶,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粽叶,在用右手……”在奶奶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把粽叶折成漏斗形了。

接着,要开始放糯米了,奶奶将一根放在漏斗状的粽叶中间,然后装入糯米,再使用筷子均匀的转动起来,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用筷子转动了起来,可是结果要不然就是粽叶被戳破,或者是粽叶变形,奶奶对我说:“不要心急,慢慢来,筷子转动时,要放慢一点……”最后,在奶奶的反复提醒下,我终于到了放馅的时候了,我放入去了籽的枣子放了进去,接着用粽针穿过了粽叶,并打了一个结,这样,一个不太想样子的粽子就出现在我的手里了。我十分兴奋,在奶奶持续的鼓励下,我乘胜追击又包了好几个,有酱肉的、枣子的、豆沙的。

过了一段时间,奶奶将我和她包的粽子煮好放在了凉水里,等粽子稍微凉了些,她将粽子放到一个盘子上,并在盘子的另一边撒了一些白糖,一边忙着一边喊道:“粽子好了,快来吃!”我连忙附和到:“好的!马上!”上桌后我随手拿起了一个粽子,碧绿的粽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剥开粽叶后,先是一阵清香,然后看见洁白的米团的外表似乎嵌着几滴深红色的红油,让人垂涎欲滴。忍不住一口咬下去,正好咬到了枣子馅,那种甜而不腻,黏而爽口的感觉立刻在口中爆发出来,令人十分难忘……

我一边吃着粽子,一边了解屈原的故事,看完后我才知道屈原的伟大,也了解了粽子的真正含义,它是为了纪念屈原才诞生的,因为后人敬佩这位爱国辞人。我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作为中国人,屈原作为我们的祖先,他都如此伟大,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篇6、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而我们广东在过年时,一般会去逛广府庙会。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的广府庙会。

我查资料得知,庙会风俗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关。东汉时期,佛教与道教传入了中国,后来在唐宋时,他们又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许多宗教活动,他们还各自的宗教活在动上加了许多娱乐项目,如舞蹈、戏剧、出巡等,后来经过民间的凡夫俗子不断随喜添趣,就成了今天的广府庙会了。

上一次,我们去广府庙会时,看了许多表演,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吹糖人了。

糖人,一定是许多小朋友所馋的东西了。那次,我无意经过那位吹糖人师傅摊位,看见那位师傅在教一个小朋友吹糖,那可不是平面造型的糖人哩!而是立体的,里面是空心的糖人,我嚷着闹着让父母给我买一个,他们拗不过我,只好同意了。轮到我时,我选做了只老鼠,那位师傅让我过来和他一起做糖人,那位师傅先将饴糖,揪下一团,揉成一个球,用食指沾少许淀粉压一个洞,再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程度时,迅速折断糖棒,再把另一只手里压扁的饴糖从手心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就可以吹了,师傅让我在管口那儿吹了,我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直到那位师傅笑着喊:“停,吹久了是不会成功的,只能打回原形”。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管状的糖块经我这么一吹就成了一个薄皮中空的扁球状,再经过师傅那双灵巧的手拨弄,一只翘着长尾巴,活灵活现的小老鼠一会儿就捏好了。我想:这么晶莹透亮,可爱的小老鼠,谁会舍得吃了呢?

我们还看了许多活动,例如,舞醒狮等。我们看见了领头的红醒狮随着鼓声舞动了起来,顿挫有力,接下来和五只色彩斑斓的醒狮从最低的桩舞,一跃起跳上了最高的桩,领头的红醒狮突然立了起来……最后,人们掌声如雷,原来这是寓意来年步步高,鸿(红)运当头!我也十分激动地鼓起了掌。

热热闹闹的广府庙会,让我记忆犹新,我喜欢广州的广府庙会,因为它是那么的多姿多彩,让我感受到欢欢乐乐的传统年味。

篇7、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大扫除

XW

那天,我刚从睡梦中醒来,就听见妈妈在客厅自言自语:“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今天又到了我们家扫房子的时候啦!”我立刻从朦胧中睁开双眼,今天要大扫除!对呀,今天可不比平日的大扫除,今天是今年的最后一次大扫除,爸爸说今天要大扫除是为了扫走疾病,扫走晦气,迎接新的一年。想到这里,我翻身下床,满怀热望的开始了腊月二十四大扫除的一天……

吃过早饭,我们一家三口都集中到客厅分配任务:爸爸负责扫地,妈妈负责洗衣物、床单被罩。“那我呢?我干什么?”我焦急地询问。“你负责检查我们的工作。”妈妈笑眯眯地回答。检查工作,哎,你们别以为这是件好事,其实就是在屋里走一圈,即使有些问题爸爸妈妈也会说:这个地方不重要,那里没有任何问题之类的话。总之,我听到这话,就像只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就蔫了。“可是我也想参加!”我急了,跺着脚,摇着头嚷道。“你也参加了呀!”爸爸权威地说。“可……”我非常无奈,只得回到房间。我坐在床上,握着两个小拳头,嘴巴撅得高高的,两条腿胡乱踩着地,一声不吭。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一上午的时光转眼逝去。哎,这本来美好的一天现在已经失去了一半,可我却无能为力,哎。

我坐在饭桌旁,默默地嚼着米饭。爸爸妈妈走过来,我抬起头,用渴望的目光看着他们。爸爸开口了:“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决定什么?什么都不让我做?”“不,我们决定让你也来参加大扫除!”爸爸继续说着,“大扫除,既是我们清理房屋的日子,也是家人们一起团结工作,和谐共处的时刻。”“是呀,我们家可不能缺了你!”妈妈也说。我的眼睛里放出喜悦的光芒,嘴巴微微张开,半天才吐出来几个字:“这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当然是真的,哦,这幸福来得太突然,以至于我还沉浸在上午的悲伤与痛苦中。我站起来,扑向爸爸妈妈,跃进他们的怀抱。我现在才知道,他们的怀抱是那么温暖、那么舒适、那么贴近人心……我真想永远都待在透明的怀抱中啊!

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不记得了,只知道现在才是真正大扫除的刚刚开始……

篇8、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今年的春节,又如期地来临了。我的老家在仙桃,仙桃过年的习俗可多了,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备年货啊、贴对联啊、大扫除之类的,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吃团子。

提起团子,有的人要说了:“团子难道是《熊出没》电影里熊二喜欢的团子?吃多了会不会变成笨狗熊?”哈哈!当然不是的!团子是一种糯米包着馅料蒸熟而成的食品,寓意团团圆圆,阖家欢乐。

这美味的团子做法比较简单。先把大米送入石磨锻炼一回,让大米化整为零,成为米粉,然后,让米粉泡个温水澡,再让它到太阳底下享受几天的日光浴。晒干的米粉煮熟后,再加上水,揉成面团。接着,厨师会把干子切成半厘米见方的“丁丁”,把碧绿的芹菜和大蒜切成几段,把葱、肉等食材切成块,放入锅,它们这一大家子在锅中翻转,跳跃,滋滋作响,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美味绝招,不一会儿就满屋飘香。

家里的其他人此时恐怕都会深吸一口香气,盼望着巧妇们快点把它们包入面团之中,好马上吃上人间美味。最后,我就闪亮登场了!

我先拿一点面团,把它捏成半球形,然后舀一勺刚刚炒好的馅料,塞入面团里面,再迅速地把缺口补齐,圆圆的、白白的、胖胖的米团就成了!米团放到蒸笼里,蒸熟后,一打开蒸锅,仙气缭绕。在你吃的时候,你会发现团子真香!我敢说,玉帝吃了这团子,连玉帝都不想作了。

这团子不但美味,还实用。

一个正常饭量的成年人,吃三四个估计就不行了,像我这样的饕餮鬼顶多吃四五个,肚子就成了一个超级大团子,坐在沙发上就不想动了。

如果你早上睡懒觉起晚了,又不想出门,又没人给你做早餐,那么,你从冰箱里拿两个团子出来,放到锅里蒸,等到你把牙刷完,你就能吃上一口热乎乎的团子。

如果你晚上想吃宵夜,又没人给你做,再拿两个团子出来,蒸上不用管,几分钟之后,两个团子就能让你饱餐一顿。可见,只要有了团子,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饿肚子了!

我的家乡——仙桃,除了吃团子这个习俗,还有许许多多的习俗,你赶快来仙桃体验体验吧!仙桃欢迎你!

篇9、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一个传统佳节,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放鞭炮是春节旧俗。我印象中的热闹春节,是在不绝于耳的鞭炮声中度过的。

小时候从年前采购鞭炮开始,我的春节就拉开了序幕,我和哥哥会挑选好各式各样的小鞭炮,有能上天的窜天猴,有在地上转着圈喷火的小蜜蜂,买的最多的就是普通的擦鞭,因为擦鞭的玩法最多。当然,少不了烟花,最好的烟花我们会留在除夕夜燃放。

从除夕夜开始,整个村里就开始陆续响起鞭炮声,我们家一般五六点左右吃饺子的时候会放一次鞭,然后八九点钟年夜饭的时候再放一次鞭。高潮是八九点钟这一次,这时候整个村里每家每户都开始放鞭,并且把自己家买的最好看的最大的烟花拿出来放。这个时候屋里电视中响着春晚的声音,厨房里传出做饭的声音,院子里则是鞭炮声和欢呼声,这个时候是除夕夜里最热闹的时候了。自己家的烟花鞭炮放完了还可以欣赏别人家的烟花,没有高楼阻挡,村里谁家放烟花看的清清楚楚。

除夕夜的鞭炮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的春节几乎每天都会伴随着鞭炮声。大年初一的早上,家家户户吃饺子,放鞭炮。接着大家去拜年,拜完年收完压岁钱,我和哥哥接着就跑去商店买鞭炮,一天要跑好几趟商店。然后带上两根点燃的香,哥哥就带着我走遍村里到处放鞭炮。

如果你走在路上看到小孩子冲你笑,那你就要仔细周围有没有点燃待响的鞭炮了。

大年初二晚上家家户户还是吃饺子放鞭炮,是为了送年。

初五的早上迎财神,家里做生意的会放鞭炮。

初七俗称“人日子”,传说女娲初创世,造世上生灵万物,第一日造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家家户户还是放鞭炮。

最后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这一天主要是吃汤圆放烟花,出了十五年就算过完了。

当然春节还有其他习俗,但让我最兴奋的就是放鞭。2020年起,威海城乡全面禁放烟花爆竹了。“放鞭”就成了一个历史名词,成了一个过去时的春节习俗。

我怀念在鞭炮声中度过的那些春节。

篇10、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有一种糕点,它小巧,它玲珑;有一种糕点,它软糯,它香甜;这种高颜值的糕点便是我家乡的方糕了。人们在新春佳节时互相馈赠,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过年吃糕成了我们上海本地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种习俗,如今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之一了。

美味的方糕,甜糯可口,教人一吃就停不下嘴,不过,最让我回味的,还是自己亲手做的方糕。

那是在松江的幸福老人村。春节前夕,我们应邀为那里的百岁老人亲手制作方糕。一路上我就兴奋不已,因为从小方糕吃了不少,亲手做还是第一次!

安静的村庄,此时却热闹非凡,大家都热火地忙碌着。雪白的面粉已经筛好,就等着我们把它们压制出来。

在师傅的指点下,我兴冲冲地上阵了,先把面粉小心翼翼地倒入四四方方的大磨具里,里面有一个个小格子,要将他们一个个填满,然后加上豆沙、芝麻、枣泥等各种馅料,最后再覆盖一层面粉,雪白的面粉撒上去,好像天空中轻舞飞扬的雪花!面粉倒完就开始要压制了,师傅再三叮嘱,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了,必须要压得紧实,不然一会儿脱模的时候可都要洒了。我小心翼翼地压制完,但脱模的时候还是失败了,洒了两块。师傅边做边笑着对我说,脱模讲究的就是“快准狠”,因为面粉太柔软了,手一抖就会洒。话音刚落,只听“啪”的一声,脱模成功,一块块雪白晶莹的方糕就做好了。

在几次的失败后,我的方糕终于做成了。看着师傅将它们放进蒸笼,我不仅期待万分。这小小的方糕,想要做好还真不容易呢!

半小时后,我的方糕出炉了,它们小小的,白白的,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清香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人不忍下手。我第一时间和村里的爷爷奶奶分享了亲手制作的美食,看着他们享受地品尝着方糕,我觉得嘴里的糕更香甜了。是啊,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方糕在商业化的生产下,变得“唾手可得”,但吃在嘴里却总好像缺少了什么。我想,应该就是少了那份温暖的味道吧。

在那个寒冷的冬日,这份糕,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温暖。我想,不管未来我身在何方,这份方糕的温暖,家乡上海的温暖,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篇11、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除夕这个高潮刚一过去,紧接着又是另一个高潮一一元宵节。这天的风俗可多了。

现在按照家乡的规矩来,一大早起来,就得去集市买元宵的必备食品一一汤圆,俗称元宵。爱吃元宵的人家呢,一买就是买几袋,那不爱吃元宵的人家,至少也要买一袋元宵,因为这是家乡的规矩。

那以前如果照我们的家里规矩来可就不一样了,我们每年过元宵节,吃的元宵都是自己家做的。今年也不例外,是自己做汤圆。

我一起床就看见妈妈和奶奶在厨房忙碌着。刷牙,洗脸,梳头发,往年我对制造元宵的过程毫无兴趣,想着自己只等吃就好了。可不知道今年是为何,对厨房充满了好奇心。

一进厨房就看见所有的食材都已预备整齐,就差开始制作了。

只见妈妈先将提前蒸好了的南瓜和切好了的红心火龙果分别放入了榨汁机里榨成了南瓜泥和火龙果汁。随后,便放入锅中分开加热,再趁热加入了糯米粉和成了光滑细腻的面团。在妈妈做的同时,奶奶将菠菜焯了水,捞出剁碎再挤出了汁,也像妈妈那样合成了面团。

最重要的一步来了一一搓汤圆。将面团切成段,搓圆,汤圆就做好了。全部做好之后,在盘里撒入糯米粉防粘再放入汤圆,抖一抖,让其表面都裹有糯米粉。

锅中加水烧开,下汤圆,煮个大概七八分钟,在撒上白糖,一碗碗彩色汤圆就出锅了。

香喷喷的汤圆,让我迫不及待的想咬上一口,哇,软软糯糯的。我吃的是菠菜汤圆,它不但香甜可口,而且营养丰富,不一会,一大碗汤圆就被我吃光了。

千等万等,终于吃过晚饭,我催着家人们快点再快点与我一起去赏花灯。

“到了,到了”,十里长街灯光辉煌,人声鼎沸。我漫步在这灯的世界,细细观赏。栩栩如生的金鱼灯,形象逼真的荷花灯,古朴典雅的宫灯各式各样的彩灯,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放孔明灯了,我们小心翼翼地拿着孔明灯,还在上面写下我们自己的心愿。爸爸点燃了它,我们一撒手,它就飞向了天空,我们生怕自己的心愿不能实现,还在心中默默地再许一次自己的愿望。

这就是家乡元宵节的风俗。

篇12、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俗话说:“三十晚上坐一宿。”没错,在春节前一天,人们在吃完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后,会在家里与家人聊天,吃点心,看电视,这是除夕夜中一道别样的风景,也说明人们对守岁的执着和喜爱。

说到这,你们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风俗吗?快来看看吧!

我的家乡在广东化州,当地人喜欢养鸡。所以,在年夜饭的餐桌上,鸡是餐桌上的主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年夜饭过后,大家会看看电视,聊聊天,等待新一年的到来,过了零点,人们才渐渐入睡。现在已经很少人守岁了,而我却格外喜欢。这天晚上,在政府旁边的公园里,有卖灯笼的,有卖鞭炮,还有卖烟花的,好不热闹。

年初一早上,大部分地区的人都只吃斋饭,但在化州,人们并不吃斋饭,而是早早起来,杀鸡宰鸭,准备各种饮料,准备十几桌的丰盛的酒席宴客亲朋。这就是化州过年独特的风俗,名叫“年例”。

“年例”即是“溯古例今、年年有例”。敬天法祖、祭祀文化便是“年例”的起源。“年例”是粤西人民过年的传统贺岁方式,年例从农历正月初二起至二月底,各村均有不同日期的年例日,年例日主要集中在新春期间。一般年例日期是一天,有的一至三天。有的地方在农历三月份以后也有年例,称做“返秋(翻秋)年例”。传统年例活动包括: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其实,“年例”不仅是祭祀仪式,更是包含了粤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吃完年例后,有的亲戚会登门拜访,给一个超大红包。因此,我也喜欢上了这里的风俗。

到了年初三,有的人会在早上起来时,在家门口烧爆竹。

我们会在元宵节前去探访乡下里的亲戚。一到那儿,我们首先会去祠堂祭拜祖先,放鞭炮,然后去探访各户人家。到了中午时分,会到某户人家“蹭饭”,主人家一定会用最丰盛的饭菜招待我们。餐桌上,自养的鸡是必不可少,其它菜都是配角。但是有一道菜,是这里的特色菜——清蒸黑豆腐。他们说配上酱油和香菜更能吃出黑豆的味道。

我依然回味着家乡的年味。真是颇有乐趣啊!我想,每一个人的家乡都有独特的风俗。我觉得,每个的风俗都应该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骄傲,一代传一代,让我们的后代了解华夏文明。

篇13、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一度的除夕佳节,在大家的期盼中如约而至。我的家乡,福鼎龙安镇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整个小镇洋溢着欢乐和喜庆。

在除夕这一天,我起得特别早,没想到爷爷奶奶起得更早,里里外外,忙忙碌碌。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年夜饭的食材,每个人的家中都飘出了浓浓的饭菜香味。过新年就属我们小孩最开心,因为我们可以放鞭炮了,噼里啪啦,我整整半天都没有停过。爷爷让我帮他放一种红色的,点燃了会沿着火线爆炸的鞭炮。我点完拔腿就跑,只听到身后噼里啪啦的爆炸声。

妈妈带着妹妹在大门上贴春联,妹妹正准备贴上“福”字的时候,妈妈拦住了她。“这个‘福’字要倒着贴。”妈妈说,“因为这样就成了福到的谐音,福就光临我们家了。春节贴春联有喜庆,发财,吉祥之意。”妹妹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正帮着爷爷奶奶做麻糍,麻糍是我家乡的特产,也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麻糍听起来就给人一种幸福感,咬起来酥软可口。而麻糍的制作过程也有它的独特之处。首先,他要用饭甑把糯米蒸熟。这很考验人的手艺,因为大米要蒸的软硬适当,然后再把蒸好的米碾碎,做成一个个大麻糍备用。接下来要做出麻糍的配料,一般是用黄豆粉、红衣花生、芝麻和白砂糖和在一起。要吃的时候,把大麻糍蒸热,用筷子团成团,放进装着配料的大盘子里滚两圈就行了。

很快就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大家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年夜饭一边谈笑风生。在年夜饭中,鱼和鸡是必不可少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而鸡则象征着吉祥如意。接着,大人们纷纷拿出红包给我们小孩压岁。

晚上8:00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相声小品使人捧腹大笑。凌晨12点还未到,各家各户争先恐后的地放鞭炮庆新年。直到守岁结束,我才会意犹未尽地上床睡觉。

家乡的风俗展现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一面,让我们一起把家乡的民族风俗传承下去。

篇14、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今天我来给大伙儿讲讲我的家乡三垟的风俗——捣年糕。这年糕是个啥呢?嘿,对了,是吃的,而且还得在过年的时候吃。那为什么要捣年糕呢?年糕是用什么做的?别急,我来给大家细细分解:

这年糕咋做的?自然得用小米磨出来的米粉做。那金黄金黄的米粉放入锅内,盖上锅盖,闷他半个时辰。待出锅时,加点红糖加点水,让他富有弹性。单看那红糖与米粉,就能想象出年糕那香浓软糯的味道了。我看那米粉袋与红糖袋满满当当,就情不自禁地拿点米粉与红糖尝一尝。我先尝红糖,这糖一入口我就呆了:天呐!这红糖清甜,但甜而不腻,让人神清气爽,回味无穷。我赶着红糖在口的机会再尝尝米粉,这米粉刚一入口,有点苦,但一股淡淡的甜味像突如其来的幸福一样充满我的口腔与脑海。再加上红糖,那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说完米粉烹饪,我们再说说捣年糕。这年糕捣起来才好吃。我经过揉米粉团的大叔旁,来到一处捣年糕的地方。这有两个,不是,是好几个大石碗与捣子。不是我说啊,那闪长岩大石碗跟个缸差不多大;那花岗岩石捣别看它小,我使出吃奶的力气,结果拿都拿不动,那花岗岩石捣莫想动得分毫,我一不留神还跌了一跤,险些把骨头摔散架喽。这时来了两位大叔捣年糕。只见一位大叔一捣一起,另一位趁机用水揉揉米粉团。再捣再揉,半时辰过去,他们前前后后捣完十个香浓软糯的年糕。那年糕刚入碗时还是金黄的,经过大叔的“加工”,转眼变成棕色。不同于之前的是,棕年糕比米粉团更香,更甜,更糯。有一种朴实的味道好似仙气一样围绕整个年糕。

我爸帮我买了一个年糕让我带回家吃。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回家,迫不及待地打开塑料袋吃年糕。那年糕可以说是闻一闻精神百倍,尝一尝神清气爽。香浓软糯的年糕刚一入口,有点烫,但仔细品尝却是另有一番风味,回味无穷。

大伙都知道,这年糕虽是小食,但象征着年年长高,步步高升。所以人人都爱过年时做上一些,吃上一些,有些小孩子盼望自己长高,所以一直在吃年糕,好让自己快快长大。

你想尝尝这味美的年糕吗?那就过年时来我的家乡——三垟吧!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说来与我听听,好让我给大家讲讲。

篇15、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大地复苏,万象更新,到了播种希望季节。人们在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里期盼着,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充满喜悦欢歌笑语地迎接春节。

春节这一天在人们的期盼中来临了,在外忙碌奔波忙碌一年的亲人,终于可以围坐在餐桌前聚在一起,吃着吃团圆饭,话着收获,展望着未来。除夕夜的夜幕拉开了,家人们围坐在电视开始观看“春晚”,开始守岁。

除夕,是小孩子们期盼已的时刻,那是他们一年当中最富有的日子。长辈们会把压岁钱装在大红的红包里,给他们,这种习俗已由来已久。

据说,古时候有一种叫“祟”的妖怪,他有一个黑色的身子和一双白色的手。专门在每年除夕晚上出来,摸熟睡孩子的脑门。孩子被祟摸后就会发高烧,病好后就会变得又疯又傻。人们怕祟在来伤害孩子,就整晚点着灯不睡觉,使祟不敢来,这种做法叫做“守祟”。有一对夫妻老年才得子,对儿子十分珍爱,为了逗儿子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当他睡下时,把包着的八枚铜钱红纸包放在枕头旁边。半夜里,一阵冷风吹过,又黑又矮的祟正准备用它的白手摸这个孩子的脑门时,忽然,小孩子的枕头边发出了一道金色的光芒,又黑又矮的祟一边尖叫一边逃跑了。于是,“祟”被吓跑这件事就传开了。从此后,每年除夕的晚上大家都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来伤害孩子了。当初,把它叫做“压祟钱”,由于“祟”与“岁”同音,日子久了,人们就把它叫作“压岁钱”。

除了“祟”的传外,还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很久以前,有种怪兽叫“夕”,它在每年的年关都要出来伤人,连保护老百姓的灶王爷也拿它没办法,于是灶王爷上天请来了一位叫做“年”的神童,神童法力高强,用红绸和放在火中烧得劈啪作响的竹竿消灭了夕兽。这一天正好是腊月的最后一天,老百姓为了感谢和纪念年在这一天除掉了夕,就把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过年”。

于是,由红绸和放在火中烧的竹竿,逐渐演变成了如今家家户户过年时贴红对联、挂彩灯、燃放鞭炮等习俗。以此来庆祝佳节的来临,祝愿新的一年吉祥安康。

不论是传说还是现实,家乡的年俗都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古老而醇厚文化。

篇16、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拗九情深》

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劳碌奔波的大孩子,白发苍苍的老孩子,提到拗九粥,谁不是嘴里就立即生出那香甜软糯的滋味呢?

相传,有一位孝顺的孩子名叫目连。担心为牢中母亲送的吃食全被看阴牢狱卒吃掉,于是用数种食材煮成甜粥,再在表面上洒上黑芝麻让狱卒误以为是乌垢不敢吃,粥才得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因为目连浓厚的孝心感动了福州百姓,而这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九,所以拗九粥(孝九粥)从此成了福州特有的民族风俗。

以前,总看到外婆一人坐在矮凳上,一碗杂米一个盆,半天时间筛选,半天时间淘米。在煤炉子上煮一夜,第二天一睁眼,用勺子轻搅两下,晶莹剔透的糯米散发着软玉似的亮光,乌黑铮亮的黑米流露着古铜的色泽,红枣已有三四倍大,桂圆、马蹄、花生也悄无声息地融进了浓香中。高捧一碗,大口灌下。让杂米的轻糯,红糖的甜腻,马蹄的清爽顺喉而下,一口气喝上几碗才算过瘾。

就这么喝着拗九粥长大的我,看到外婆的满头青丝不知不觉已成了苍苍白发。今年拗九节就让我来为你熬粥吧!

说干就干,我买回了食材,回忆着外婆旧日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淘洗起来,熬煮正式开始了!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咕噜咕噜”“吱滋吱滋”这不是熬粥,这是一场小型家庭音乐会。数分钟后,一股烧焦的糊味扑鼻而来。我方才慌忙地打开锅盖,往锅里探了探头,不禁吓了一跳。这锅中水是水,豆是豆,“伤痕累累”……“唉,做拗九粥怎么这么难啊?我努力了这么久还做成这样……要不,算了?”我在心中默默打起了退堂鼓,正当我准备收拾“战场”,猛一回头,妈妈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我身后。“外婆喝得不是区区一碗拗九粥,还是你一片赤诚的孝心啊!”妈妈语重心长道,“别气馁,我们重头来过。”揣着对外婆的感恩之心,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成功了!

外婆默默无言地品着粥,两粒珍珠般晶莹剔透的东西滑过她历经沧桑的脸,“嘀嗒”落进了粥里,但她笑了……

浓浓拗九粥,深深感恩情。不仅是拗九粥,中国各地的特色民俗各有千秋。让我们一起好好传承、保护、尊重传统文化。

篇17、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桐庐姑娘,沿着富春江的流向逐渐成长。似那一方秀水自天边倾落而来,塑造了这七山二水半分田的秀丽景色——桐庐。富春江横过那里分成了江南和江北,虽是隔了江两岸,却隔不了两岸人的乡音缥缈,那,便有了这时节。

所谓时节也有地方叫食节,这节只有江南岸才办,但南北两岸的人却人人都能去吃口“百家饭”。自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从旧县那边的村庄开始,沿着富春江的流向一个村挨着一个村摆流水席,一直摆到春节之前才停。

每年七月十五前后,富春江便进入到了休渔期,各家各户都将自家的渔船钉在岸边,那便是“打金篙洞”。也不知为什么江边的河岸中常会有些内部空的土地,仿佛是个天然的篙洞,这边是“金篙洞”了,相传打到“金篙洞”的人家来年一定好事连连,福寿安康。这个“打金篙洞”便算是个开幕式,打完篙洞这时节便正式开始了。

这时节是个怪节,因着过时节时硕大一个村,大白天的却在街上看不见半个人影,连着大黄狗都不见身影,整改村似乎都空了,那是因为在时节这几天,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人都在挤在灶房里头准备吃食,挖空心思将家里最丰盛的吃食盛上桌宴。过时节的传统就是不论认识或者不认识到了你家那边就是你家的客人,来的客人越多,那你家明年的福气就越多,有些人家的客人太多了,时节那边家里实在容纳不了那么多人,便提早筹谋连办三天流水宴来分流客人,但不管你摆客几天,时节的正日子仍然只有一天,第二天这时节大旗就被下一个村扛走,一个村一个村连着摆着那阔气的流水席。

过时节的时候,有些大的村子也会开庙会,街上挂着红彤彤的花灯,最喜爱的却是老爷爷自己扎的小花灯,这灯若不是时节,日常是很难再见到了。再旧些时候村子里的人家会几家子一起出钱请戏班子来,这时用油面纸包些瓜子零嘴儿,老祖宗便拎条旧式的长板凳,祖孙两人却可以在别的村子里听上大半夜的戏,现在却是少了的……

我是江北的姑娘,但却年年到江南过时节,富春江两畔的桐庐人就这样用时节的方式维联这亲情、乡情,在悠长的富春江中流畅,传承……

篇18、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清明扫墓

LZX

每逢清明时节,你总会看到一些人在墓前祭扫。这些人就是在扫墓。扫墓,作为一种风俗,遍布中国各地。人们借此来表达对前人的追思怀念之情。

在我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在清明之际总会专门坐火车回老家扫墓。我十分不解,问爷爷奶奶为什么非要回去扫墓。爷爷奶奶常常说他们是尽一份责任、一份孝道。按照习俗,他们是以扫墓表达对祖先的尊敬、追思之情。

外公过世以后,爸爸妈妈每年都要去郊区扫墓。有一次,我也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扫墓。我们驱车朝八达岭人民公墓驶去。一路上,爸爸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扫墓的来历。他说民间相传介子推被烧死后,晋文公每年都要去介子推被烧死的那株死而复生的柳树前祭奠。这个习俗演变至今就成为了清明扫墓。

到了公墓以后,我和妈妈下了车,穿过一大片扫墓的人群,来到了外公的墓前。我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妈妈扫墓。妈妈拿出一块准备好的湿毛巾,从上到下、仔仔细细地擦拭着墓碑,直到干净为止。然后,妈妈拿出一些碗,并盛好食物。这些食物有苹果、橙子之类的水果,还有油炸的肉,和各式各样的坚果。她将这些食物平放在墓前,再用白酒绕着墓地慢慢地洒一圈,然后供上香。接着,我和妈妈对着墓碑和香炉作揖拜了三拜。拜着拜着,我的鼻子不禁一酸,泪水在眼里打转。我想起外公对我们那么好,对我那么慈爱。而当时的我,过于幼小,对此却丝毫没有体会,甚至还觉得外公有点严肃。外公,却一直关心我,之前每个周末我去看他的时候,外公都夸我聪明懂事。我想,要是再来一次,我一定会更加珍惜与外公相处的时光。最后,我帮妈妈收拾好东西,坐上车回家了。

回到家后,我又与妈妈对清明扫墓的过程进行了一次探讨。妈妈回忆道:“妈妈小的时候在老家去山间扫墓,经常会碰到野山羊,人们还要在墓前除杂草、烧纸钱、放爆竹。现在倡导文明扫墓,献上几枝菊花寄思念。”

那次扫墓活动让我意识到,清明扫墓是一种重要的习俗,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追思。对我来说,也代表了对外公的怀念、思念。

篇19、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每到四月初,当大街小巷飘出阵阵清香时,我便知道清明节到了。清明节做清明饼,并将之作为踏青祭祀祖先的传统食品,在我们家乡已成了一种风俗习惯。

虽说吃过清明饼却不知道怎么制做。我穿过大街小巷找寻制作清明饼的方法,来到了颇负盛名的西门黄阿婆的小店,蹲进店里观看清明饼的制作过程。

清明饼是用绵菜、糯米等制作而成。刚採摘来的绵菜和野菜差不多,细长的嫩绿的叶子,上面有白色的绒毛,嫩叶间点缀着几朵黄花小花。把绵菜捣烂了,和着糯米粉一起,揉啊揉,做成了一大块淡绿色的团子。只见黄阿婆匀称地从大团子里拉出一小节,双手搓着把糯米团子揉成一个小球。蜻蜓点水般地用食指沾一点儿水,把右手手指伸进中心位置,左手飞速转着,做成一个碗状的洞,把芝麻、红糖、核桃、花生混在一起加进去,又加了点肥肉丁和葱,准备把清明饼包起来了。

阿婆包的时候大拇指按住中间,从下往上慢慢地把碗般的大洞填上,于是多了一个小尖头,用手轻轻按进去,那清明饼便做好了。

对了,底下还得垫上一张山矾叶,为什么垫山矾叶呢?山矾叶片较硬,不粘锅,还散发着一股清香,且具有清热解毒效果呢!黄阿婆把做好的清明饼放进蒸锅里蒸,大概过了十分钟就蒸熟了。

听说关于清明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途中又累又饿,再无力站起来,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肉煮汤让公子喝下。后来重耳做了国君,为答谢介子推,去绵山请他,可介子推已同母亲隐居去了,晋文公手下非常嫉妒,便献计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做官,最后大火烧遍绵山,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树洞中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忠义之士,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想着想着,我闻到了清明饼的清香,一看,清明饼熟了,一个个像穿绿花衣裳的小姑娘油绿如玉,让我垂涎欲滴,一吃进嘴里,油而不腻,甜中带咸,肥而不腴,好吃极了。

吃清明饼是我们家乡的食俗,百吃不厌,深得人们的喜爱,这次看了清明果的做法,并了解了清明节的传说,我越来越喜爱家乡的这一风俗了。

篇20、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我的家乡是一个潮汕地区的小镇,这里沿海,是一个繁荣之地,春节的时候更是异常热闹。在众多的特色习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营老爷”了。

“营老爷”一般在正月初五或者正月初六进行,在潮汕,“老爷”指的是一个村或一个镇的守护神,“营老爷”则是指老爷巡视村(镇)。“营老爷”之前,人们要到寺庙祭祀神明,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或是风调雨顺等。接下来的才是游行活动。游行队伍是由青壮年自愿报名组成的。在进行筛选后,各部分的人聚集在不同地方进行各种技艺的操练。游行的队伍庞大,莺歌队的、抬神像的、奏乐的……许多富裕的人家出钱,也有许多没那么富裕的人家出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营老爷的日子终于到来了。一大早就有许多人先到寺庙中烧香,请各位“老爷”出宫,坐上贴着对联的轿子准备巡视镇子。其他人们纷纷从家中走出来到街道上准备观看。上到已经要人搀扶着的老人们,下到从还被爸妈抱着的小娃娃,无不期待的看着街道的那边。游行开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旗手和挑花篮的女子,接着就是锣鼓队,她们所到之处锣鼓震天,声音连绵不绝。接着的就是器乐演奏,长长的一条队列里,传出各种乐曲的声音:笛子、二胡、吹箫、打鼓……乐器发出的声音聚成宏伟的乐曲。紧随其后的是重头戏——莺歌。莺歌来源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在大名府劫法场救卢俊义的故事。人们穿着潮剧中的戏服,;例如关胜花脸红须、李逵花脸黑短须、武松小生装扮、鲁智深花脸短须和尚装束……他们拿着两根木棍,随着鼓点的节奏不时打起“花”来,刚健有力,还不时发出整齐的吆喝声,人们早已看得入迷,掌声如同潮水一般,刚落下又响起。人们跟着游行队伍,往镇子的各个大街小巷走去。

礼炮车驶来,把整个“营老爷”推向高潮:礼炮车放出彩炮,壮汉们抬着八抬大轿亮相,轿子上是被请出来的各路神仙,例如“三山国王”,“双忠圣王”等,既有庄严肃穆的,也有慈眉善目的。情绪高涨的人们都簇拥着想要摸一摸神像,祈求新的一年里的幸福安康。队列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傍晚,“营老爷”的队伍行遍了全镇的大街小巷。游行结束了,“老爷”们也回庙里了,但是人们还沉浸在欢乐之中……

(0)
元安作文小编元安作文小编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